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学时代》
第10节

作者: 海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比如他曾经就有个梦想办个杂志社,后来杂志社不火的时候,后来杂志社不火了,网络时兴后,他又想弄个文学网站。
  想干这些事情,没有钱可不成。

  所以于东开始对股市的事情上了心,他决定抽时间去探探消息,看看这个认购证什么时候发行。
  如果时间够的话,这段时间他可以攒点本钱到时候去多买几张认购证。如果时间不够,多少也买几张,能赚多少是多少。
  后面一段时间,学生们正式上课,于东反而轻松起来,偶尔去看看学生,给学生开开会,其他时间大部分都能自己支配。
  这些可支配时间,大部分被他用来写小说,剩下的就在琢磨股票的事情。

  关于认购证的事情他从多处侧方面打听了,但是没有听到什么具体消息。没有消息,也算是个好消息,至少说明短期内这事不会发生,也给了他一些准备的时间。
  九月十六日,蓉城,《科幻世界》杂志社。
  谭锴坐在办公室里,用笔帽点着桌面发呆,而让他发呆的是摆在桌面上的这一叠稿子。
  对于《科幻世界》来说,这份稿子显得有些厚了,他们一般收的就只有短篇小说。
  这叠稿子粗略算下来有近四万字,而最为关键的是,这还只是全文的是八分之一,全文预计三十二万字!
  往常,遇到这种情况,谭锴会把稿子退回去,然后附上一份退稿信,告诉对方不适合。
  但是这次,谭锴犹豫了。
  因为他看到了这篇小说的巨大潜力。
  虽然作者只寄来四万字,甚至连作品大纲都没有寄来,但是仅仅这八分之一的内容已经足以震撼谭锴。
  小说文笔很好,构思很好,节奏很好……但是这些好都不足以让谭锴犹豫,真正让他犹豫的是这四万字里展现的一个别样的近未来世界。
  他从未见过一个作者能把近未来写得这么实在,这么细致,而其中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又让人感觉非常合理。
  比如文章中提到的手机、社交网络……这两个东西一看就脱胎于移动电话和计算机网络,但是看起来又好像是不同的东西。
  手机不仅仅能打电话,还能随时随地地发实时电报,甚至还能进行面对面的视频交流。
  在这些东西面前,后面的故事怎么样谭锴已经不关注了。
  他没有办法写退稿信,但是……不写退稿信又怎么办,难道真给人发到杂志上去?
  搞连载么?
  这怎么行,这种强制读者购买的手段可不好用,用得不好本来就风雨飘摇的《科幻世界》直接就死了。
  或者,联系出版社帮忙出单行本?
  哪个出版社愿意?
  谭锴在脑海中把自己能联系到的几个出版社都过了一遍,最后发现自己没有把握说服任何一个出版社。现在科幻小说行情不好是一方面,前些年发生的“精神污染”事件余波未平,没有几个出版社愿意轻易地碰一本国内的科幻小说。

  就在桌面都快被敲了个洞的时候,谭锴像是下定了决心,抓起桌上的稿子走出了办公室,朝着社长杨萧的办公室走去。
  杨萧正在研究这几期的销售数据,再结合国内最近关于科幻文学的新闻,她得出一个结论,华夏科幻正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咚咚咚。
  敲门声很急促,杨萧还没来得及应门,抬头就见谭锴急匆匆地跑进来。
  “杨社长,你看看这个。”
  杨萧看了看桌上的稿子,又看了看谭锴,她不知道为什么向来持重的谭主编会有这样的表现。
  “这是什么?”她问道。

  “一篇小说。”
  “一篇?”杨萧瞄了一眼稿子的厚度,“得有好几万字吧,我们……”
  “不止,这才全文的八分之一,全文有三十多万字。”
  “三十多万字!?”杨萧一脸的疑问,随后像是明白了什么,她用手按着桌上的稿子,说道:“谭主编,我以为我们已经达成共识,长篇稿子我们不收。或者说,我们也没有能力收,如果你真的觉得可以,我可以帮忙联系一下出版社。”
  谭锴摇了摇头,只说:“你先看看稿子,其他事情我们后面再说。”
  听到谭锴的话,杨萧认真地盯了一会儿他的脸,最后显得有些无奈地说道:“好吧,我会看的。”
  “我建议你现在就看。”
  如果换个人跟杨萧这么说话,她已经拍桌子让人滚出去了。但是谭锴不同,他们一起为了《科幻世界》付出很多,一路风风雨雨并肩走过来的。
  而且谭锴平时从来不这样,今天也是反常。
  综合这些,杨萧没有生气,而是点了点头:“那你在这等我一下。”

  她拿起稿子的第一页,看到了上面的作品名——第二世界。
  随后她慢慢地看了下去,一直看完了一万字,她脑海中冒出了一个疑问——这是科幻小说么?
  一万字看下来,杨萧竟然没有感觉到自己手里拿的是一部科幻小说,因为里面写的都是日常生活。
  主角是个大学生,每天上学、吃饭、偶尔做做运动……
  好像全是些生活琐碎的事情。
  但是,这些琐碎的生活中却又暗藏着大量的充满想象力的东西,什么手机、社交网络、扫码支付……这些东西都被完美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才导致杨萧刚才在看的时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这确实是一部科幻小说,只不过作者已经把里面的科幻元素完美地融合到“现实”中去,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向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别开生面而又无懈可击的近未来世界。
  杨萧只看了一万字,就知道这绝对是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
  现在很多科幻作家都进入到了一个死胡同,觉得科幻的重点是幻想,只要想象力足够丰富,足够异想天开就好。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一定要有严谨的内在逻辑,同时不能忘了科学二字。
  一本好的科幻小说应该兼顾科学、幻想、文学三个大要素,缺一个都不行。
  就好比人们写宇宙飞船,经常出现的造型就是飞碟、子丨弹丨型,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作家们想象力的匮乏么?当然不是,而是因为这样的造型是有些依据可依的,是通过自有的知识进行的合理幻想。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科幻作品里面的元素,在很多年后都变成了现实,让作家成了“预家”。
  就说《第二世界》里面关于手机的其中某项功能——视频通话,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亚瑟·克拉克的小说中也出现过类似的画面——太空舱里面的乘客可以可地球上的人进行视频聊天。

  再比如网络,《神经漫游者》也写过类似的东西。
  只不过《第二世界》里面写得更详细,更具体,而且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有另外一环作解释。
  就像文中提到过的一样,视频通话是靠网络传输,而网络还分为不同形式,有卫星信号和普通的网络信号。
  当然,也有人会说,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好像写得也没有那么“硬核”,比如《沙丘》,里面甚至出现了预术这类的东西。
  但是杨萧认为,即便是《沙丘》这样的有些“奇幻”的科幻大作,在科学上也是有迹可循的,至少很多人在读的时候不会出现强烈的违和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