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以史实讲三国》
第20节

作者: 秦时汉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举荐了很多贤才,如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赵典、种暠等人,都是闻名海内的大名士,最终都位至公卿。
  曹腾初任黄门从官,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因策划迎立汉桓帝刘志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这是宦官最高的官阶了,相当于二千石高官。
  曹腾在世时,曾与一名吴姓宫女结成“对食”夫妻,并收养夏侯惇的叔父为养子,取名为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生父。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位至三公。

  曹操从小聪明能干,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修品行,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没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最喜欢纠集一帮纨绔子弟,飞鹰走狗,四处游荡,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还喜欢结交江湖豪侠。
  在他要好的哥们中,有袁绍、张邈等人,袁绍出身“汝南袁氏”,一门“四世三公”,父亲袁逢位居司空,是典型的高干子弟、“官二代”,张邈是当时名士,“八厨”之一。
  小时候的曹操到底有多顽劣,我们来看两个事情。
  《曹瞒传》云: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典型的熊孩子,估计向他家长辈告状的不少。

  他的叔父就多次在他的父亲曹嵩面前,数落他的不是。
  曹操很郁闷,对叔父极其不满,就想了个法子,捉弄一下叔父。
  一次,他遇见叔父,马上斜眼歪嘴,装成一副面瘫的模样。
  叔父见他这幅怪像,很是奇怪,忙问原由。
  曹操说:“中风了。”
  叔父一听不得了,赶紧把这事向曹嵩讲了。
  曹嵩听说爱子中风,急忙派人把他找去,查看病情,结果发现他并无异常。
  曹嵩说:“你叔叔不是说你中风了吗?怎么回事啊?”
  曹操回答说:“我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可能是故意这么说的吧。”
  曹嵩听了,惊疑不定,心想:莫不是弟弟真是诅咒我儿子不成。
  从此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什么不是,曹嵩都不相信了。

  曹操计谋得逞,得意洋洋,更加顽劣了。
  日期:2021-09-01 20:58:01
  四 黄巾起义(6)
  另外一件事,曹操做得更加离谱。
  有户人家迎娶新娘,曹操和袁绍哥几个正无聊得紧,一合计,决定去偷新娘子玩。
  几个人跑到那户人家,先派了一个人去诱敌,大声喊叫:“不好了,有贼偷东西了。”
  一家人和参加婚礼的宾客一听,全都跑去追小偷了。
  曹操乘机带着人,冲进新房,抢了新娘子就跑。
  袁绍小时候估计是个小胖子,身手不是很灵活,笨手笨脚地翻越篱笆时,被荆棘挂住了衣服,挣扎不脱。
  曹操一见,急中生智,捏着嗓子,高喊:“贼人在这里呢,快来抓啊!”
  袁绍吓得一激灵,奋力一挣,总算从篱笆上掉了下来。
  新郎一家人及宾客闻声赶来,曹操哥俩新娘子也不要了,一溜烟跑了。

  这就是少年曹操,顽劣而有急智,善于随机应变。
  曹操个子不高,长得也不帅。
  《魏氏春秋》说曹操“姿貌短小”。
  《世说新语》也说曹操个子矮小,“不足以雄远国”。
  《三国志》中记载人物时,对相貌好的,或是与众不同的,都会记上几笔,如诸葛亮、周瑜、赵云等,但对曹操的外貌,没有任何记录。
  《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的,没有记录,估计是曹操的样子确实不行,不好意思描述了。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作为曹操外貌的佐证。
  曹操统一北方后,震慑四方,游牧民族纷纷呈表称臣。
  一次,匈奴派来使者,带着大量珠宝求见曹操。
  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曹操对自己的相貌不够自信,不足以镇住匈奴来使吧,就叫崔琰假扮自己,他则装成带刀侍卫,站立一旁。
  崔琰身材雄伟,相貌俊美,是三国有名的美男子。
  接见完毕,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你觉得我们的威望如何?”
  使者回答说:“威望俊美得很呀,可以说是不怒自威。”

  接着,他又说了一句:“不过,我觉得魏王身边那个带刀侍卫才是真英雄啊。”
  正如《魏氏春秋》所说,曹操虽然“姿貌短小”,但“神明英发”,内在的气质是掩盖不住的。
  汉代是个很看重外貌和名气的时代。
  曹操虽出生官宦之家,但爷爷是宦官,父亲的三公之位也是花钱买来的,官位再高,也很被人瞧不起,在上流社会是没有任何地位的。
  加之他其貌不扬,年少轻狂,大家都不看好他,认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南阳人宗世林,“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是当时当地的标杆人物,很有影响力。
  他就非常看不起曹操。
  曹操二十岁时,多次登门,想同宗世林交个朋友,却连宗世林的面都没见着。
  一次,曹操又去拜见,但宗世林家宾客满座,没有说话的机会。
  后来,宗世林起身外出,曹操乘机上前将他拦住,握住他的手,诚恳地求交往。
  谁知宗世林一点情面也不给,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曹操的要求。
  后来曹操当了司空后,总揽朝政,大权在握,又把宗世林请来,得意地问他:“现在我们总可以交个朋友了吧?”

  宗世林却不亢不卑,淡淡地回答说:“松柏之志犹存。”
  可见,宗世林对曹操这种人是始终抱有成见,甚至是非常鄙夷的。
  日期:2021-09-02 14:48:18
  四 黄巾起义(7)
  汉代用人,非常重视舆论的评价,选拔的标准,就是依据地方上的评论,即所谓的清议,只有被舆论赞誉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推荐的对象。
  由于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有些人就成了清议权威,鉴定人才的专家,被喻为天下名士。
  这些鉴赏家对人物的褒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地方上的舆论,因而影响到士人的仕途进退。
  士子们为了取得清议的赞誉,就必须拜访高师,广交朋友,借以展示自己的才学,提高名声,博取眼球,赢得好感,特别是鉴赏家们的赞誉。
  曹操家境好,但社会地位不高,要出人头地,也不得不走这条路。

  他注重结交名士,起点不高,就先结交巴结得上的,如张邈、袁绍,从小结下深厚友谊。
  比如袁绍,那可是出生四世三公的望族,自带光环,比他这个宦官的后代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后来有了一定基础,就主动结识和拜访成名已久的名士,如李瓒、何颙等。
  李瓒,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东汉名士、党人领袖李膺的儿子,官至东平相。
  曹操同他交往,彼此了解很深。
  李瓒非常赞赏曹操的才能,临终时对儿子李宣说:“国家将要大乱,天下英雄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曹操的,张盂卓(张邈字)是我的朋友,袁本初(袁绍字)是你的外亲,但你也切记不要去依附他们,一定要去投靠曹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