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功臣》
第43节

作者: 振古如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邦真的不能理解。当年项梁还给过五千人马,那时自己拢共不够万人,那五千人马可就比后来的数万还重要了。要照韩信这个道理,项羽是项梁的嫡亲侄子,自己和项羽争天下不就也是忘恩负义了?那该怎么办?你叔父给过我五千人马,我就该把天下乖乖让你坐?去你妈的!老子还没傻到那个份上!
  刘邦为何不相信、不理解韩信?因为他自己的皇权思想还没有成为本能,但也没有真正的贵族理念。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君主政权成功稳定下来的人,思想还是建立在客观实践的基础上的,任何虚无缥缈、把握不住的东西他都不会当真。推翻暴秦、战胜项羽,明摆着是大家的功劳,怎么能说是我刘邦一个人提三尺剑的丰功伟业?!若论个人,推翻暴秦功劳最大的是项羽;战胜项羽功劳最大的就是韩信。硬说成是我刘邦一个人的,这不是哄鬼吗?只有傻子才会信以为真。所以,当韩信领衔、亦步亦趋推举他当皇帝的时候,他就认定韩信是在装。大半个天下是你打下来,你自己不当皇帝,趴在脚下推举老子当皇帝,你他妈癔症了?!若论报恩,他认为韩信早就报够了。至于韩信为什么装,他一直弄不明白。唯其不明白,所以更加不相信。

  现在他信了,韩信干脆就是个傻瓜。同时也相信,韩信最后的谋反也一定是真的。幸亏韩信是最后才想到造反,如果早一点,哪里还能有他刘邦的天下呢?!他数次夺韩信兵权,汉军中人人皆知。特别是最后一次在定陶夺军之后,韩信反而回报以带头上书拥戴他称帝,更是尽人皆知。而他称帝,就是在韩信麾下数十万将士注视之中。当时心里还洋洋自得,感觉自己实在高明。如今看来,韩信不仅是帮他打天下的头号功臣,也是帮他坐天下的头号功臣。而数十万汉军将士可能一直就是这样看。在大家心目中,他刘邦、就笃定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了!这该如何是好?

  公允而论,刘邦和后世历代皇帝相比已经算是相当难得的好领导,能够坚持承认功劳、坚持按功劳分配;尤其是承认自己不如萧何、张良、韩信那番话,后世哪里还能听到?!但这种话,战争年代说出来容易,和平时期就很不容易。君主政治要求君主必须是脑力、精力、体力都最强的超人,否则就得打造这样一个超人。将一个普通人打造成为脑力、精力、体力都最强的超人,参与打造者作为知根知底的人,就必然是自掘坟墓。打造成功之日,就是自我埋葬之时。韩信,亦可谓第一个自我埋葬者。

  韩信,说到底是能力太强、功劳太大,比顶头上司刘邦高出太多。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他越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刘邦越是不能相信。
  后来,这成为一个历史悠久、任何一个皇朝都不能避免的问题。后来的人们也在残酷而心酸的实践中学聪明了,大家都争着韬光养晦、尸位素餐、装傻充愣,以确保君主真的成为脑力、精力、体力都最强的超人。可这样一来,大家竞相贡献的就不是聪明才智、而是呆傻蠢笨,且越到高层越是如此,而咱们的政治体制又是自上而下运行的,社会还如何进步?只有傻子才贡献聪明才智、聪明人都贡献的是呆傻蠢笨,中华古文明越到后来越是落后、甚至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这极可能就是深层原因。而君主也形成两类,一类内心知道自己只是个假超人,治国理政就还不至于太遭;再一类真的以为自己是个超人,那就是国家和民族的一劫。刘邦就是第一类,所以西汉不算太糟。

  刘邦虽然明白过来了,但也不可能公开为韩信平反昭雪、宣布自己错了,更不会拱手将江山让与某个正确的人。那需要大圣大贤或真正的书呆子或韩信一样的傻瓜才能做到,他都不是。
  且也不必归罪于刘邦,他担不起,现在也更顾不上。他正火烧火燎地想到一个要命的问题:韩信这个傻瓜都要谋反了,还有谁不会谋反?!尤其是萧何。
  日期:2021-05-09 19:07:28
  41 萧何是个古典版的精明人
  =========================
  秦皇朝的君主专制虽然只延续了十来年,制度的合力却已经培育出了第一批精明人,好似在层层巨石重压之下曲里拐弯顽强生长的小草。他们对制度的漏洞和上司的缺陷都非常清楚,更明白制度的强大,绝不会慷慨激昂地为了改进制度而挑战任何一位上司,更不会义愤填膺地为了完善社会而批评制度,只是清醒冷静地利用上司的缺陷和制度的漏洞而努力完善自己、同时努力造福乡邻。他们不同于后世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是不做无谓的牺牲而已,但内心对于是非、黑白、好坏、邪正、清浊、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始终有清醒的判断。例如萧何,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冲上推翻秦皇朝的第一线。(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的萧何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萧何(约前257年—前193年)。司马迁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后人有多种解释,解读为从来也不害人、因没有办过冤假错案而成为主吏掾,可能更贴近。在秦皇朝严苛暴虐的政治环境中,官吏在本质上就是替朝廷害人的。能够做到不害人,能够赢得不害人的名声,极不容易。
  所以,萧何在沛县的人缘很好。他曾经在全泗水郡的干部考察中名列第一,上级准备提拔使用,他坚决拒绝了。
  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后,一般的郡县守令和主吏大都性命难保,甚至有积极主动参加起义也还是被杀了的。萧何却很自然地成为起义组织者。亦即,在沛县民众看来,他是推翻秦皇朝的最为合适的领导人。
  既被秦皇朝视为优秀干部,又被百姓视为推翻秦皇朝最合适的领导人。二者原本不可能集于一身,萧何却做到了。而沛县百姓的目光又是准确的,萧何在利用制度漏洞的同时也放大、突出、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制度的不合理。他内心一点也不喜欢、甚至非常痛恨这个制度。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冲在推翻秦皇朝的第一线,但也仍然不会拿生命去危险。
  秦皇朝延续的时间太短,精明到这般程度的还为数不多。所以秦皇朝的郡县两级官吏大都为秦皇朝殉葬了,活下来的就是第一批精明人。因为对制度漏洞非常清楚,他们的改进措施往往针对性很强。例如西汉建立时萧何设计的吏民上书制度,就是既有利于朝廷也有利于百姓的。随后专节讨论。

  刘邦成为沛县起义领袖的原因主要是,起义之初,“萧曹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高祖”。萧何如果能够少一些算计、多一些勇敢,自然就是这支义军的领袖,刘邦就只能是他麾下的一员将领了。但那也就不是萧何了。
  萧何能够在秦皇朝极端专制的君主制度环境下顺利成长,在刘邦这种比较开明的君主制度环境下更一帆风顺。由于是他将沛县义军一把手让给了刘邦,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并且始终保持了这样的地位。刘邦后来对他的各种任命、赐封,本质上都只是追认。推翻秦皇朝、和项羽争夺江山,他是真诚的、竭尽全力;在这个过程中避免风险、为自己打好基础、使自己永远立足于不败之地,他也是真诚的、竭尽全力。大多数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韩信;他却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且明白二者矛盾时如何取舍。为公与为私,在他这里结合的几至天衣无缝。所以,一辈子几乎都是顺风顺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