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学时代》
第51节

作者: 海鲲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甭提以前了。”王阔翻身在床上坐下,看着曲爱国,似笑非笑道:“咱们就说现在,现在国内的科幻小说质量怎么样,比得了国外么?”
  “虽然整体是比不了……”
  “那不就得了。”王阔摊手道。
  曲爱国想了想,又说,“你不是一直对于老师上次描绘的那些东西感兴趣么?那于老师的小说你不看看?”
  王阔一脸狐疑道:“这篇小说里面有于老师之前说的那些东西?”
  “那倒没有。”曲爱国摇了摇头。
  王阔翻了个白眼,“切,没有你说什么。就算是有,那又怎么样,科幻小说里面的东西,能代表什么?”

  曲爱国看王阔这油盐不进的样子,甩了句:“跟你说不通。”
  说完,他就抱着《科幻世界》到隔壁寝室去推销了。
  “学长开个门,我是隔壁的爱国,来给你么送温暖来了。”
  《一天》在《科幻世界》上发布之后,于东收获了一些名气,但这些名气也仅限于圈子内。
  《科幻世界》现在每期的销量还没破万,即便转手率高点,也不过才有几万人看过。
  而且未必是每个人都喜欢《一天》这部小说,有不少人对这样的科幻小说不感兴趣,甚至有些人压根不觉得这是科幻小说。
  于东也从未想过《一天》甫一发布就能引起什么轰动,就算是后面《第二世界》连载恐怕也未必能够改变什么。
  国内的科幻世界太小,本身起步就落后别人,前些年又受了不小的打击,一切又得重头来过。
  市场不是靠一两本书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一步一步来。
  在于东的设想中,如今影视剧高速发展,想要培育国内科幻市场,免不了要借助影视剧的力量。

  这样既能够把国内科幻小说市场培育起来,又同时能够尽早地提升国内在科幻影视剧这块的能力。
  即便是现在国内没办法实现于东的想法,他也可以去引进国外的技术团队。又或者是把小说交给国外改编,这样先把国内的科幻小说名声先打出去,再利用这些名声来反哺国内科幻小说市场。
  这个设想不仅仅是专为国内科幻文学而来,也为了所有其他国内文化产品,包括纯文学。
  从后世回来,于东深知文化的力量。
  华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不断地跟国外接触,这就避免不了文化交锋。
  文化交锋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但是所造成的影响可能比实实在在的战争还要猛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文化不自信,根源就在于忽略了文化交锋的意义,在一开始就落了下风。
  就拿科幻来说,明明国内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不论是前期以郑文广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幻小说作家还是后来的王静康、刘慈新、韩淞等人,他们笔下的科幻作品很多都是世界水平甚至是超世界水平。

  于东想要改变这一切,但是也深知此事不易,需要徐徐图之。
  十二月一日的时候,于东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关于上沪股市的消息,说是海通等三家证券公司联合在上沪众多体育场发放股票认购证,然后摇号,中签者再凭中签号分别到各家股票承销商那儿买股票。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于东眉头一条,忽然紧张起来,难道认购证的事情要开始了么?
  但是仔细看过新闻之后,于东才发现这跟他想的认购证并非一件东西。
  新闻上的这个认购证并不需要花三十块钱购买,而且是在体育场发放。

  于东对这件事情也有些印象,好像在三十元买认购证事情之前,确实有过一场并不成功的认购证发放事件。
  当时似乎因为人太多,场面太过混乱,最终没有落实。
  后来修改了发放方式,改为需要在指定银行花三十元钱购买。
  不过,看到这条新闻,也就代表着三十元认购证将会在后面不久开售,大概也就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
  而于东现在手里只有几千块,连一万元都不到。
  可是于东也想不出什么赚钱的法子。
  写稿子去投?
  已经来不及了,最多投点短篇,也弄不到多少稿费。
  去借点?
  于东迅速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他不懂经济,认购证的事情只是他听别人说过。现在重生回来,会不会出现意外,他也不敢确定。
  借钱去做一件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在于东看来非常不明智。
  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下次回去先问问父母有没有闲钱,如果有就问他们要点,如果没有,那就只能用手上这些钱去操作了。

  其实于东能在几个月时间内赚这么多钱已经很不错了,对他这种不会做生意的重生者来说,赚钱也未必有多容易。
  如果不是他还能写点东西,估计想要赚钱也就只能买买房子等升值了。
  吉米·詹姆斯坐在早餐店门口,看着逐渐热闹起来的大街,心情还算不错。
  他在等自己的炒肝,每次到燕京来,他总是要吃一吃这种很特别的美食。
  吉米不像一般的美国人对大肠这种东西敬而远之,他觉得食物只要服务舌头和胃就行么,而炒肝就能做到这点。
  十几年前,他曾是一名在华国驻点的新闻记者,长久的华国生活让他感觉自己已经是半个华国人了。
  即便是后来不做记者转投影视行业,他也依旧会抽出时间到华国来住一住,一年少说也要来五六次。
  这是他今年最后一次来华国,再过几天他就准备回去过圣诞节了。
  炒肝很快上来,他学着当地人那样端起碗在碗沿吸溜起来。
  他喜欢模仿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是为什么。想要融入当地,本来就是外来者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吃完炒肝,身体暖和起来,跟老板打了声招呼,吉米沿着大街向东边走去。
  走了没几步,就有一间报刊亭。
  老板似乎认识吉米,笑着冲他喊道:“吉米老弟,吃过了?”
  吉米笑呵呵地操着地道的燕京话,说道:“倍儿饱。”
  “嘿,您回去这么长时间,咱燕京话倒是没丢。新一期的《收获》还有《钟山》,一样来一本?”老板一面夸着吉米的口音,一面推销起杂志来。
  他也不是盲目推销,这老外他认识不少时间了,每次就爱看这些个文学杂志。有时候老板也汗颜,自己地地道道的华国人平时也少看这类书。
  吉米点了点头,“一样一本。”
  “好嘞,我给您装上。”老板放下手上的杂志,准备给吉米拿书。

  吉米却看到老板放下的杂志,见上面写着“科幻世界”四个字,有些意外道:“老板,这是新出的杂志?”
  “您说这个啊。”老板笑了起来,“不是新的,是之前的《科幻文艺》改了名字,您上次来就改过了,不过您没注意到。我估摸着,杂志社的老总想的是要跟世界接轨,就改成了这个,您看这里……”
  吉米伸头看去。
  “本刊荣获世界科幻协会最佳科幻期刊奖,您瞧瞧,够唬人吧。您是美国人,听说过这世界科幻协会么?”
  “有听过。”吉米点了点头,又说:“也给我拿本这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