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学时代》
第12节

作者: 海鲲
收藏本书TXT下载
  船上乱了起来,极少数人跑了,但是大部分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想着跑,巨石就砸向了他们。
  一瞬间,一百零五条船就消失在石头下面。
  巨石在地上砸了一个大坑,又弹起来在旁边立着。
  大坑周围的水慢慢地朝坑里面流去,天上的雨也停了下来,没用多久,太阳出来,金陵的水慢慢退去。
  《补天》的主视角是一个十几岁的船工学徒,一开始他靠着帮贵族造船得到了粮食,才勉强能够养活自己一家人。
  但是他运气不好,造船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跌落,摔断了双腿。
  贵族们不可能大发善心去养活一个摔断双腿的船工学徒,所以他们将他遣下了船。
  失去造船工作之后,船工学徒一家失去了生活来源,却又不得不为他治腿,最后一个一个饿死了。

  船工最后也死了,不过死之前看到了巨石把船群砸进坑里,露出了他在时间最后一个笑容。
  “呼——”
  于东长长地出了口气,他狠狠地伸了个懒腰,准备起身出去走走。
  屋子里面的空气他已经闻够了。
  虽然初稿写起来很快,写作过程一直是一种神游的状态,但是连写带改,也消耗了他不少心神。
  他决定明天就把稿子拿到《钟山》杂志社给苏桐看看,先问问他的意见。

  刚走出门,就看到刘昌敏在跟院子里面的压井较劲。
  这手压井时间久了,有些不太好用,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杆子压下来。
  刘昌敏把杆子往上抬起,然后整个人跳起来,用自身的体重去压,杆子被缓缓压下,水汩汩地流了出来。
  于东看着有趣,笑着调侃道:“刘老师,你这该多吃点了,要是再瘦点这压井可就不理你了。”
  刘昌敏人还在“半空”中,听到于东的话,他憋着气说道:“没事,要是压不下来,我就背两块大石头。”
  于东竖起大拇指,“高明。”
  这会儿刘昌敏把压井把完全压下来,也松了口气,他笑着说道:“你这是往哪儿去?”
  “天气不错,出去走走。”
  “嗯,是不错。”刘昌敏点头。
  于东笑了笑:“是啊,你先忙着吧,我走了。”
  刚走几步,刘昌敏就叫住他,“有几个老师约了礼拜六一起读诗,于老师你有时间么?”
  “读诗啊。”于东抓了抓脑袋,又问:“礼拜六几点?”
  “下午三点开始,就在一号楼里。”

  “好,到时候我过去。”
  刘昌敏口中的读诗会,于东参加过很多次了,所以并不陌生。
  在后世,文艺青年这个词可能有一些别样的意味,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文艺青年就是文艺青年,只是字面上的意思。
  但凡读过几年书的人,多少都有些文艺青年的意思。

  大家平常喜欢聚在一起读书、读诗。
  刘昌敏他们读诗的圈子很小,就是金陵艺术学院里面的一些老师,每次参与的大概只有七八个人。
  这两年流行的是北岛、海子、顾城、舒婷这些,朦胧诗派很吃香。
  现在的诗人,跟后世的明星一样,都有着狂热的粉丝。喜欢他们诗的人,可不仅仅只是欣赏作品这么简单。
  像是“我家哥哥多努力”之类的东西,早已经是玩剩下的了。
  粉丝们会为自己的偶像献出最炙热的内心,把他们奉为神灵一般的存在。
  后来有人说八九十年代是华夏现代诗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仅优秀的诗人很多,连普通的读者都能参与其中。

  其实也没有高大上在哪里,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粉丝文化而已。
  于东清楚地记得,即便是刘昌敏他们那个七八人的小圈子,也经常出现意见不合的时候。
  比如顾城。
  这两年顾城旅居新西兰,跟妻子在一个岛上居住,但是有传闻顾城搞一夫多妻,在岛上还跟其他女人住一起。
  关于这个女人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顾城在新西兰认识的外国女人,也有人说是顾城之前在国内认识的某个女人。

  这样的说法就激怒了顾城的粉丝们,他们认为这些留完全是不喜欢顾城的人泼的脏水,所有的这些事情,什么一夫多妻,什么移情别恋都是子虚乌有的。
  他们的顾城是一个童话一般纯真的男人,他对自己的发妻爱得至深,他们会在岛上幸福的过一辈子。
  在诗社里,如果有人说顾城不好,必定会遭到顾城粉丝的怒怼。
  除了顾城,这两年最火的应该是海子。
  海子本来在文艺圈就很有名气,但是真正地走上巅峰是在他卧轨之后。
  有人曾说过:人们普遍更喜欢死人的作品。
  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但是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文艺工作者们,总是在死后获得更高的名声。
  而且海子确实死得很“文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杀和绝症变成了文艺大师的标配,但凡某个文学家活着,或者是正常死亡,那他们就不够文艺。
  海子是个优秀诗人么?
  他当然是。
  但是在很多人眼里,海子已经成为现代诗的神,但凡是提到现代诗,人们只能想到海子。
  这又显然不对。

  新文化运功之后,各种诗派层出不穷,朦胧诗派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捧清水而已,比海子和顾城优秀的诗人也有很多,比他们的诗要优秀的诗也有很多。
  但是只有海子他们让人记得,除了他们的诗好,也跟死亡的方式有关。
  于东其实并不怎么喜欢现代诗,只不过是因为想要去见见那几个诗社的熟人,所以才答应了刘昌敏的邀请。
  第二天,于东带着《补天》的稿子前往钟山杂志社。
  这一次于东轻车熟路,径直从杂志社大厅穿过,敲响了主编办公室的大门。
  等到门被打开,于东看着开门的人,表情有些意外。
  开门的是个中年男人,于东之前还见过,就是他第一次过来的时候,在门口问路的那个人。

  对方看到于东,先是有些意外,随即又笑了起来,“你是于东老师吧。”
  “老师不敢当,你叫我于东就行,你好。”于东点头说道。
  “哈哈,你是来交稿的吧,我这边事情已经完了,你进去吧。”男人笑了笑,然后从于东身边走过,进到了隔壁的办公室。
  于东看了一眼隔壁办公室的门头,上面写着“副主编办公室”几个字。
  他挑了挑眉毛,没想到那个男人竟然是钟山杂志社的副主编。
  “怎么,你们之前认识?”坐在办公桌后面的苏桐笑着说道。
  刚才门口发生的一切苏桐都看在眼里,所以才有此一问。
  于东朝着苏桐走去,一边走一遍说道:“谈不上认识,上次我来的时候,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他,还问了他路,他是杂志社的副主编?”

  “嗯,他是副主编何永乐,杂志社的老人了,刚创刊没多久他就进杂志社当了文学编辑。”苏桐点了根烟,然后对于东招了招手,示意他坐沙发。
  两人在沙发相对坐下,苏桐从于东手里接过稿子,他没有急着看里面的内容,而是用手掂量了一下稿子的重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