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呼喊,萧建军和张大林都停下自己的活,相互望上一眼。
玛的,她们这是想观看木偶,还是想欣赏免费的男模表演,有这么使唤人的吗?
萧建军的眼神里,明显露出不满情绪。
张大林则理解这时下医药代表的窘迫情况。
萧建军年青,且身材高挑,体格健壮,眉清目秀,学生气浓郁的腼腆青涩模样,很容易引起那些年轻少丨妇丨们的青睐。
“噢对了建军,我带你去见过这二位姐姐。”张大林忙把萧建军招到身边,引着他一一拜见。
“这位是姚姐,那位是吴姐。”
“姚姐好!吴姐好!”萧建军装得很乖巧,非常从荣地躬身行礼问候。
那位吴姐不吭一声,妙目灼灼地上下扫视着萧建军的面庞和全身上下。
旁边的姚姐扶着同伴的俏肩,瞧一瞧男孩又扭头瞅回,“像吗?”
不明事由的萧建军,从娘胎出来,可从没被陌生女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的放肆盯看。就是前世在防疫站或南方特区,也有不少爱慕或欣赏他的女人,但人家看他都是含蓄温情。
一个经历过世面的油腻大叔,被火辣辣的目光盯得脸“刷…”地一下子燥红,头皮都发麻,心里很不是滋味。
自己怎么成了猎物似的,有被潜规则的趋势?
他定力最好,但还是有些不知所措,右手情不自禁地挠起也头皮,“二位姐姐,我…我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哎呀,你们二位也过分了,人家小伙子刚来,脸皮薄,你们口下留情吧。”
周大姐见状也是开口帮腔。
“没事周大姐,玉茹觉得他像一个人,嘻嘻…”
“他能像谁啊,二个花痴…”周大姐嗔怒道。
“好好花痴就花痴,咯咯…”
姚和吴二个竟放肆地捂嘴媚笑起来,“哎,小伙子,可得经常到我们店里来走走,你们的品种我们就会记得住,卖得好,否则,就忘记了,咯咯…”
“噢,改天陪姐们卡拉OK,跳舞去呵,咯咯…”那个吴玉茹也终于开口笑了起来。
她们说得非常的轻巧,随意,并不理会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个大药房的营业员如此,那些大医院的科主任,主治医师等,那就更加的跋扈,能把医药代表当人看?
萧建军暗自腹诽着。
“没问题的…”张大林陪上笑脸,萧建军也只好跟上附和。
药店柜台营业员,是产品终端促销的关键,也就是医药代表的衣食父母。
大凡到药店来自费买药的,都是购买些家庭或患者个人常备药品,如感冒,消化,或妇科,心脑血管等慢性病。
顾客们清楚自己吃那类药管用,但是那个厂家生产的,商品名等他们并不在意,这个时候,就看营业员给递上去什么,那就是什么。
营业员递甲公司品种而不递乙公司品种,就取决于促销的成效。
所以,药店里,医药代表要做的工作对象是营业员,而不是顾客本人,就像医院里的工作对象是开处方的医生一样。
总而言之,药店里的那些营业员你可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
这家周大姐所在的药店,张大林他们拜访完了之后,就沿着街道走进第二家大药店…第三家药店…
一条街拜访完了,拜访相邻的第二条街…第三条街…
周而复始,循序渐进,马不停蹄。
到了中午一点,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俩人吃个简餐就在最先那家周大姐的大药房里歇息。
他们前堂有排椅,加上张大林跟她们关系好,就变成了经常可以歇脚的地方。
中午没事闲聊,在萧建军的询问下,张大林聊起了自己,包括同组人的一些情况。
张大林今年三十二岁,出生于东北沈阳一家大型国营企业,这家企业具有军工性质,十数万职工,历史悠久。
他的父母亲及兄弟姐妹们都是这个厂里的职工,这在以前,他们这个家庭绝对是香饽饽,旱劳保收,令人羡慕。
张大林作为子弟,是企业职工技校毕业后分配到车间工作。
张大林六年前结的婚,媳妇也是这家企业的职工,相当于近亲繁殖。
他们俩人生有一女儿,今年四岁半。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这家大型企业必须军品转民品才有活路。
军工企业里的领导大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爷们,观念陈旧转型很慢,等、靠、要是他们的习惯。
国家断奶、军工企业经济效益直线下滑,这年头许多职工待岗。
一九九三年开始,全国许多国营企业职工开始下岗,下岗潮愈来愈烈,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当其冲。
以前的香饽饽,转眼间就成了重灾区。
张大林一家连同父母都下了岗,生活窘迫够呛,只能出来到社会上找点事做。
他们厂里许多人都南下到经济特区去闯荡,张大林比较保守就想离家近些。
一次朋友介绍他来到巴京,应聘到G制药公司京都市场部卖药。
他不是学医学药的科班出身,文化成度也不高,被分配到最没人干的跑药店工作,每天起早贪黑。
张大林对于来之不易的岗位工作很用心,他认真学习公司的产品介绍,还到书店去查阅相关药理文献,尽可能的弄清楚。
他的吃苦、勤奋和任劳任怨,靠他勤俭节约,小心谨慎的为人,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终于能在巴京站稳了脚跟。
现在,他一月收入也到了近六千块,还清了以前欠办事处章尚荣的借款,这二个月每月都能往家里寄四千多块回去。
这种状况,他还是很满意的了。
萧建军清楚,每月六千收入,在时下的工薪阶层里,那是高收入了。
张大林很会做人做事,平时里对章尚荣恭恭敬敬,吃点亏虽然肉痛,但从不放在脸面上,处事比较稳重。
所以章对他很满意,好的区段街面药店,都照顾他去跑,说实在的他也很争气,销售量逐月提升。
他的收入提高了,章尚荣的管理费收入也就水涨船高,自然是大家共赢局面。
陈刚今年二十七岁,原是水利部水电九局的一个普通职工,在水电九局的内部职工技校毕业,到工地里开轨道行车。
跟张大林相同命运,水电九局属于大型国企,机构庸肿吃大锅饭当然也就不行了。
单位里,即无靠山又无特长的他,在下岗大潮中,他自然被列入下岗职工名单里。
没办法,他也是经朋友介绍,进入G公司应聘。
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内民营初创药厂,对医药代表要求并不高,尤其是在文化成度方法,中专技校生即可。
唯一要求就是能长期在外出差,且年青无疾病,又有人担保其遵纪守法,就录用放到市场去磨练,大浪淘沙自生自灭。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来卖药的,并不是人人能立足赚钱,许多人都铩羽而归,倒欠公司一屁股债。
这中间有许多原因,不能吃苦,没有开发灵感和交际能力,贪玩不上心等等,
中途打道回府的大有人在,临走时尚欠主管或公司一屁股债不能归还,那些主管只能自认倒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