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功臣》
第23节

作者: 振古如兹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次短会还暴露出一个重要现象——诸将中也无人质疑韩信造反。汉军将领或对韩信造反确信无疑、或由于刘邦确信无疑而不敢提出质疑,但整体表现为一致确信无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反过来又坚定了刘邦的判断,有点像是忽悠别人把自己也忽悠了。
  忽悠别人把自己也忽悠了,上上下下互相忽悠的同时又自我忽悠,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很难避免的现象,也就是集权专制体制下的最高统治者需要时时当心的问题。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首先相信可能就是自己,而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判断和决策又如何能正确?!
  刘邦这时尚未意识到,还在努力忽悠大家,还没有想到努力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忽悠了自己而导致决策失误。

  日期:2021-04-11 21:41:10
  17 陈平的对策
  ==========
  开会不顶事,刘邦赶紧找陈平前来商量对策。(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陈平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陈平(约前234年-前178年),将是西汉功臣的故事中伴随咱们较为长久的一位,又正好是从进入汉军伊始就生活在西汉最高层圈子里的一位。这里只是他的出场,到以他为主导的阶段再详细介绍此人。

  若论与刘邦的渊源、重要性,陈平自然不如萧何、张良。但萧何,是韩信成为大将军的推荐人;张良“革命”胜利后立即闭门不出、不食人间烟火,很大程度就是为了避免面对这类事。刘邦也很难强求二人。在可以讨论的文臣武将中,陈平长期担任护军中尉又是仅次于张良的谋士,相当于汉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副总参谋长,无论作为管干部的还是出主意的,都是职责所在。
  陈平,刚三十出头,英俊后生,对刘邦历来是恭恭敬敬,但又很有主见,极少违心附和刘邦。这一回,就是先来了个恭恭敬敬的“固辞谢”。皇帝要他想个办法,他“固辞谢”,自然就是一种态度。但不是直接拒绝,是推辞,而且是一再推辞。而皇帝让大臣想办法、出主意,大臣能够当面推辞,亦可见当时的君臣关系,显然比后世要公平。(《资治通鉴》中没有“平固辞谢”一语,或是作者认为大臣不应拒绝皇帝。)

  这其实就是刘邦没有找萧何、张良的原因。二人如果不是明确质疑、直接否定、坚决反对,最客气就是给他一个“固辞谢”,那他也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陈平“固辞谢”,他还是有办法的。对汉军、对西汉、对他刘邦,萧何、张良是创始合伙人;陈平是高级经理人。
  刘邦麾下将领中,陈平属于能力高于资历一类。他是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初出关中、第一次进军彭城途中才加入汉军。刘邦,已经和项羽不相上下、是影响天下的顶级大神了。萧何、张良,也已经名震中原。以参加汉军时间论,汉军中最少有三万人在陈平面前可以摆摆老资格。但他很快就被刘邦直接擢拔为护军中尉,所有汉军将领都在他的管理范围内,三万老资格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他的下级。所以,打他的小报告、说他坏话、编排他的比较多,若不是能力确实很高,很难在汉军中生存下来。随后他会成为西汉功臣的灵魂,到时再说。

  陈平又属于单枪匹马加入刘邦队伍的,没有自己的人马,就好像没有本钱入股,只能依靠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而韩信无疑是这类人当中的佼佼者。因为资格不够老,他在刘邦面前并没有真的不伺候的面子。然而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固辞谢”就是有意识表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基本态度。这点表明不同意见的本钱,他自认为已经有了。但只要刘邦坚持,他并不能真的不伺候,但那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了:

  (陈平)曰:“诸将云何?”上(刘邦)具告之。
  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人有闻知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弗知。”
  平曰:“陛下兵精孰与楚?”上曰:“不能过也。”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敌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将弗及,而举兵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
  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郊迎谒。而陛下因擒之,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
  陈平自加入汉军就一直在刘邦身边工作,也是很早就知道刘邦对韩信真实态度的,对韩信的下场应该很早就有预感,这个办法的初衷是希望能缓下来。事缓则圆。韩信只是被抓起来没有当即杀掉、汉军内部没有立即打起来,与陈平关系很大。
  尽管如此,尽管有“固辞谢”在先,但毕竟出谋划策了,而且不够光明正大,韩信被擒也就和陈平脱不了干系。好多年后,陈平垂垂老矣,检讨一生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其中或就包括出谋划策擒拿韩信。然并未提及对整个事件的贡献,只是检讨自己的“阴谋”、“阴祸”,仅此,可见人品。

  因为出了个伪游云梦的主意,就认为自己搞了阴谋诡计、会遭报应。反过来也说明,直到西汉时,中国古代政治、尤其是在政治集团内部,还是以光明正大为主的,搞阴谋诡计还会有很大心理压力、还是极少数。
  日期:2021-04-12 19:15:42
  18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
  胜利这杯美酒,韩信只来得及抿了一小口。(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韩信传记、陈平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来到楚王封地、也即回到故乡,他一共办了三件小事。
  一是找见漂母,赐千金,高调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漂母自然也没再有什么令人难堪的话。
  二是召见南昌亭长,赐百钱,还当面说了一句难听话,“公,小人也,为德不卒”,说人家办好事没有办到底,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大将军只记得人家为德不卒了,忘记了人家曾经长期为德。刘邦对他嫂子也曾这样。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现象?算不算咱们容易犯的一种毛病呢?
  三是召见在淮阴市上当众侮辱自己、令出胯下的那位少年,用为楚军中尉,又给身边文官武将说了一番话:“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多少为自己挽回了一点面子。

  如果将对待南昌亭长和淮阴少年的不同比较下,韩信就会明白,自己这是鼓励什么了。
  可惜,来不及了,已经厄运临头了。
  韩信直到这时还没有谋反的打算。
  他是打仗出身、又以谋略见长,接到诏书就明白皇帝南游云梦是要干什么,却迟迟不能确定如何应对,“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擒”。仅考虑个人安全和地位,自然是打;安全迅即不成问题、地位无形之中就和刘皇帝一般高了。至于成败,最遭也是五五开。但皇帝毕竟是还没到手的,楚王的帽子毕竟是已经戴在头上了的。不知他是否想到了这一层,终究还是没有选择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