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膳传奇》
第43节

作者: 大铁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老牌酒楼就是针对大众消费的,价格合理,什么人都吃得起。
  当然,不包括孙大山和这些出苦力的人。
  对他这种过于热情的做法,邓弘毅冷眼旁观,静静地端起茶碗,小口喝着。
  九子把他们请了进来,说工人吃伙食饭来都一处就行,在别的地方吃什么,这里就给吃什么。
  味道会好,材料也是最好的,绝不给剩菜剩饭。

  孙大山说他们了他们在别处吃饭的价钱,九子二话没说,叫后厨上土豆炖茄子和红烧豆腐。
  清一色青花瓷的餐具盛着才就上来了,一人跟前一碗海鲜神汤。
  徐岩忙乎着给上菜,他似乎是为了弥补下给人家造成的过失,上着菜,满嘴客气地介绍起了汤:
  “各位运气好,有口福,这汤一块钱一碗,今儿有剩的,就端上来了,尝尝,不要钱。”
  老都一处的菜肴和一般饭馆,无论是品相还是口味上都有天壤之别。
  这些人是听说孙大山被绿的事来看他的。
  孙大山平日和人交往不多,人老实憨厚,有点热心肠。

  自己遇到这种丢人事,待在家里没法见人了,今天来了几个要好的工友看看,他深受感动,才决定破例下顿馆子。
  叫上了最孬的散酒,他给每个人倒了一碗,没等说话那,眼珠子发红,一口气咕咚咕咚地喝了一大口,然后抹着嘴,感激地说:“哥几个眼里有我,唉……”
  恰巧,九子亲自端着一大盘送了上来。
  眼看着他上的是大号的盘子,菜品五颜六色的,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

  伙计们纳闷不说,邓弘毅端着的茶碗都放下了,看样是好奇他在做什么。
  什么行业都有各自规矩,就开饭店的,老客来了可以敬菜,赶上过年过节,或者其他特殊值得庆祝的日子,也可以免费上一道小菜。
  没有上大菜免单的。
  关键是这道菜看着就好吃,各种食材汇聚一起,老远地就能闻到香味。
  孙大山刚才伤感了几句,工友们碍于情面都劝着,毕竟是些出苦力的人,一遇到这么上档次的菜,颜面都顾不上了,全都开始大口朵颐。
  眼见着这道菜上来了,有人夹起来放在眼前端详着,看了足足几秒钟,试着吃了起来,刚一入口,就觉得味道出奇的好:微辣,鲜亮,香气直入口腔……
  连几桌常来的老客从跟前走过,闻着这股子鲜亮的味,都站住了脚,探头看着问:“哎吆,这又什么菜啊,咱可说好了,老都一处不管开发出什么花样的菜来,得知会一声。”
  小九子恭送他们出了门,才对东家和各位说了情况:这些食材以黄瓜、青椒、芹菜为主,都是剩下的边角料,加上些鸡蛋,各自烹炒,然后烩在一起,只要火候掌握好,突出几道重要佐料,味道出奇的好。
  听说是边角料弄出来的美食,邓弘毅这才放下心了。
  这段时间他慢慢发现了小九子很多优点,年少志大,什么事都敢挑战。
  再有就是他出手阔绰,手法和常人不一样。

  这种习惯不好,做生意开酒楼,靠的是品质是菜品,利润不大,靠的是人缘的积累,和滚雪球般的积攒收入。
  他弄的神汤前几天赠送的时候,就在餐饮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样做容易坏了规矩。
  孙大山他们吃了饭,看了眼柜台上的菜价,一脸的惭愧,明知道这桌饭菜实际价格高着呢。
  也是赶上了,徐子正带着干杂活的朝外面送泔水。
  他二话没说,挽着袖子,从地上抄起一个大黑桶,一只手提着就走,轻快、利索。
  这种大桶沉着呢,徐子他们都死两个人一起抬着,再看看人家大山,搬了几次,气喘均匀,一点看不出累来。
  “大哥,歇会,吃饭您呢给钱了,不用帮着干活,不知道您现在在什么高就呢?”九子叫住了他,靠在他耳朵上大声问。
  孙大山一声声叹息,一番难为情后,委婉地说家门不幸,自己丢了工作,媳妇脸上受伤了,在家养着呢,眼下没活干了。
  九子过去和邓弘毅小声说了下孙大山的情况,只说马大偷了人家媳妇,但孙大山不知道马大具体什么情况,更不晓得以前是老都一处的人。
  至于他带着徐岩导演了很多事,压根不提。
  倒不是他不诚实,只是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等以后自己干好了,人家彻底信任了再道歉也不迟。

  知道马大差点弄得人家家破人亡,九子又提出来孙大山不错,就答应了他的想法,叫孙大山来这里做杂工。
  工钱不少,早上十点钟上班就行,下了班就回家,这样孙大山还能每天回去盯着点那个不太安分的女人。
  邓弘毅是商业场的老人,自然想到了会有人提起马大的事,好在孙大山听力有问题,性格又内向,只要交代好伙计们,这个事应该没那么麻烦。
  这段时间生意在慢慢恢复,据周安每天晚上的盘点,店里生意已经扭亏为盈,利润增长不快,但很稳定。
  这天晚上,他们几个人在店里喝着茶,盘算着经营情况,周安略显不安,指着桌子上的账本,担忧地说:“刚开始免费送神汤的时候,那人都黑压压一片,最近少多了。”
  显然,目前的经营情况和他预期上有差距。
  九子正在灯下看着报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新闻字,只有东家和他能看得懂。
  在别人看来,他这是有学问的表现,都尊重的呢,谁也不轻易打扰他。

  邓弘毅微微一笑,冲着他们几个人交代说:
  “别急,酒楼就是这样,就算是酒菜都合顾客的口味,也不可能一下子人满为患,
  那样的话也长久不起来,这样就不错,菜品、数量都用最好的,薄利多销,细水长流,不愁不红火。”
  小九子放下了报纸,扫了眼满眼兴奋的周安,从他面向上看,此人做事有股子积极性,就是心事重了点,好怀疑自己。
  用算命先生说容易经受不住挫折,没有长远劲。
  他小九子用人就用人的长处,这些自然不会计较,眼见老周还是有些想不开,他轻咳了声说:
  “东家,老周,徐子,我在京城酒楼干活的时候,没少用饭菜伺候王公大臣,

  西餐洋菜也研究过,要说弄出十道,几十道菜来,问题不大,干咱这行呢,不能太猛了,太猛了,容易叫人盯上,这几天的报纸都在报道谢大老板发财的事,还要高价招人的。”
  哈尔滨这个时候各种文化汇聚,来自各国的人和当地人交织在一起,思想开放,各类报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别说汉语报纸了,什么英文、日文、俄语、意大利语的报纸都有。
  他看出来了,这段时间谢文亨盘下了不少木材厂,和尤里科夫,也就是中东铁路局长的小舅子尤里科夫,一起出席了不少开业庆典。
  采访中,俩人说要好好发展工业,为城市建设服务。
  这段时间,对面的亨通贵宾楼客流明显减少,不少人从那里转移到了这里。
  谢周全也托人捎过口信,两家在一条街做生意,凡事别弄的太叫人下不来台。
  小九子这边研究着生意,一刻都没忘了潜在的对手是谁,一直在研究着对方的动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