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机关的主任生活》
第2节

作者: 剑凌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路本就孝顺,也不说话,只默默承受。
  零七年的时候,西南省交通依旧不发达,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金沙市距离老家有一千多公里,先是要乘一天汽车到省城,然后再坐两日火车才能抵达。
  去那里上班,一年能回一次家就不错了。遇到有事,三五年回一次家也有可能。
  老韩知道这娃自己是白养了,很失望,很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离开老家那天,公共汽车早上六点发车,天还没有亮韩路就出了家门。

  老爹昨天晚上情绪失控,喝得烂醉自然不能起床,送韩路离家的是母亲。
  老娘很是不舍,一路拉着他的手说了许多话。
  到班车发动一刻,母亲突然哭了起来,声音很大。
  但韩路却不觉得难过,他内心中匆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充满了获得自由的喜悦。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年轻,就应该享受不受管束的快乐。
  旁边乘客的收音机还在响,里面闹腾得厉害。
  川剧用的是方,内容多诙谐幽默,戏词也通俗。西南省人民天性乐观,凡事都朝搞笑上面靠,《黛玉葬花》都能给你唱成《武松打虎》。

  学生时代父亲的高压政策让韩路喜静不喜动,听到里面新姑爷第一次去丈母娘家闹出的荒唐事,想起母亲送别自己时哭泣模样,他不但没有笑,反摇了摇头。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到了,到了!”
  忽然,满车厢的人都在欢呼。

  韩路忙朝车窗外看去,却见远处是一片如壁而立的黄色山脉,巍峨雄壮,把天和地都连成一片。
  金沙市到了。
  却没看到金沙江。
  上次面试的时候韩路就到过一次金沙市,熟门熟路。
  韩路见到外面的标志性的大山,就知道到地方了,忙摘下行李,和乘客门挤到火车门口。

  一下车,八月的阳光照例明晃晃让人睁不开眼睛。却不热,不像老家,闷得像蒸笼。就是紫外线实在强烈,晒在皮肤上有点疼。
  金沙市海拔一千五,在四十年前就是不毛之地,据说当地只有七户人家一棵树。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这里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钒钛铁矿,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城市。
  因为是三线重镇,为了保密,火车站建在距离城区三十公里的地方。
  这也给后来的乘客带了旅行的麻烦,没办法,韩路只得又上了公共汽车,在盘山路上行驶一个多小时,总算到了地头。
  却见远方是一条碧绿的大江,这就是长江上游金沙江了。
  沿着大江两岸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因为没有平地,整个城市都建在山上,很立体。
  据说,金沙市市区人口有八十多接近一百万,也算是一座大城市。
  和省城不同,这里风景绝佳,站在市内任何一个地方,放眼望去都能饱览整座城市的全貌,当真是人在画中。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韩路还是被眼前的山水壮阔而震撼。
  汽车、火车、汽车,折腾了几日,韩路的腿都坐肿了,身上的衣服全是馊味。
  他着急上班的事连旅馆都没找,背上行李就去人事局办入编,拿了派遣单。
  一番折腾,已经是下午。
  他便在沿江的那条街道上漫漫走着,一是看看风景,二是活动筋骨。
  说来也怪,走上几公里路,腿上的肿胀却消了,可见生命在于运动。
  此刻正是西南省最热的时候,但金沙市却凉快,估计和一千五百米的海拔有关。

  到夕阳落下,一件单衣竟有点冷,肚子也饿了。
  韩路回顾四周,发现街道两边的满是小饭馆,《盐边羊肉米线》《滇南汽锅鸡》《东北地三鲜》《全聚得烤鸭》《大铜锅》……天南地北的菜都有,毕竟是一座移民城市,市区居民九成九都是外地人。
  韩路做为一个西南省人氏,和大多数人一样,嗜辣。便进了一家养肉米线店,叫了一碗米粉,将油海椒、小米辣和香菜、葱花不要钱式地朝里面搁弄成个满江红。
  吃米线得喝酒,还得是白酒,对了,大蒜必须剥几瓣。
  一切都是火辣辣的,不但口中味蕾在跳舞在抽搐,连肚子里也像是燃烧了。
  身上出了一层大汗,遍体通泰,如打通督二脉。
  韩路家贫,从有记忆一来,好象都在为钱的事而苦恼。今天的羊肉实在是香,他很满意,心道:听说文化艺术中心职工每月有七百多块工资,这米线才七块一碗。嘿,以后可以敞开了嗉,吃那种不放米线的羊肉粉。
  他倒被自己给逗乐了。

  吃过晚饭,韩路就近找了家小旅馆,洗了个澡,早早就睡下来。
  估计是因为车舟劳顿,第二日九点才醒来,看时间已经顾不得吃早饭。他便将包里衣服倒出来,琢磨起来。
  韩路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上过一段时间办,对于去见工已经有经验。在他看来自己现在要去的是事业单位,正经吃皇粮,打扮都老成老气。
  白衬衣、蓝色西裤、黑皮鞋必不可少。另外,头发也的梳得整齐,三七开。
  还别说,这么一打扮,镜中出现一个成熟稳重,又文质彬彬的男人,年龄凭空大了五岁,给人一种塌实肯干值得信赖的感觉。

  小旅馆距离市文化艺术中心不远,不用坐公共汽车,步行十来分钟后,远远就看到一片青砖房占了整座山坡,和普通居民区也没有区别。
  却见几条小路在楼房之间蜿蜒,有长安面包车从窄巷里穿过来,摁着刺耳的喇叭。有小贩在街边卖小吃,还有两个太婆不知道为什么事争吵,一片人间烟火气。
  韩路疑惑地看了看派遣单上的地址,没错,就是这里啊,可看起来怎么就不像是一文化机构呢?
  管他呢,先走几步看看再说。
  顺着小路又走了一截,眼前出现一小片放满自行车的空地,旁边一栋已经掉了墙皮的小楼门口挂着一个班驳木牌儿,上书“西南省舞蹈学校金沙市分校”十二个大字,可惜大楼门口堆着一堆煤炭,上面已经长满了草。
  再看周围的建筑,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物,又破又旧,窗户玻璃都没几扇完整的,宛若废墟。

  一切都显得静谧而破败。
  “这是舞蹈学校?”韩路抓了抓头:“也算是文化单位,不知道和市文化艺术中心有没有关系……现在已经是上班时间了,怎么人毛都看不到一根呢?”
  他在门口东张西望不要紧,早惊动了旁边传达室里的一个老头。
  老头大约六十来岁模样,以他这个年龄少见的矫健跳出来,满面警惕。一把就扭住韩路的衣服,粗暴喝问:“什么人,干什么的,老实交代!”

  “大爷你好,我叫韩路,是人事局叫我过来的,请问这里是市文化艺术中心吗?”大爷的手劲好大,抓得好痛。
  “啊,原来是局里的领导。”大爷耳朵有点背,急忙松开手,换上笑容在韩路的胳膊上揉了几下:“最近咱们这里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小偷见天来顺东西,烦得很。刚才看领导你獐头鹿耳乱瞄,我还以为逮到坏人了。”
  “领导……不是不是……”韩路摆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