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风云战沙场》
第16节

作者: 暗夜三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既打不到我,踢不到我,只要他一掏出刀器,我就会向外跑。

  这小巷子弯弯折折,他可追不上我。”
  王禅到是十分自信,可他不知道,小孩子怎么会跑得过大人呢。
  刚才他虽然捉弄了王志满,可同时也更增加了王志满对他的怨毒之情,谁叫两人一见,王志满就会倒霉呢?
  赵伯一听,刚才紧张的心里此时才有些放下心来,看了看王禅还是十分满意。
  他自小带着王禅,知道王禅聪明,可他也未想过王禅心智如此成熟,遇事不慌。
  若是刚才小王禅稍有胆怯,说不定反而遭此一劫。

  如此看来,王禅也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好苗子,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首先得不胆怯,若是胆怯了又何来勇气。
  “那小公子,现在还要去那,是不是该回府了?”
  “不,你带我去官驿,我要去回复李相国。”
  赵伯一听,也不敢违逆,带着王禅朝镇外走去。
  官驿其实也就一座小的四和院,没有官只有院,但是这里有许多马。
  因为这里四通八达,需要传递着各方信息,所以马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平时这里只有二三人,传职就是传递信息,此时李悝入住,反到十分适应。
  李悝虽然为楚相,可平时却也轻装简出,并不奢张,只带了十几个随从,还有十几个护卫。
  这里是楚国领地,同时紧临着大周洛邑,所以纵是其它诸侯有不轨之行,也不会冒然来此,反而显得十分安全。
  李悝此时坐在正堂,手中一卷竹册,可他却无心再看,想着刚才送别之意,心里也是惆怅万分。
  “相国大人,今日刘家一族请相国大人赴宴,如何安排,小的也好准备一下。”
  还早,不必如此周折,再等一会儿,我还有客人要会!”
  李悝话虽如此讲,得心里还是没有谱,能算能卜,可未必真能把每件事都算得事无巨细的详实如真,可他还是相信,一定会有客人。

  这些客人并非虎踞镇三大家族之人,他是算好以王禅之能,以王禅之傲,应该会来找他。
  果不其然!
  “李伯伯可在,小侄王禅冒昧来访,不知是否方便。”
  王禅站在门外,轻敲官驿之门,声音却很大,透着稚气。
  “谁家小儿,竟然敢如此无礼,轰他出去!”
  驿内传来李悝的声音,大门已开,却是驿管老奴。
  “小公子,想来你也听我家相国说了,快走吧,不见,不见!”
  老奴话边说边假意着关门,手上动作却十分缓慢,似乎也习惯了李悝的作风。
  李悝本是书生一个,对于一般富贵人家求见,连他的门都进不了。
  可若是他喜欢的,意气相投之人,那纵然是挑大粪的,他也会毕恭毕敬出门迎接。
  “老人家,烦你再为我报一声,就说赵府王禅求见,相信李相国一定会给家母几分面子。”
  王禅不敢再提自己,而他所能仰仗的也只有他的母亲,所以也只能把王彩霞的面子搬了出来。
  老奴其实早就知道,所以也一听就会意,点了点头,不敢表率,就直朝里面走去。
  “不必了,即若是赵府王氏之子,楚国灵童,就让他进来吧!”

  老奴微微一笑,听着李悝的声音回道:”是相国大人,我这就让灵童进来。“
  李悝早就算准王禅会来,刚才只是想压一压王禅的傲气。
  可一听王禅把王彩霞搬出,也不好意思,再为难王禅,毕竟王禅才六岁。
  若是一个楚国相国与一个六岁稚童生分,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况且王禅能一语说到关键之处,足见其机智与灵活,非一般孩童能比。
  李悝当然不想让王彩霞知道,他会故意刁难王禅,这也正好体现王禅的敏锐观察。
  “禅儿拜见楚相,望楚相信守承诺,赐禅儿一书。”
  王禅语气说得十分恭敬,话里已情明来意,而且十分自信,就凭这一点就已经让李悝心中震惊。
  “王禅,你既来了,也算期望之中,站着回话吧,刚才那一道考验想好了,再回复于我!”
  王禅一听,再看李悝,似有困意,心里也知他一直在等自己,只怪刚才贪玩,险些误了正事,心里也有愧意。
  “夏之意,本是禅意,亦非有答。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相所问,千人千答。
  侄儿此时已思虑周全,不知李伯伯是否愿听?”
  王禅此言跟李悝刚才跟王彩霞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语气稚嫩,但却唯妙唯俏。
  “说吧,难道还要我赐座吗?”
  李悝心有好奇,可却还是不失尊严,话言之间,像是老学究考教弟子一样。

  “夏本无意,意只在人心之中,若是富贵之家,夏之意或许只在茶酒之中,四季变换却不改其享受之乐趣。”
  王禅站在堂中,说完也是顿了一顿,并不全数说完,而是看了看李悝的表情。
  然后再道:“若是在于贫若之家,夏之意,只在于汗水之间。
  夏劳而秋收,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倾盆大雨,乡野田间百姓之夏,意在劳作。”
  王禅说完,有些小自得,以为能得到李悝的赞扬,脸上透着荣光。
  “禅儿,你只是一个六岁小童,百姓与权贵之夏与你何干,我问你的是你自己的感觉,而非别人的感觉。
  刚才所说,我何须问你,难道你觉得我不懂吗?”
  李悝头也不抬,竟然再次拿起一卷书看了起来。
  王禅有些郁闷,说了半天不仅没有得到半点肯定,反而像是答非所问一样。
  其实在李悝看来,一个六岁小童竟然能从夏日之中悟出贫富之别,已是实属难得。
  更何况王禅对四时的变换之理,还是有所理解。
  更难得他在叙述百姓之苦时,脸上透着一种难有的同情之心。
  由此可见王禅心性善良,将来必然会造福于百姓,而并非仅仅只是为求名利,辗转于权贵之间。
  “禅儿不敢怀疑李伯伯之能,自然明白此理。”
  王禅语气里还是有些不服气。
  “春天种下希望,夏天打下基础,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藏于柜中,这本是四时之变。
  普通鸟兽亦是如此,并不为奇。
  夏之盛在于阳气足,冬之寒在于阴气盛,夏与冬相对,春与秋相通。
  你之年岁,宛若春时,一切都展现出希望。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你现在的学识,就像春天种下的种子。
  若是进入夏日,你自然会在此种子下劳作,打下基础。
  此时的种子于你而言,有何重要之处?你又想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李悝提醒王禅,善与恶本无明显区别,可此时种下的种子,却会影响日后的前程。

  王禅一听,也在沉思,李悝的话明显也征对于上午之时自己的狂妄所言,正是一道通而道道通。
  大周天下,虽然天子受命于天,却是以民为基。
  正所谓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
  若欲得人之尊,必居人之后,就算天子也不例外。
  天子若不把自己置于百姓社稷之后,那天下必乱,也成就不了真正的天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