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阴影》
第11节

作者: 正能量
收藏本书TXT下载

  独孤兰边作着笔记边想,这几天来赶紧开展工作,所用调查办法竟然与领导的要求不谋而合。但是这些评选标准得好好的交流交流。内容充实的会议,再长的时间也不会觉得长。农办主任很快讲完解读内容,宣布进行互动交流环节。会场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相互认识,互加微信,很多都是“哦,原来这个微信里就是你啊”,然后发出开心一笑。独孤兰在这次会议上才分清,原来是这样的,贫困人口达到一定人数的就定为相对贫困村,就需派驻第一书记。作为该村的第一书记,要参与到他们的党总支,还要为这个支部的建设、发展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出力。而贫困人口数达不到的,就定为分散贫困村,这些村不派驻第一书记,而是派出扶贫工作队。只是扶贫工作队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所以这个人就是队长和队员了。作为扶贫队长,就不参与该村的党务活动,只重点完成村的扶贫工作,同时谋划村的发展。农办主任在噪杂声中提高声音道,现在时间不早,有问题赶紧提问。

  下午闷热的天气在这会场反映得特别强烈,所有人都大汗淋漓。独孤兰赶紧挤到主席台前问劳主任。这时罗广福看到了独孤兰,笑笑道,
  “你也来了。我在二楼207房,今后多来研究‘问题’哈。”
  “现在就有重点问题啦,我的“中央问题”无法解决。里面正在开大会闹批斗呢。”

  “这个问题好解决,会后一起去把闹事分子收拾了。”
  “那我等着哦。”
  说完独孤兰挤到劳主任面前,把柯印章家的问题向他作了反映。劳主任扎了扎眼睛,说道,这个问题重点在营业执照,虽然他们家是双残疾的家庭可以列入,但是政策上的要求是,凡是有营业执照就不能列入。独孤兰再次解释,问题是如果柯印章不办营业执照的话,集市不让他营业。作为残疾家庭能自食其力,增加收入本是好事。在他们的收入没法达到脱贫水准前,就硬生生的划为非贫困户,于情不合,也有鼓励贫困人口不劳动之嫌。劳主任想了想道,理是这个理,要不然我向上面反映反映。你能够抓紧入户开展调查,并及时发现问题,做得好。

  散会后,独孤兰爬上镇政府二楼,走到了通道尽头,终于找到了207房间。看到独孤兰到来,罗广福高兴的起身让坐道,职务兄有请。这一句话出自一个笑话。话说当年某村出了一个在镇工作的人,一天受镇委派到本村开展工作。走进村里,村民对他都是热情有加。因为是本村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所以都是直呼其名。这个镇干部觉得这样叫太让他掉身价了。正在这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坐在家门口也开口叫了他。这镇干部刹住脚步,教训起这老太婆来。他说道,今后不要叫名字,要叫职务。老太婆不清楚“职务”两字是什么意思,马上改口道,阿职务兄你回村啊。搞得所有人都笑翻了。

  才坐下端起茶杯,手机响了起来。独孤兰看也没看,打开就接。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道,独孤书记,你回不回来吃饭?我们在等你。独孤兰马上明白来电的应该是詹英。说明情况回绝后,电话还没放下,罗广福的玩笑又开台。看来师兄就是师兄,还是二师兄的那种。工作干得很及时,才来这三天,就把“家”安置好了。听声而知人,这声音听起来令人羡慕哦。独孤兰赶紧解释道,老弟,别乱想了,是一户贫困户。早、中餐在她的小店里吃。晚饭还没说好在不在她家搭伙。罗广福笑得更大声道,好事好事啊,这扶贫工作做得深入细致,能够对女贫困户帮扶到家,不错不错。

