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五代十国》
第40节

作者: 南门俊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乾符五年)二月,王仙芝余党攻江西,招讨使宋威出军屡败之,仍宣诏书谕仙芝。仙芝致书于威,求节钺,威伪许之。仙芝令其大将尚君长、蔡温玉奉表入朝,威乃斩君长、温玉以徇。”
  宋威先是“屡败之”,继而“伪许之”,白纸黑字,是宋威诱骗王仙芝投降,然后擒斩尚君长。
  然而同书的《黄巢传》中却又记载“复光遣判官吴彦宏谕以朝廷释罪,别加官爵,仙芝乃令尚君长、蔡温球、楚彦威相次诣阙请罪……时宋威害复光之功,并擒送阙……”
  同书的《杨复光传》中也记载“遣判官吴彦弘入城喻朝旨,巢即令其将尚君长奉表归国。招讨使宋威害其功,并兵击贼,巢怒,复作剽……”
  这就是《旧唐书》讨厌的地方,自相矛盾。特别是《杨复光传》的记载,漏洞百出。
  难怪宋仁宗会对《旧唐书》有“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的评价,因而下诏重新编撰,于是就有了《新唐书》问世。
  那我们再来翻阅《新唐书》中的相关记载:
  《僖宗本纪》:“(乾符四年)十二月,尚君长降,宋威杀之。”
  《黄巢传》:“复光遣其属吴彦宏以招谕贼,仙芝乃遣蔡温球、楚彦威、尚君长来降,欲诣阙请罪,又遗书宋威求节度。威阳许之,上言‘与君长战,擒之’。复光固言其降。”
  《杨复光传》:“招讨使宋威击仙芝于江西,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仙芝遣将尚君长自缚如约。威疾其功,密请僖宗诛之……”

  另外一本权威史书《资治通鉴》,也支持杨复光招降,而宋威半路截胡的说法。
  如果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自然是杨复光及其背后的“主和派”胜诉。
  真相就是真相,不会屈从于多数,也不会偏爱于少数。
  关于“邓州请降案”的权威史料,已经都罗列在上面了,很简短,没有任何展开。
  内容越短,信息量越大。
  既然权威记载含糊不清、自相矛盾,那我们不妨暂时搁置,从后续结果来反向推理,给出合理的逻辑。
  尚君长等人被杀后,王仙芝大怒,于是大肆剽掠,结果被宋威一举击溃,王仙芝本人被击毙,人头送往长安……
  停!
  这一结果似乎也印证了一切尽在宋威掌握之中,宋威摆下圈套,骗杀尚君长,激怒王仙芝,使之放弃了游击战,转而与官军打团,继而被团灭。
  王仙芝被击毙的事实,成为了支持宋威骗杀尚君长的一个间接证据。
  再往后看,当黄巢攻入长安时,宰相卢携被甩锅,被逼自尽。而卢携正是宋威在朝廷中的靠山。
  王铎与杨复光,成为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的代表,二者联合,能量巨大。卢携和宋威,自然是难以招架。
  再回过头来审视“邓州请降案”,我个人观点认为,宋威说的是实情,杨复光极有可能是在王铎的唆使下,与宋威抢功。

  “邓州请降案”是政治斗争的烟雾弹。
  世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只有不敢破的案子。
  只一“竟”字,足以传神。
  证据不足,事实不清,却急于杀人灭口,把本案关键证人尚君长等人斩首,也从侧面印证了案件背后那双黑手的强大。
  本案就此成为历史悬案。
  让我们把时间轴调回到王仙芝被击毙之前,看一看王仙芝最后的日子。
  【江陵保卫战】
  失去了左膀右臂,王仙芝怒不可遏。他的愤怒中带着无限的怨恨和绝望,既然招安无望,那就踏踏实实地做匪。
  王仙芝南下袭击了江陵府。他的对手是荆南节度使杨知温。

  杨知温,是杨知至的哥哥。
  此公工于笔墨文章,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带兵打仗,狗屁不通(以文学进,不知兵)。
  当情报人员把草军来犯的紧急军情上报给他时,他竟毫无根据地臆断这是胡说八道,丝毫不做戒备。
  不知道是谁给他的迷之自信。
  当时,汉水的水位正浅,江面狭窄易渡,且没有任何兵马拦截。王仙芝遂率众从容渡江。
  几天之后,正是乾符五年(878)的新春佳节。

  大年初一,天降大雪。
  “哈,瑞雪兆丰年!”坐镇江陵府的荆南节度使杨知温正接受文武官属的新年祝贺,忽然雅兴大发,要吟诗作赋: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
  初一十五半个月,腊月三十又一年。”
  “报——”小校疾步飞奔,一声长呼搅扰了杨知温的诗性,“草贼王仙芝率领大队人马,已经兵临城下了!”
  杨知温大惊失色。
  “报——”又一名小校疾驰而来,“外城已被草贼攻陷!”
  “门……关……关门!快关门呀!”杨知温急得直跺脚。

  节度使形同虚设,根本不会指挥作战。也好,不作为也强于乱作为。
  荆南将士们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眼神交流,迅速关闭了中城(第二道防线)城门,这才没让草军一鼓作气直接插进心脏,守军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勉强将战斗拖入到相持阶段。
  双方一直激战到黄昏时分,草军的攻势渐渐衰弱,稍稍退去。
  整整一天,杨知温都没有在前线出现过,躲在内城求神拜佛。将士们群情激奋,要求他劳军慰问。就算是作秀、装样子,你也该出来装装吧?
  下属劝了半天,杨知温这才极不情愿地答应去前线视察一圈。他磨磨蹭蹭地戴了乌纱帽,穿了一件黑皮袍,迈着四方步、端着官架子,“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啦!”
  将领们建议他改穿铠甲,以防敌人流箭。
  杨知温自认清高,不愿与行伍粗人同流合污,然而头上飞过了几支流箭,使他终于跟群众坐在了一条板凳上。
  杨知温到了城防前线,视察了大唐帝国忠勇的将士们,忽而被士卒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情形所打动,也终于捕捉到了稍纵即逝的灵感,于是大笔一挥,当场赋诗一首:
  “那啥那啥啥,那啥那啥啥。

  那啥啥啥那,那啥那那啥!”
  “来来来,大家传阅拜读一下。顺便转发点赞评论双击666。”杨知温请他的幕僚们传阅他的诗作,他在一旁羽扇纶巾,尽显儒将风范。
  将领们又急又气。刀架脖子,火烧眉毛了,城池危在旦夕,你我之辈命悬一线,还有闲心吟诗作赋?诗写得再工整,管个卵用啊?
  在文武官属的强烈建议之下,杨知温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向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求援。
  李福距离他们较近,且李福的儿子刚刚在与草军的作战中光荣牺牲,请他出手一定没错。
  果然,李福集结了全部兵力,又差调了五百驻防襄阳的沙陀骑兵,国仇家恨,今天就跟你姓王的算总账!
  双方在荆门遭遇,沙陀骑兵行事果断,二话不说就发起冲锋,草军未等完成部署,就被冲散,随即一溃千里。
  沙陀骑兵迂回包抄、纵横分割,李福率部跟进收割残血。

  草军死伤惨重。
  自知不敌的王仙芝,立刻将先前占领的江陵外城洗劫一空,之后纵火毁城,率部逃走,再次化整为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