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村庄》
第13节

作者: 592851055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管谁家里盖好了房子,里边靠窗朝阳的位置都要盘炕。炕是要睡人的,需要铺上苇席才能铺褥子。如果直接把褥子铺在炕上,会让被褥染上土,脏得太快。农村人惜水如油,用的十分节省,炕上铺的大褥子跟炕一般大,多少年可能也不会拆洗一次,因而需要铺在席子上。
  炕席是用芦苇编织的,篾子就是苇子破成两半以后的叫法,也就是编织席子的原材料。吹过笛子的人都知道,笛子的膜,是苇子里边的最好用。但前提是,苇子足够粗,才可以保证里边的膜大小合适,足以把笛子的眼儿盖住。但是,农村人勒篾子,不是为了要苇膜做笛子膜,是为了让席子更加干净,不容易腐烂。
  日期:2021-03-12 14:24:19
  我就曾经勒过篾子。我母亲会织席,有一个阶段,村里的很多人家都盖新房子,母亲织席子很忙,我帮着母亲破篾子。 
  织席的苇子是不管粗细的,只要求长度。席子编织过程中不能有接茬,所以对苇子的长度有最低要求,最短也要跟炕的宽度相当,也就是一米半左右。织席之前,要提前把苇子放在水里泡,泡到苇子的叶子自己烂掉,这时候捞出来,用一种专门破篾子用的篾刀破篾子。篾刀和今天人们用的裁纸刀,从外观上有点类似,不过没裁纸刀这样精致,作为把手的部分用布条缠一下,用力的时候不咯手就可以了。

  一根一根的从苇子从水里捞出来,先把外表的烂叶去掉,将篾刀对准芦苇的根部中间位置,先轻轻一切,让篾刀切进去。然后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被破成两半的根部,右手的篾刀顺着苇子的身子向头部划过去,把苇子劈成两半。
  破篾子这活儿,说起来简单,干起来不是那么好掌握。首先第一刀切下去要准,找到空心的芦苇的中心。不然刀下偏了,刀向前划过去的时候,苇子不能正好破成两半,刀划不到苇子的头部就偏出来。这样,破出来的篾子不均匀,有一半不够长,另一半根部是半圆的篾子,头部仍然是圆形的苇子。其次,第一刀切进去以后,左手捏住苇子根部向一边拉,帮助篾刀使劲,要求左右手配合,速度均匀不晃动,否则篾刀也容易划偏,形成废篾子。

  破篾子的时候,生手很容易被破开来的篾子,或者是篾刀拉伤了手。因此刚开始学的时候,需要小心又小心,速度很慢,受伤很多。等到练熟悉了,左右手配合越来越娴熟,掌篾刀的右手与破开的篾子之间的距离掌控的合适,速度会越来越快,受伤相应的越来越少。 
  日期:2021-03-13 09:24:06
  篾子破成两半,里边的苇膜也同时被切成了两半。织席用的篾子要干净没有苇膜,才能织席。清除苇膜的方法,就是用篾刀刀背把破开的篾子压下去裂开来,从篾子的根部向着头部的方向刮过去。

  当然苇蔑子本身很长,一下不可能从根部刮到头,要用左手抓住篾子,一下一下从刀下把篾子抽出来,这样苇膜才会被刮得干干净净。这抽动苇子刮苇膜的动作,就是所谓的“勒篾子”了。 
  不管是破篾子,还是勒篾子,熟练了以后动作很快。就见一根根苇子飞速的在手里跳动抽动,一下两下三下被破成两半,一下两下三下被勒成了平面。芦苇前端的芦苇花,很快的在身前堆成了一堆,身边刮下来的苇膜,也慢慢由少变多。
  日期:2021-03-13 13:17:18
  河北作家孙犁有一篇小说《荷花淀》,里边写到了织席,充满了朦胧的美。许是当时年龄太小,对织席的记忆,可没有《荷花淀》里写的那么美,大多都是痛苦的回忆。大概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对于技术高超的人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在外人看来,过程也充满技术性的美感。可对于技术不熟练的当事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万事开头难,织席也是难在开头。大多数人不会织席子,就是因为不会开头。

  织席的时候,洁白纤长的苇蔑子,粗头和细头搭配均匀,变成一把。一把一把篾子从两手的指尖伸出去,慢慢地,编织成均匀细密的几何图案。从开始的两把苇篾子互相交叉,后边交叉进去的越来越多,慢慢就出现了一小片成型的席子。织席的人坐在编好的席子上边,随着两只手快速的编制,身体一点一点向前挪动。身前的蔑子越来越短,身后织好的席子越来越长,到最后编成一大张成型的苇席,会让人充满了成就感和美感。尤其大多数时候,织席子是在夜晚。银色的月光照在正在编织的洁白的篾子和席子上,这样的场景,从远处看去,充满了朦胧的美。

  日期:2021-03-13 17:08:21
  织成的席子,干净洁白,中间没有任何的毛刺儿,坐上去很舒服。我猜想,接茬应该都在席子的背面,靠近边缘部位。因为,席子是要往炕上铺的,到了夏天就是凉席。人光着身子躺上去,既不能被扎着,也不能被划破皮肤。这就是说,席子的每一根篾子,都要求光面朝上,不能有毛边,更不能有折断。最难的就是席子的四个边,要达到不扎人不拉人的要求,就要使篾子得到充分的浸泡,并且编织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保证在折返180度的时候不会折断。即使是用过好几年以后,照样不会折断。 

  电影《地道战》当中,很多人家把地道的出入口设计在炕上,掀开席子就是地道口。把地道口设计在炕上,上边盖上席子再铺上褥子,一般人很难想到。确实,贫穷的庄稼人,家里边根本没有多少像样的家具,地道口很难找到隐蔽的地方。这样设计,确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那时候的村里人,把吃酒席,也叫作坐席。炕上铺席子没有褥子,很多人坐到炕上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戏称为“坐席”,然后大家打趣一番。

  其实,那时候人们普遍条件很差,穷得叮当响,真正能吃宴席的机会,少得可怜。而每家的炕上,都会有苇席,“坐席”虽然是戏称,恐怕也反映了大多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跟着自己的母亲破篾子织席的时候,就不记得自己的手清爽过,不是被篾刀割了,就是被篾子的边缘拉了。既要保证破篾子的速度,又要保证篾子的质量,对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来说,实在不是那么容易。任何一件事情,当一个人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对待的时候,身边的一切,可能都是有趣的,美好的,令人愉悦的。反之,当人们身边的事情,成为了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样每天机械的重复着基本相同的动作,再美好的事物,也就失去了原本的美好,变得让人厌烦了。

  日期:2021-03-14 09:47:59
  建筑之六 院 墙 与 门 楼
  房子盖好了,就可以直接住人。但是,一般来说,每一家的房子,都要建一个院子圈起来,这才像个人家。有的家庭条件实在差点,院墙低一点,没有大门洞,装个木栅栏当门。因为家里厕所什么的都在院子里,如果没有院墙,一家人基本上没有多少私密的空间,显得不伦不类,自己和别人都感觉别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