  独孤兰与罗广福在说说笑笑中,走出镇政府办公大院,来到了镇上大街。街道上冷冷清清的,就几家小店开门。其它的都住家或关着门的。昏暗的路灯照在街道上,与零星小店射出的光,交织出一幅偏远乡镇的画卷。独孤兰两人边走边找吃饭的店,最后终于发现一家小饭店了。不敢挑剔小店的卫生了,赶紧进店去“镇压自己造反的中央”。面汤还没上来,一个年青人吃完起身走出了小店。独孤兰提醒店家这人还没还钱。店家一脸无奈道,总是会有一些人,使尽各种办法白吃我们的。有逃走的;有懒皮的;有凶悍的等等。若遇上凶悍的,不打掉我的东西就好了,还敢要他的钱。此语让独孤兰与罗广福大吃一惊。这清清世界竟然还有这种霸道横行的,好像被穿越到了武侠小说里。小店老板叹了一声道,现在这些人好像有越来越多的势头,都不敢得罪他们的,另外也可怜他们,就一碗饭而已,算了。独孤兰与罗广福对店老板的说法觉得很是奇怪。

  独孤兰与罗广福问起店老板,这话怎么说呢?老板道,乡村很多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小孩成了留守儿童,对教育方面的缺失,特别是道德教育方面缺失更为突出。才会出现这些“小流氓型”的人。要定上这些人有罪,也难说得上,不就一碗饭嘛,给他定下个罪,他这背子今后怎么过?再说,作为法治社会,是要重证据的,这种情况取证很难的,没有证据执法部门也不敢办理。你不去动他们还好,一动他们,有时候他们来吃饭后,打下一只苍蝇、臭虫之类,反要你赔偿。独孤兰叹息道,教育必需一代一代都抓紧,一放松马上就出现不良后果。

  回到林樟村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独孤兰正在开房门时,心中还在考虑,明天找谁带路好。这时柯俊从詹英的小店走了过来道,独孤书记,明天我有空,是否带你入户调查去?独孤兰向柯俊打了招呼,把工作确定下来。这时詹英也走过来报告一事,就是村里的美君婶,好象是有什么事要反映,来过好几次了。
  柯俊早早就到了詹英的小店等独孤兰。独孤兰只好囫囵吞枣,赶紧吃下肠粉,提起公文包,出发开展工作去了。一路上独孤兰有意打听柯俊昨天忙什么去。柯俊道,家里双生的两个小孩子还不到一周岁,前天就发现一个有发烧情况,到前天晚上已传染到另一个了。昨天就是带她们母子仨,去镇医院打了一天的吊针。听到这里,原来柯克强书记误解了柯俊了。
  早晨的乡村,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独孤兰心情好好的。觉得有必要先对全村认识一下。所以要求柯俊先带着走走。并边走边了解一些问题。大巷小道旧房新屋,村子周边田地。林樟村本来也不大,不长时间就走了一遍。当走过祠堂前时,看到里面有几个老人家正在泡茶。柯俊顺口叫了一声“叔”。却同时招来几声喝茶的邀请。当独孤兰问起这是什么机构时。柯俊笑弯了腰道,这是村里的“老人组”,是村里老人们的自发组织,每年主理村里的拜神和帮助处理丧事。独孤兰觉得很有必要去与这一“组织”接触。进屋与几个老人一一见过,在烟茶过后,大家拉起了话题。除了一些家庭里的事,也了解到一些村集体的事。

  离开祠堂走出村子到了村外。近处是一片绿油油的植物。远处是长在山坡上一朵朵的果树。走下田地里,有种水稻的,有种甘薯的,有种蔬菜的,还有种麻的。另外还有很多的地上什么也没种,就长着一堆杂草。一眼望去农田如赖头和尚。正走着看着聊着,正好遇到一个正在收割甘薯叶的年轻人。柯俊招呼一声道,阿达这么早就来采猪菜。独孤兰听到这称呼,明白眼前这位年青人,就是柯援朝的儿子。于是也上前与他打招呼,并询问起他父亲的病情。柯援朝这几天来双脚的浮肿越来越严重,昨天夜里更是痛苦得嗷嗷叫。那怎么不去找医生看一下呢?回答是没用的,已找遍了四里八乡的公医、私医和县市里的大医院了。每次花了不少的钱,就给些吃消肿去水的药。过一段时间这病又来了。有时不去看医生,在家不知不觉的又自己好起来。只是近年来这水肿的次数越来越多。独孤兰听这么一说,招呼柯俊一同去看望柯援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