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学时代》
第23节

作者: 海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傅呈鹏露出奇怪的表情,“老徐,认识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你好这口啊,不过刚才那家伙是长得挺帅的。”

  徐铮没好气地猴了傅呈鹏一眼:“要说帅,你比他还帅点,我要是好这口,你还能幸免?”
  傅呈鹏大方一笑:“哦,这个我不在意的,你要是真的……咱们都是兄弟,说一声就行。”
  “去你的吧!”
  于东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门口周大爷正吃晚饭,看到于东走过,端着个铝制饭盒就跑了出来。
  “于老师,有你的信。”
  “哪寄来的?”于东提了提背上的包,问道。
  “好几封,赶巧都这几天到,不是一个地方的,都归在一起,我给你拿过来。”
  “有劳了。”

  过一会儿,大爷拿着一叠信过来,于东接过看了看,总共四封信,都是从燕京过来的,其中两封是转寄,转寄的两封,一封从上沪始寄,一封从江城始寄。
  回到宿舍,把行李放下之后,于东才得空将四封信拆开。
  上沪转寄的是《收获》杂志社发来的,杂志社新来的一位叫王瑜的文学编辑来信问他最近有没有新稿,信中把于东吹捧了一番,结尾说了句:盼能早日再见阁下大作。
  看完信后,于东不免感叹,如今《收获》文学内部的竞争也如此激烈,文学编辑竟然主动拉人,既然能拉到自己头上,证明对这位叫王瑜的文学编辑来说,形势已经比较严峻,因为他须得往前找好几年的资料才能找到自己的信息。
  只不过王瑜的信息已然落后,并不知自己已经到金陵就职。
  另一封从江城来的信,出自于东的笔友,两人从高中就开始通信,一直保持到工作之后很多年。
  两人长达十几年的书信往来,是由对方开始,又由对方结束。
  于东高二的时候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忽然有一天收到一封信,就是寄给他们学校二年级二班的语文课代表。
  看过信才知道,对方不过心血来潮随便选了一个学校,又随便选了一个班级,只是恰巧于东是这个学校这个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信中也没有署真名,用的笔名叫“金马碧鸡老兵”。
  于东觉得有趣,给自己取了个“鱼冻仙人”的笔名给对方回了信。
  后来于东去了燕京师范大学,那位“金马碧鸡老兵”则去了江城大学,一直都没断书信。

  直到于东工作大概七八年后,对方来了最后一封信说自己将要搬家,却没说新地址。
  于东去信问了,却再没得到回信。
  “金马碧鸡老兵”的这封信看日期应该是七月份就到了燕京,中间转寄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现在才到自己手里。
  内容都是寻常内容,说一些最近他的所见所闻,也会分享最近读的小说或者诗歌。

  还有两封信,一封是夏杨燕寄来的,于东放在了一边,先看起他老师胡月明的信。
  看过胡月明的信,于东才明白,原来前面两封信都是胡月明帮忙转寄,而胡月明的这封信,就是把两封信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又嘱咐了几句,大概让他好好对待工作,之前已然犯过错误,后面就该多加小心之类。
  等到这三封信看完,于东才看向夏杨燕的信。
  这次的信很厚,足足有六页纸。
  前面五页纸有一半在说毕业之后工作有多么艰难,常常感觉一人难以承受,另一半则在隐隐地控诉于东这个男朋友未尽到责任,不能在身边就罢了,信件往来也稀少,连精神上的安慰都给不了。
  直到最后半页,她才终于进入主题,提出了分手。

  看到这遮遮掩掩的一封分手信,于东觉得有些好笑,夏杨燕大概把分手的责任推到了自己不经常写信给她身上。
  但是他却知道,上一世,他频繁写信,换来的也不过是冷漠相对而已。
  四封信,于东一一写了回信。
  跟王瑜回的是感谢他的厚爱,如果往后有再次发表文章的想法,一定会考虑投给他。
  与“金马碧鸡老兵”则大概说了最近的情况,又说了自己已经改了地址,让他下次往新地址寄信便可。

  胡月明那边,于东就上次的事情再次请罪,同时感谢他帮忙转寄这两封信,并约好下次有时间回校去看望他。
  至于夏杨燕,于东本来想多写几句,毕竟她写来了好几页,但是于东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还能写什么,最终还是只写了两句话:感谢一直以来的陪伴,希望以后你能找到更好的归宿。
  为了让去信不显得太单调,于东特意将落款写得多些、大些。
  等到信回完之后,于东又开始忙着赶《第二世界》的稿子。这几天放假在家他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倾注了更多时间,每天都要写一万多字,现在还差两三万字就能完稿了。
  只不过后面这些都是粗稿,还得改一改,然后用心誊写,这些工作又要花上好几天功夫。
  预计一个礼拜之后能把剩下的稿子寄到《科幻世界》杂志社。
  至于《科幻世界》会不会连载这部小说,如果连载,又会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载,这些于东都没办法确定。
  他的另外一部作品《补天》,如果顺利的话,十一月一日那一期会上。稿酬这几天应该就会到,总共是三百五十块钱,算下来等于是千字三十多元钱。
  这个稿酬标准不算高,但是对于于东这样的新人来说也不算低了。
  从稿酬来看,这个时期是华夏作家最后的辉煌期了。
  按照平均稿酬,作家们写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投到杂志社或报社,一经采用就能获得上百元的稿酬。
  而如今工资水平不高,像是于东的职级,每月工资也才一百多元。于东的一篇《补天》可以拿到的稿酬,等于他三月的工资。
  这样的好景没有太长了,过不了几年,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甚至是成倍提高,但是稿酬标准却一直没有怎么变。
  原先一篇万字小说可换三月工资,到了后来,先不说稿子越来越难被采用,就算是被采用,万字的稿子已经换不来一个月的工资了。
  十月份剩下的二十来天,于东将《第二世界》余下的稿子整理完毕寄给了《科幻世界》,然后就是默默地等待消息。

  这期间他也没有闲着,抽空又写了一篇《一天》,全文两万字。
  这篇《一天》不是他自己构思,而是借鉴了美国电影《土拨鼠之日》,他根据自己的印象,把电影情节改编之后写成了小说。
  之所以写这篇小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快点赚笔稿费。
  《第二世界》的事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定,而认购证这事又随时可能会发生,他需要在认购证出来之前多弄点本钱。
  《一天》这篇小说的背景,于东放在了现如今的燕京。
  故事的主角是燕京电视台一个整天混日子的记者,某天跟组去了燕京附近的某个镇做当地习俗的相关报道,却因为暴雪被困在了那里。
  按照暴雪的情况,至少要等第二天才能离开镇子。
  一心想要回燕京的主角无奈只能在镇子里留了一夜,而第二天早上当他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身边的人和事竟然跟昨天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