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争霸----人性的较量》
第22节

作者: 小学―未毕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显然阖闾的理念和孙武的是相佐的,而孙武又不想改变自己。
  二人的分歧在楚国的时候展现出来,孙武主张扶植一个傀儡政权来控制楚国,阖闾则希望靠武力彻底征服楚国。
  然而在那个时代没有所谓的民主自由,是真正的独裁政治,所以作为臣子的孙武只能听从阖闾的。而孙武总觉得这样委屈了自己,在以帝王为中心独裁政治中,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他决定离开这个地方,并不是看破红尘,而是自己在这里很难再有所作为。

  还有一件事让孙武耿耿于怀,他杀了阖闾的两个最喜欢的老婆,现在孙武想起来还是感觉脖子凉飕飕的,是啊,当时阖闾不杀自己,那是自己还有用,如果哪天自己对阖闾来说没用了呢?孙武不得不考虑自己的退路。
  就这样孙武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在那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舍弃功名,潜心著书,给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日期:2010-08-03 15:02:12

  第十二章:勾践的困惑
  终于吴军回来了,阖闾回来了,打也打过了,抢也抢过了,仇也报了,回到吴国的阖闾大兴土木,先建长乐宫,又筑姑苏台,四处游玩打猎。
  但总是这样也无聊啊,吃饱饭没事做的阖闾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阖闾想到了越国,对就是越国,那个不听话的国家早就该拿下了。恰在此时允常死了,对于吴国来说这个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此时伍子胥出来劝谏阖闾道:“虽说之在我吴国伐楚的时候偷袭我国,但是现在楚国正在办丧事,如果现在出兵讨伐越国,对吴国来说是不祥的征兆,应该等一等。”
  什么祥不祥的,阖闾自然不信这一套,他属于想了就干的那一种,留伍子胥与夫差守城,自己带着伯嚭,专毅、王孙骆等,兴兵三万,伐越。
  越国在吴国东南,大致在今天浙江绍兴地区,越国的历史很久远,起源于夏朝无余,无余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被封到于越(今会稽),但越国真正变强则始于勾践的老爹允常。

  在晋国制定了扶吴抗楚的政策之后,楚国也采取相应的措施,联合越国来遏制吴国的发展。
  虽说两国相邻,或许是吴国更接近中原的缘故,吴国的发展要比越国快的多。以至于吴越两国实力相差不小,但有楚国这个后台老大,终究也没被吴国所灭。
  虽说吴越两国有过多次战争,而真正使两国的矛盾激化,要从那次伐楚说起。
  那次阖闾丢了湛卢剑,准备伐楚,向越征兵,允常没有答应,致使吴国伐楚无功而返,阖闾异常郁闷,便有兴兵伐越,大败越军于携李,大肆抢劫一番之后回国。
  后来允常记恨吴国破越国与携李,便趁着吴国主力在楚国的机会,偷袭吴国,虽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但也使吴越两国的恩怨结的更深。

  吴国来没来得及报这仇,允常就死了,将这段恩怨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允常死,勾践即位。
  勾践悲伤之余也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他要延续父亲强越的梦想,越国在我的手里注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刚刚登上王位的勾践,意气风发,觉得未来是那么的美好,经常不自觉的陷入到自己勾画的那个未来之中。
  当梦想遭遇现实注定要遍体鳞伤,现在的勾践还只是个热血少年,经历过后才会成长。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机攻打越国,就是趁着越国奔丧机会。

  就在前一年,允常去世,勾践在悲痛中登上王位,眼泪还没擦干,就收到前方士兵来报,吴国人打过来了。
  勾践没有时间悲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抵挡住吴国的攻击,保住越国。
  勾践脱下了孝袍,换上了战袍,准备迎战。

日期:2010-08-03 23:54:34

  在越国人眼里,吴越两国的实力永远画不上等号,当勾践意气风发准备和吴国干一仗的时候,越国的大臣几乎出现了一面倒的现象,那就是这仗不能打,不仅不能打,而且还应该卑躬屈膝的去求和。
  那帮大臣帮他算了一笔账,这是的勾践才知道自己的家底就这么一点点。
  失望之余勾践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打算,打,打不过也打,不打还能怎么办,别人都欺负到家门口来了,勾践觉得自己应该像个男人。
  就这样由勾践亲自带领,诸暨郢为大将,灵姑浮为先锋,畴无余,胥犴(àn)为左右翼,率领越兵迎战吴军。越国的军队有多少,史料上没有给出详细的越国兵力,但是从三年后的夫椒之战中越国倾全国之兵才勉强凑齐三万来看,很明显此时越国军队的兵力是少于三万的。
  此时阖闾率领的是精兵三万,勾践的全部家底都没有这么多,全部家底什么意思,那就是将老弱病残包括在内。
  所以在大多数越国大臣看来这仗根本没法打。但是没办法,勾践是越王,他们的意见只能当做参考,最终拍板的是勾践。

  现在的越国大臣也不想去争取什么了,他们想着或许此次战败对于勾践来说未必不是什么好事,可以让他看清形势,以后别再那么任性,打仗的不是感情,不是热血沸腾,而是实力。
  成长是需要代价的,虽然这个代价有点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而且当时的勾践刚好处于青春叛逆期,谁劝得了他。
  有些事还是要自己去经历,别人的经验终究是别人的,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人,总要自己撞几次南墙才会成长。
  当越国的大臣们静静的等待他们所预想的结果,打算借此机会好好教育勾践一番时,勾践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日期:2010-08-05 01:56:14

  吴越两军相遇在携李(今浙江嘉兴),并在此摆开决战的阵势。
  吴军的策略很明确,敌不动我不动,等的就是越国军队沉不住气,首先发起进攻,露出破绽,之后一举歼灭。
  正如阖闾所料年轻的勾践沉不住气了,但越军并没有发起总攻。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细节拯救了越军。
  勾践看着排列整齐以及数量众多的吴军,再看看自己的军队,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自己心里也没谱,也不敢贸然行动,但是这样对峙着也不是办法。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大家都等着打完仗吃饭呢。
  于是沉不住气的勾践准备派一批死士做小规模试探,看看吴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也好再做打算。

  勾践召集了千名死士,向吴军发动了第一次攻击,当敢死队快要接近吴军的时候,箭如雨下,数千敢死队员瞬时成了刺猬,全军覆灭。
  勾践不甘心,又组织了一批敢死队员,结果和上次一样,数千名敢死队员全部战死,吴军岿然不动,只用弓箭就击退了越军的进攻。
  现在的勾践明白了那帮大臣为何如此怯战,原来是被打怕了。而此时勾践的心中也不停的在想,为什么弱国总是在挨打,为什么越国比吴国弱,总有一天我会变的很强大,让你们匍匐在我的脚下。
  如此战力的对比,却让勾践冷静了下来,虽然心中很愤怒,想把他们打跑,但感情用事并不能解决问题。现在要做的是必须想个可以击溃吴军的办法,不然自己下顿饭到那吃还是个问题。
  勾践才知道,原来他之前只想着败了就败了,却没有真正的想过失败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

  是死亡吗?
  当他真正去面对的时候才有一丝恐惧感袭上心头。
  原来还没做好准备去面对这一切。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弱者每天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殚精竭虑的思考。
  这就是一个弱国的无奈。

  此时的勾践有些茫然。

日期:2010-08-05 20:42:2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