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臣》
第42节

作者: 清水乌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至于另一个结果,自然就是黄道周赶来,然后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出题,对于这一点马鸣风更不担心,因为这些天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
  时间到了八月初四,离考试正式开始还有五天的时间,这时候各地的生员都已经先后入城了,马鸣风也跟着杨文骢一起到了城内,住在了自家的一处宅院中,他家的这处宅院离贡院不足五百步,往常都是高价出租给那些有钱的生员的。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到了这时候竟然还没有主考官的丝毫消息,一时之间街头巷尾在不断的热议,各种猜测甚至谣言都在不断流传。
  可是就在这天正午时分,外出打探消息的杨文骢突然跑回马鸣风的宅院,喘着粗气说道:“来了,来了,石斋先生已经到了,他骑着一头高头大马,脸色苍白,风尘仆仆,看起来十分狼狈,我觉得应该是石斋先生日夜不停地赶路的原因。”

  马鸣风听了之后倒是很平静,他淡淡笑着说道:“姑父之前不是说过吗?石斋先生一定会到的,这不都是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的确是在意料之中,可是令人尴尬的是,石斋先生一到任就立刻宣布,谢绝任何请托拉拢,如果有人违背,直接降等评判。”
  杨文骢的脸上带着一抹苦笑,不管怎么说他也算是复社的成员,好不容易等来了自己人,却直接被拒于千里之外,这让他感到一张脸没地方搁,之前从南京来的时候明明许诺大舅哥,要帮马鸣风疏通关系的。
  马鸣风却点头说道:“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石斋先生是什么人?以他的刚烈忠直的性格,怎么可能做出接受请托拉拢这样的事情来?虽然他是复社领袖,可是却不像别的东林党那样结党营私,单从品格上说,他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君子。”

  杨文骢对于这点倒是深深的赞同,与此同时杨文骢不由得好奇,面前的这个小家伙根本就没有见过黄道周,竟然比自己这个复社成员还更加了解此人,这真是令人啧啧称奇的事情啊。
  马鸣风却并没有多说什么,他在前世读明末的史料,如《明史》、《明季南略》等书的时候,对于那些有节气的文人是衷心的钦佩,而在这其中,黄道周就是最让他钦敬的人物,所以马鸣风虽然没有见过黄道周,却是神交已久了,自然对其了解十分深刻。
  既然主考官不允许请托拜访,接下来马鸣风自然也只能安安心心的准备考试,就连杨文骢现在都安静下来了,不再关心联系主考官的事情,而是将他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种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了马鸣风。
  其实对于应考的经验马鸣风比杨文骢还要丰富得多,毕竟在前世,在经历高考之前要经历过各种大考小考几十上百次,早已经历练的意志坚决如铁了,不过毕竟马鸣风没有经历过科举考试,对于很多情况都不熟悉,现在听了杨文骢的介绍,再与前世的考试相对照,基本上已经摸清情况了。
  最后三天的备考,马鸣风表现得很平静,平静的让杨文骢都感觉到不可思议,记得当初临考之前,杨文骢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生怕自己考场上会发挥失利,从而导致满盘皆输,所以在临考前他拼命的去看一些偏难的考题,越看越觉得自己啥都不会,从而导致自己越来越焦躁。
  好在最后一天,不知道怎么的突然福至心灵,竟然变得心情平静了,这才考中了举人,所以后来连他自己都说自己这一科是侥幸得中。
  然而面前的这个少年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很平静,这份镇定功夫比自己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真的很期待这一科考试,我倒是要看看以銮儿现在的镇定功夫,究竟可以达到怎样的水平?”
  杨文骢的心中抱着浓浓的期待,期待着揭榜那一天马鸣风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位次?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八月初九,在这一天,参加乡试的学子就要进入考场,迎接第一场的考试了。
  乡试,是古代科举考试非常重要的一级考试,因为是在秋季进行,一般也被称为秋闱,大明王朝有专门的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按农历计算,就是每当子、卯、午、酉之年就是秋闱之年,有资格参加乡试的考生都是秀才,包括那些在府学和县学读书的生员,在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就是之前的太学)读书的监生还有从府学、县学中选拔成绩优异者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贡生,当然,贡生,不仅仅是成绩优异者,还有的学生可以通过交钱进入国子监学习,这类学生被称为纳贡,也被称为纳监。

  至于乡试的时间和考试内容,《大明会典》中有明确说明:“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十二日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內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未能者许减二道。俱三百字以上......”

  因为是定制,所以就连参考书都列出来了,这么多年来这些参考资料都是一版再版,几乎没有参加乡试的秀才不准备这些东西的。
  然而录取率依然很低,这不仅仅是因为八股的格式,也不仅仅是因为后面的判语、诏诰等官场应用文的写作,尤其是第三场的经史时务策,这些拉分题目,事实上因为明朝的阅卷量很大,而阅卷官与考官一共才只有六人,这导致他们的工作量很大,逐渐形成了只注重首场卷,尤其是四书义的局面,对于后面几场的试卷几乎都不怎么看,只要首场卷写得好,一般就能够录取。
  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首场卷变得越来越精,越来越重要,竞争自然也越来越大。

  然而马鸣风却毫不在乎,因为他知道第一场的试题都是统一命制的,不会因为主考官的变化而变化,而他因为早就知道题目,而且早已经将清代康熙年间某地乡试一位大才子完全一样题目的试卷背了个滚瓜烂熟,只要考官对他没有什么偏见,录取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
  考试当天的半夜马鸣风就起来了,他在贡院外等待被点名,然后才能进考场,不够因为有杨文骢提前打了招呼,马鸣风进入贡院的次序非常靠前,仅仅排在第三位,所以几乎是一开门他就走了进去,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制后,就开始了第一天的考试。
  第一场考试主要是四书义和经义,属于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题目了,前面说了,之所以重要并不是说这几张卷子能够代表最高水平,只是因为这几张卷子对工作繁忙的阅卷官形成第一印象,他们以后主要就是按照这个印象确定是否录取,当然,这一场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因为虽然好写,可是写好了却并不容易,虽然说是考你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却也不能任意发挥,正所谓代圣人立言,你要以圣人的口吻去写,既有固定的格式,又不能犯各种错误,还要写得好,能够在几百上千试卷中脱颖而出,让阅卷官眼前一亮,愿意录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