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以史实讲三国》
第17节

作者: 秦时汉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汉灵帝卖官可谓雁过拨毛,不放过任何机会,连功劳很大、声望很高的张温、段颎等人,也都是给汉灵帝先交足了买官的钱,才登上三公之位的。
  而且,这些官位循环使用,有一定的期限,实行定期轮换制。以三公为例,任期一般为一年。到期后如果还想继续当,那就得重新参与竞标。如曹操的父亲曹嵩,花万金买的太尉,就只当了一年就让位了。

  及至后来,汉灵帝更变本加厉,官吏正常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相当于提前上缴五到十年的俸禄,然后才会获得任命。
  许多想做官的人,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只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中平二年(185年),皇宫中南宫云台发生火灾,中常侍张让、赵忠劝说汉灵帝,趁机聚敛天下钱,每亩十钱,用来修建宫室,铸造铜人,名曰“修宫钱”。又下诏令各州郡收集木材文石,送到京师。算下来,大郡要二三千万钱,各地多少不等。各州郡为了完成任务,拼命盘剥百姓,百姓苦不堪言。
  日期:2021-08-31 08:35:47
  三 荒淫灵帝(5)
  河内郡人司马直非常清廉,很有名望,被朝廷任命为巨鹿太守。朝廷考虑到他如此清廉,估计也榨不出几个钱来,很大方地只收他三百万钱。

  当时一个太守的工资,满打满算每月一万三千钱。三百万对于司马直这种不收黑钱的人来说,仍然是个天文数字。
  他拿不出这笔钱,怅然叹息,说:“我本应该是为民的父母官,却要反过来剥削百姓,应付朝廷的索取,我做不到!”
  没办法,他只好谎称有病,不去赴任,这官不当了。
  可宦官觉得这卖出去的货概不退还,只想收钱,再三催促司马直交钱。
  司马直无奈,出发上任,行至孟津,留下一封遗书,抨击卖官鬻爵的政策,然后服药自杀。
  汉灵帝看到司马直的遗书,深深自责,一时良心发现,下诏暂缓催缴修宫钱。
  但这份自责没维持两天,汉灵帝忍不住又卖官了。
  冀州名士崔烈,出身于北方的名门望族,历任郡守及朝廷卿职。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崔烈想当司徒,便通过汉灵帝保姆程夫人的关系,打了个对折,只花了五百万钱就买了个司徒。
  册拜之日,宫廷举行隆重的封拜仪式,汉灵帝亲临殿前封官。
  汉灵帝望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突然觉得司徒一职是不是卖得太便宜了,忍不住肉痛,惋惜地嘟哝说:“这个官卖亏了,本来该要他一千万的。”
  崔烈有儿子,长子崔均,官至议郎,次子崔钧,字州平,任西河太守。
  两年后崔烈升为太尉,但他对买官一事一直心里都不踏实,有一天忍不住问儿子崔钧:“我位居三公,外面的人是怎么议论我的?”
  崔钧回答说:“父亲大人年少时就有美好的名望,又历任太守,那时大家都议论说,如果你官至三公,那也是名至实归。不过,你真当了司徒,天下人却对你非常失望。”
  崔烈追问:“为什么呢?”
  崔钧回答说:“大家都嫌弃你,说你满身铜臭。”
  崔烈大怒,举起手杖要打崔钧。

  崔钧时任虎贲中郎将,这天刚回家,还穿着武官服,见父亲要打,只得狼狈而逃。
  崔烈一边追打,一边骂道:“你个死兵卒!父亲一打就跑,这是孝子的行径吗?!”
  崔钧边逃边回头说:“舜的父亲打他的时候,小杖则挨,大杖则跑,这不是不孝啊!”
  崔烈于是惭愧而止。
  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崔烈所买到的司徒一职,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
  卖官已卖到朝廷的最高官职——三公,堂堂皇帝竟然贪婪地像买卖货物那样讨论着三公的价格,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唐到无以复加了。
  汉灵帝卖官卖出经验,不断创新,花样百出。
  他推出了竞标法,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
  他卖官不仅公开化,而且还具有制度化和持续化的特点。从光和元年(178年)一直持续到中平六年(184年),汉灵帝不亦乐乎地做了七年的卖官生意,将官场搞得乌烟瘴气,使原本就风雨飘摇的汉室更是雪上加霜。
  皇帝尚且如此,自然是上行下效,那些贪官酷吏更是变本加厉地搜刮、盘剥百姓,榨取更多的钱财来买更大的官,然后利用手中更大的权力来捞取更多的财富。
  日期:2021-08-31 12:29:35
  四 黄巾起义(1)
  东汉末年短短三十年间,史书上有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共十二次,汉桓帝时暴发大瘟疫三次,汉灵帝时暴发大瘟疫五次,汉献帝建安(196年—220年)年间,疫病流行更甚。
  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导致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其中,尤以汉灵帝时期的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道,他的家族本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有200多口人,到了建安年间,不到十年就死掉了三分之二,其中有百分之七十是死于伤寒病。

  所以,他悲愤万分,“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弃官从医,经过不断的努力,在传染病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留下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在大瘟疫肆虐的时候,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借治病传教,秘密进行组织工作。
  张角(?-184年),钜鹿(今河北宁晋)人,出生贫寒,自幼聪慧好学,学习武功、医术,逐渐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乡间医生。
  建宁年间(168年—172年),饥荒瘟疫横行,张角带着张梁、张宝两个弟弟,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行医。
  因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很受老百姓拥戴。

  在此期间,他得到奇书《太平经》,开始传教。汉灵帝熹平年间(172---178),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成书于东汉中晚期,一百七十卷,汲取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及黄老、神仙、谶纬、方技等思想,内容庞杂。
  太平道认为,黄天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
  在此基础上,太平道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
  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
  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