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扬帆行天下》
第59节

作者: 白菜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从起事失败以后,我已不问教中诸事多年,我现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搜寻照顾那些因我而死的妇人遗孤上。她们最大的错误就是生为女人,被朝廷当成了抓不到我的替罪羊。”
  这话让朱瞻基脸红,朝廷就是他们家开的,那些死难的女人与他家脱不开关系。这件事朝廷做的确实过了,为了一个女人而大搞株连,后世史书上也绝对是骂名。
  “夫人之仁心某家佩服,不过以夫人一人之力又能救得了几人,救人不如自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某有一个朋友在房山县任知县,正在开办一座专门教授孤儿的学堂,学成之后,别的不敢说,去一店铺做一账房绰绰有余。
  夫人若是信得过某,某可以写一封推荐信交于夫人,我那位朋友见到信后必定会妥善安置夫人送去的遗孤,夫人也可暗中观察,看看我那朋友是不是真心在教授这些孤儿本事。”
  唐赛儿狐疑地看了朱瞻基一眼,眼前之人绝对不是普通人,确实自己一个人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那些受难者的遗孤的生活。
  “公子到底是什么人,就凭公子一句话,我可不敢相信。若是公子真能帮助我安置这些遗孤,我就算为公子当牛做马也甘之如饴!”唐赛儿做梦都不会想到眼前的贵公子就是当今太子殿下。
  “某的身份暂时不能透露给夫人,还望夫人见谅,若是夫人到了房山见到房山县令,就会知道某得身份。
  房山县令与夫人同姓,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以夫人的本事想要弄清楚某说的话是真是假并不难吧!”

  唐赛儿一想也是如此,凭借自己的本事悄悄潜入县衙,查探一番自然也就清楚了。
  “好!那我就谢过公子的厚恩,等到这些遗孤安置妥当,公子有什么吩咐,唐赛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把眼前的事做好。”说完朱瞻基取出笔墨纸砚,刷刷点点写就一封书信,吹干墨迹装进信封里,交给唐赛儿说道:“你把这封信交给唐季重,他看到信自然明白怎么回事。”
  唐赛儿接过信放在怀里,再次感谢道:“多谢公子相助!”
  “是你的善良打动了某,也是你救人在先,从这一点来看,你并不像朝廷所说的那样穷凶极恶,但愿以后我们再相见时,你能堂堂正正的出现在世人面前,装神弄鬼终究不是正途。”

  “多谢公子指点,我已不问教中之事,以后教中之事也与我无关,等我把这些遗孤全部安顿下来,就找个尼姑庵,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告别唐赛儿之后,朱瞻基一行人不敢再逗留险地,赶紧快马加鞭向前赶路,天黑之前再次找到一个集镇,找了一家客栈住下,休息一晚第二天接着赶路。
  趁着没人的时候,范安偷偷问朱瞻基:“小爷!您真的不打算让人将那女贼首捉拿归案吗?”
  “一个女人能翻起多大的浪来,我观朝廷诸公也就能欺负欺负女人了。唐赛儿全盛的时候都不过是朝廷的廯疥之疾,更何况现在已是藏头露尾不敢显露踪迹的逃犯。”
  “可是她是朝廷钦犯,若是让人知道小爷私纵女匪,还不知道背后怎么编排小爷呢!”
  “嘴长在别人身上,想怎么说是人家的事,我想的是为何白莲教这种看起来并不高明的骗术,却能让百姓趋之若鹜。而朝廷推行的一些明显是对百姓有好处的政策却举步维艰?”
  “这奴婢哪里知道?这种大事小爷应该问周先生,奴婢只是个伺候人的。”
  “你个不学无术的东西,将来我怎么用你!”朱瞻基气的直想踹他一*******婢伺候好小爷就是本分,其他的事小爷吩咐做了奴婢现学也来得及。”
  朱瞻基明白了自己后来为何要开内书堂的原因了,身边的人忠心是有,可是却拿不出手。
  现在能独当一面的内宦都是随朱棣靖难的功臣,朱棣登上帝位之后,后来的内宦就再也没有什么出彩之人。

  这是帝王刻意打压,历史上宦官干政可是层出不穷,不得不防。
  在范安这里得不到答案的朱瞻基其实也明白这是为什么,无非是历代朝廷的愚民政策所产生的后果。
  通过愚民政策的老百姓是好糊弄了,可是朝廷好糊弄,别有用心的人一样好糊弄。这也是为什么有心人一煽动就能造成群体事件,老百姓甚至不知王法为何物。
  要想改变大明的现状,教育就是头等大事,读书明理,百姓只有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百姓才不会盲从盲信。
  要想实现全民教育,首先就要打破大明的现状,大明的现状就是以宗族为纽带,以姻亲为桥梁,搭建起一个个的宗亲社会。

  在宗亲社会里,族长的话往往比圣旨还管用。一族族长大多数情况下又是当地士绅,士绅加上宗族统治了大明的乡下。
  如何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打破宗族社会,这是一个大难题,朱瞻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按照后世的经验,大规模工业化将农业人口吸收到城市,宗族社会自然就会瓦解。
  可是在大明搞大规模工业化任重而道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反正在朱瞻基的有生之年估计是看不到了,后继之人还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继续推动改革吗?
  连续赶了几天的路,一路上再无任何波澜。沿途看到的百姓依然是极端的贫困,按照梦中后世对贫困户的划分,大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贫困户。
  而大明这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才是所谓的民,皇帝不可与他们争利,而且也不能违背他们的民意。不然就是他们口中的独夫民贼,反正笔杆子掌握在他们的手里,皇帝也挡不住他们写什么。
  至于百分之九十多黔首百姓是什么?是草芥,是韭菜。草芥与韭菜也配拥有自己的声音吗?
  过了双流镇后,一路上再没有发现白莲教的踪迹,看来白莲教的影响还没有扩大。
  一路行来,朱瞻基见多了贫穷与苦难,光是插着草标卖儿卖女的就见了很多。
  作为父母,但凡有一丁点的办法,谁愿意卖掉自己的儿女,这还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呢,若是乱世又该如何?
  朱瞻基的心情很是沉重,一路南行,路过的都是大明的精华地区。连这些膏腴之地百姓都过得猪狗不如,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行至乐安州附近,朱瞻基忽然想起这里是二叔汉王朱高煦的封地,算起来自己与汉王已经有好多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二叔现在在乐安州在干什么?
  至于说朱高煦会准备谋反,无论是从前的那个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都是不信的,从前的自己说汉王谋反是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这个以武勇著称的藩王。
  现在的自己对于这样一个如同圈禁一般的藩王,根本不屑一顾。借朱高煦个胆子也不敢以一州之地举起反旗,将来该如何处理自己的两个叔叔呢?
  这关系到的还有自己的那些个兄弟该如何安排,再想分封到各地当猪养是不可能了。大明有多少钱也不够这群只会吃饭生孩子的废物花用的,朱瞻基也是奇怪,大明朝无论哪一支一旦继承帝位,子嗣就变的艰难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