《闯荡风云战沙场》
第46节

作者: 暗夜三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禅一听,基本目的也达到,站起身来,向堂中深深一揖。
  淡淡说道:“张爷爷,侄孙深夜来记,实已叨扰,就不扰您老休息,我看虎踞镇四族重回睦邻友好之态,也利于四族长久之存,侄孙这就告辞了。”
  王禅说完,不忘向对面的四位长辈又是一揖。
  张保国见状,起身相送。
  而对面四人也只得站起身来,表面上也十分恭敬。
  “定儿,你代老父送楚国灵童,邦儿,你回去准备一些礼物,过几日老夫要亲自去看看赵府贤侄女。
  娴儿你与志得回王氏一族也跟家翁讲一讲,时势已变,过去的也都过去吧,同根相生,也得同气连技。至于刘府,我会亲往详说,你们可听清楚了?”
  四人再次惊异,却还是同声回应。
  “贤孙儿,难得有你如此聪慧,也是我们虎踞镇的幸事,如若有何需求,只管跟张爷爷说,张爷爷一定会满足你的要求。”
  王禅再拜张保国,脸上一笑道:“谢谢张爷爷,孙儿在此祝你身体安康,还请留步。”
  王禅说完,倒退着走出大堂,不失君子礼仪。
  王禅一走,张府却吵了开来。
  “阿爹,你为何如此厚待鬼面娃。”
  张定,也就是未来张氏族长的继承人,此时已是耐不住直接问了起来。
  “哼,你难道忘本了吗?也忘了十几年前赵府之事了吗?
  我们张家得楚国之人照拂,可毕竟只是走卒而已,权贵相争,我为刍狗。
  翠花楼一案,是灵童保得张家周全,以后你们只按我吩咐办就行了,不可有违。”
  张保国说完也是拂䄂而去,心里不平。
  别人家的儿子六岁就识大体懂时势,可自家儿子却年至不惑还不明事理,不懂分寸,实在是让人气愤。
  张保国一走,这剩下的人也不敢再说了,只是对王禅却是恨意妒意更深了。
  小王禅安心办完了张府之事,也算是完结此案。
  虽然只是动了动脑子,可依此案之势,却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那就是重新建立整个虎踞镇四族相依的规矩,形成平衡之势,对于王禅来说,也已满意。
  而对于张氏一族来说,虽然有些屈尊,可由此能保全族几百人性命,自然也是十分值得。
  至于王氏一族,因王志满的愚蠢行为,至使家族蒙羞,于此案糊涂了结,也是合了心愿。

  再兼之王志得在家中势大,张保国又出面和解,也不敢再与赵府王氏有隙。
  而刘家,虽然刘娟捉奸在床,其实也是搬了石头砸了脚,为保得王志满的不受镇规相罚,也只得忍气吞气,不愿再招惹赵府王氏。
  如此一来,只因一个糊涂之案,王禅却把它用得圆满,成全了李悝,也成全了虎踞镇四族。
  同时也让其它三族知道王禅的灵童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若要算计赵府王氏,也得掂量掂量。
  第二天王禅与赵伯还是在用过饭后来到官驿。

  李悝依然在亭中等候,自酙自酌,以茶代酒,却掩不住一脸失落。
  王禅见官驿内下人忙碌,正在收拾,也知道李相国该回朝了。
  “禅儿拜见李伯伯。”
  “进来吧,不必如此多礼。”
  王禅与赵伯依然坐在昨天的位置。
  “有劳灵童,翠花楼一案,处理得当,皆大欢喜,实属难得,快喝杯茶吧,权当伯伯谢你之意。”

  王禅一听,到是十分乖巧,站起身来,就地跪下。
  “李伯伯折杀禅儿了,若没有李伯伯相助,又怎会有我赵府王氏的存活。
  此案原本就不该禅儿掺和,禅儿有此自知,还请李伯伯收回此话。”
  “唉,连我都难与与你相提并论了,若是我不收回,到显得我过于小气。起来吧,是你李伯伯话中有失。”
  赵伯一听,赶紧扶起王禅,怕王禅鬼主意又出,倒让李悝不好下台。
  昨夜他一言不发,可却听得有些心惊。
  小王禅在张氏堂内,虽然不是锋芒毕露,却也理据相配,处处点中张氏的要害。

  而且也维护了赵府的利益,如此才智,已让人刮目相看。
  所以此时赵伯心里也有忧,不想让王禅再有出头之举。
  王禅当然也适得体统,就石下马,立时站了起来,再次坐下,端起茶杯就饮。
  如此也算听从了李悝的话,还复李悝面子。
  “说罢,就简单说一说你对时势的理解。”
  王禅喝了茶,微微一笑道:“时与势,还需从李伯伯第一个考验说起。
  第一个考验为夏之意,其意在教禅儿识物之道。
  天下万物相依相存,相互联系,若要真正识物,必联系其它物来看。
  其它物如同镜子一样,只有这样才是真的识物之道。
  而时呢就是万物所依的道法,无时而不成物。
  天地有时,生万物,春有百花冬有雪,这都是时。
  若放之人世之事,万事皆也有其时。
  大周代商,早百年不成,晚百年亦不成。
  商汤之淫暴,是周代商之时,时仍势之母,无时而无势。”
  李悝与赵伯习惯了让王禅论述,也不打插。
  李悝反而为王禅酙着茶水。

  “势因时而成,春之所以有百花开,是因春之时至。
  冬寒退去,南风带暖,所以万物复苏,百花开放。
  冬之雪,是因冬时已到,北风送寒,万物因时而敛,故有冬雪。
  夏日阴云密布,自然会雷声大作,倾盆而下,若是冬日,纵是阴云,却只会连绵数日,不见响雷,化作冬雪。
  这该也是时之故也。正是时机一道,势必天成。”
  王禅还是从四时之变讲起,也是通俗易懂,虽然并不高深,可若是引申到时势上来,也算是千古第一回。
  “第二个考验,观人之术。
  人之时机,首在于时岁。
  时岁之别有若万物生长之别。
  青苗于田里,不耐风雨,自然会被损毁。
  而壮苗却得反而得益于风雨,因风雨而成长,最后才能结果丰收,这是物之时也。
  我现在六岁,自然也是六岁之时,筑基固本,就是禅儿此时该有之势。”

  王禅说完,看了看李悝,虽然自信,可还是期待有人鼓励。
  “说得不错,时大体如此,时而生势,这个是道之法则,你接着说势吧!”
  李悝也知道孩童需要鼓励,这个时候鼓励一番,自然让王禅信心大增。
  “势看似无形,其实也并非无迹可遁。势可以如同刚才所讲的阴云密布,也可以是晴空万里,只是不同的势而已。
  如今大周之势自然是周弱而诸侯强,大周名存焉而实不符,这也是诸侯之势。
  有此势诸侯列国才能自强而生,变法而盛。若默守原势,自然会被其它诸侯取而代之。
  百年之前,诸侯林立,如今百年过后,所剩无几,这是天下大势所趋。
  大周天子分封各侯,是为分,现在再次聚,是国变之势。
  如今北晋为强,西秦为强,东齐为盛、南楚为强,东南吴盛越弱,宋立中,依附于周天子庇护,这是当今之势。
  列国之争,因时而导,引势而为,方可成事。
  逆势而为,不可成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