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45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两个男生对着画板上的素描画,也朝着苏亦竖起大拇指,“哥们,真牛。”
  之前说苏亦是故意用画画套路姑娘的家伙,还感慨,“都后悔当年没学美术,而是学历史了。”
  毒蛇姑娘,“历史怎么了?历史招你惹你了?自己不学无术,不要怪历史。”
  呛得这哥们,不敢继续发言。
  倒是白槿观察得挺细致的,“院子里面的木棉花,怎么花开了?”
  苏亦解释,“下意识的添加些点缀,主要是觉得木棉花盛开的纪念堂才是最美的画面。”
  广州的市花是木棉。
  而中山纪念堂的木棉花则被称为木棉王,也被称为中国最美木棉,拥有三百年多年的历史,是纪念堂中最美的点缀之一。
  三四月份,木棉花开的时候,树上花红似火,树下,花不褪色,过来这边游玩,说不出来的美丽。
  只不过现在六月份,错过了花期,苏亦才下意识在画作里面添加。
  白槿笑,“画家真好,只是木棉虽美,寓意却伤感,木棉花开,花开千年,叶落千年,花与叶生生相错。”

  嘿,还挺文青的。
  苏亦说,“木棉可是英雄花,红红火火,生机勃勃,更加重要是娇艳夺目,如果这就是爱情,那也是轰轰烈烈的,何来伤感。”
  如果搁后世,说不定姑娘就来一句,直男癌。
  “同学说的有道理。”姑娘则娇艳一笑,“就是不知道同学这么称呼呢?”
  “苏亦,苏轼的苏,亦然的亦,省博的实习生,这位是我的同事沈明,也是你们的中大历史系的学长。”
  苏亦说着,把沈明介绍给众人认识。
  白槿也礼尚往来,介绍她另外三个同伴,毒蛇姑娘叫周雅琴,高瘦男生叫向左岸,后悔没学美术的哥们叫吴宗麟,四人都是中大历史系的大一新生。

  刚巧周末组团过来这边游玩。
  而且看那架势,高瘦的向左岸对白槿挺有意思的,也是这家伙在越秀山纪念碑那边对苏亦展现出来强烈的敌意。
  而吴宗麟跟周雅琴俩人,好像也有点意思。
  不然也不会吴宗麟一说话,周雅琴就开怼,有点欢喜冤家的意思,然而,这哥们好像挺心大,应该没察觉到,挺有意思的一个哥们。
  自然认识了,彼此之间的话题,就更加随意了,白槿四人对苏亦非常好奇。
  尤其是,沈明之前提到的北大研究生。
  苏亦实话实说,“我今年考了北大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刚复试结束,9月份才去报道,所以北大研究生只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
  周雅琴,白了他一眼,“虚伪,都快要去报道了,还说不当真。”
  苏亦笑。

  因为吴宗麟这哥们正在跟他挤眉弄眼,朝他竖起大拇指,“哥们,就是牛。”
  白槿肯定道,“确实厉害,一开始我们还以为你是广州美院的,毕竟画的那么好,结果,竟然是北大的研究生。”
  说完,好看的眸子盯着苏亦,“你们北大的学生,都那么厉害吗?”
  沈明忍不住了,“他这是家学,就算是他,在北大也独一份,15岁的研究生,全国也没几个。”
  “妈呀,你才15岁?这么幼?”

  周雅琴惊呼。
  吴宗麟也呆滞。
  向左岸的脸色最为复杂。
  就连白槿的双眸都泛起光。
  苏亦不愿意聊年纪的事情,“咱们还是先参观一下纪念堂吧,不然再晚,太阳就要落山了。”
  听到他这么说,众人也没继续在他年纪上继续讨论。
  白槿一脸希冀地望向苏亦,“我们四人都是第一次过来纪念堂这边,可以带我们逛一逛吗?”

  “有何不可,乐意至极。”
  苏亦没有拒绝,反正都是逛,现场要论对纪念堂的了解程度,估计,沈明都比不上他,毕竟前世没少来。
  再说,有漂亮女生陪伴,总比后面跟着沈明这个糙汉子强。
  至于向左岸幽怨的目光,则被苏亦华丽的无视。
  然而,有人比白槿更加得寸进尺,是周雅琴。
  她对着苏亦说,“研究生,我看你懂的挺多的,那跟我们说说纪念堂呗,我们挺好奇的。”
  苏亦望着她,“纪念堂可以说的故事就太多了,你们学历史的,应该对这里挺了解的才对。”
  却不曾想,白槿摇头,“不是很了解,只是课堂上听老师说过,我们都是外地的,第一次过来广州读书,以前忙于功课,一直拖到现在才有机会过来这边。”
  周雅琴抱怨,“就是,广州的革命历史遗址以及纪念馆太多了,如果学习不安排参观的话,也就只有周末才可以出来逛一逛。”
  主要是他们的年纪有点大,让他忽略了四人大一的身份,也让他忽略了四人所处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想要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不容易。
  所以苏亦也只好客串导游。
  “你们想了解哪个方面的?”
  白槿说,“都行,你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北大的研究生现场讲课,可不容易。”
  说到最后,这姑娘也都笑了。

  行吧。
  相遇就是缘分。
  从知道她名字开始,就有了这一切。
  这宛如梵高向日葵的缘分,苏亦也懒得拒绝。
  反正,他读研的时候,还去过博物馆当过志愿者。
  再次客串,也没啥。
  “行,那就从纪念堂历史开始说吧。纪念堂的设计师是吕彦直先生,一位很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南京中山陵以及咱们广州的纪念碑还有纪念堂都是他设计的,吕彦直先生的故事,我就不跟你们说了,不然跑题了。”

  说着,苏亦就跟他们简单科普一下纪念堂的由来。
  纪念堂是广州人还有海外华侨集资兴建的。
  1929动工,1931年建成。
  这些大家都知道。
  说着,苏亦就把话题拐到纪念堂前面的中山先生的铜像。

  “这么你们应该知道了吧?”
  吴宗麟抢答,“它是1956年铸造的,是中山先生在我们中大演讲时的造型,底座上,是他写的建国大纲的内容。”
  说着,他望向苏亦的表情,就有些古怪。
  沈明会意,“你是想问,苏亦知不知道,建国大纲的内容吧?”
  苏亦忍不住翻白眼,“我又不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建国大纲那么长,谁没事去背这玩意。”
  沈明笑,“也不需要背全文,你要是能背出来一两段,我包你一个星期的肠粉。”
  苏亦脱口而出,“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沈明瞪圆了眼睛,“我靠,你真的知道。”
  苏亦笑抽,“好巧,就会这一句。”
  瞬间,白槿四人忍俊不禁。
  场面好不欢乐。
  重回1978,苏亦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比前世好太多。
  背书,对于他来说,反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前世,去滕王阁,只要会背滕王阁序就可以免费进入其中。
  然而,在纪念碑跟纪念堂却没有这个福利。
  苏亦之所以记得建国大纲的首句,主要是他前几天在做资料收集的时候,浏览而过,不曾想却记住了。

  不止首句,建国大纲的后面一些条文,在他背诵的瞬间,自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只是没有必要继续拿过来显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