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功臣》
第27节

作者: 振古如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次,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始大封功臣,第一批先封曹参等二十余人为列侯。其实,准备工作远未完成,只是迫不得已,无论如何得先开了始、让大家放心。
  两个月内,刘邦疲于奔命:在栎阳接获变事→出发伪游云梦→到陈地诈擒韩信→回到洛阳大封功臣。尽管有驰道,乘车而不是骑马,拉力赛一样的日子也还是很辛苦。这般日子他很熟悉。以前是和敌人,是和秦军、楚军赛跑,这一次却是和自己的老弟兄、和人人自危的情绪、和自己的错误赛跑了。秦皇朝的统治极为残暴、冷兵器条件下的战争极为残酷,但凡敢于起来造反、但凡能够经过长期战争生存下来的老弟兄们、包括那些最底层的士卒,一个个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也就丝毫不敢放松。

  日期:2021-04-17 15:34:07
  22 群体性耦语

  ===========
  有句俗话,怕什么就来什么。为何?怕,说明你感觉要出问题,在潜意识中已经有预感;什么,就是你的潜意识中认为最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可以有意识欺骗自己,但一般不可能在潜意识中欺骗自己。所以,怕什么就来什么。(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张良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诈擒韩信后,刘邦就是这般心理。
  第一批功臣赐封后,汉军的中高级将领们开始聚集在南宫广场上,有坐着的、有站立的,这边一伙、那边一伙发牢骚。一连几日都是如此,人越聚越多,眼看着成了个事。
  关中在推翻秦皇朝的战争中虽然未经战事,但火烧咸阳、火烧阿旁宫那样的破坏也还是很严重。刘邦决定迁都关中事发突然,过去之后才发觉栎阳之外都不能住,栎阳又太小。于是,刘邦和西汉朝廷、汉军将领大多数时候还是呆在洛阳,刘邦就住在南宫。

  汉军将领在南宫广场上聚集,其实就是一场未经刘邦批准的、而且招呼也没有打的、上古的抗议集会、群体性事件。只是还没有形成标志性的、不言而喻的行动,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抗议集会。也还没有形成准确的、约定俗成的概念,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抗议集会。《史记·留侯世家》记为“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汉书·张良传》记为“耦语”。耦语出自秦律:“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史家注为:“禁民聚语,畏其谤己”。说嬴政担心老百姓骂他,便以法律手段禁止聚在一起说话。比较后来产生的类似概念,耦语颇为形象、也比较中性。

  他们为什么群体性耦语呢?
  从韩信事件中感到了危险。无论后人从韩信事件中感到的是什么,他们感到的是危险。韩信偌大功劳都能被抓,他们那点功劳又算什么?韩信名列诸侯王第一、都能因为“擅发兵”就被废为侯;十多年拼死拼活的,他们谁没点过失,刘邦追究起来谁还有好啊?一旦被追究,尚未到手的封地封民岂不就打了水漂?封地封民打了水漂,十多年流血拼命岂不就付之东流了?!
  共同的危险将大家聚集到了一起,聚集的氛围又放大了危险,放大了的危险又加剧了聚集。
  西汉历史上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还有若干,这是第一件。或会联想到西周时期的万民驱逐周厉王,参与者中也有不少军人。西汉则这一次全部是军人,而且是中高级将领。就职业性质而言,他们应该更鲁莽。但他们并没有西周万民那般鲁莽。动手自然是表达不同意见的方式,但往往是未曾动过手的才动辄就要动手,真正动过手的反倒是能不动手就不动手。因为,他们知道动手是怎么回事。
  这无疑是西汉功臣这个群体一大特点。有意见归有意见、不满意是不满意,但似乎不会轻易就走极端。这也就意味着,这可能是合法权力,或者说在中高级将领的潜意识中这是应该有的合法权力,甚至可能在他们君臣双方都是不言而喻的合法权力。如果联系到娄敬身为戍卒,提出向刘邦进言就可以见到;再联系到后来吏民上书之地的专门规定,汉军将士和刘邦之间确有可能存在合法的沟通渠道。

  所以,才出现这样完全公开、毫不避讳地堵在皇帝家门口的群体性抗议集会。
  第二个特点是,没有牵头人。随后西汉历史上还有若干次大规模的群体性活动,都没有牵头人。就历史记载习惯推测,应该是确实不知何人牵头。亦即,事后朝廷没有追查。倘若存心去查,总能查出来。亦即,不是没有牵头人,而是刘邦没有追查牵头人。
  无论汉军还是汉廷,最少都没有明令禁止耦语。且刘邦也不同于嬴政,他原本也等于是耦语者。
  但毕竟是皇帝了,诸将堵在皇帝家门口群体性耦语,无论如何感觉很不爽。又是第一次,他可能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把张良请来了。
  张良早已经不参与朝政。皇帝相请,自是问题严重。
  日期:2021-04-17 19:21:26
  应该加一段

  ===========
  刘邦和张良俯察诸将耦语的复道,就是连接洛阳宫南北两宫的天桥。上边建有遮风避雨的屋顶,类似江南的风雨桥。洛阳宫原本是吕不韦封在此地时为自己建造的,南宫议政、北宫居住。因相距较远、又为洛水分割,建有三条天桥连接,中间的供吕不韦或后来的西汉皇帝行走,两边的是仪仗、侍卫。刘邦即位之初,大部分时间就住在这里。
  有以为我国城市建筑中第一座天桥。应该不是。最早的天桥可能是下边这个: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日期:2021-04-18 15:53:03
  23 张良是个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物
  =============================

  张良(约前250年—前186年),大名鼎鼎,两千年来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不仅他,西汉功臣的主要人物,萧何、曹参、陈平、樊哙、周勃、夏侯婴、郦商、灌婴都极为知名。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做个测验,《三国》、《水浒》、《西游记》那般艺术形象之外,西汉功臣的知名度可能无可比拟。(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张良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张良的祖、父两代连续给五任韩国国君当宰相、是显赫的大贵族。到最后,韩国被秦吞并时,他家还有奴仆三百人。
  张良是贵族后裔中的佼佼者。秦兼并六国后,“弟死不葬,翻以家财求客刺秦王”,组织策划在博浪沙刺杀嬴政。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就开始武装袭击秦始皇、打响武装推翻秦皇朝第一枪的,就是他。此人是大贵族后裔,又是大知识分子。显然,大贵族和大知识分子也有造反、闹革命的。
  陈胜吴广起义后,他立即带着自己的百余人前往投奔。途中遇到刘邦的队伍,便参加了进来,是汉军当中仅次于萧何的重要合伙人。
  张良在汉军中,相当于总参谋长又兼总策划人,非常清楚刘邦对主要功臣韩信、萧何等人的真实态度。“革命”胜利后,立即声称要学习赤松子、不食五谷以求得道成仙,从此闭门不出、不问政事。这首先当然是为了自保,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为了避免向老弟兄们下手,甚至可能是预留地步,就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好说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