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功臣》
第17节

作者: 振古如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亭长时有一小段时间,他经常带着手下到大嫂家里混饭。大哥早年去世,大嫂一个人带着俩孩子过日子不容易,开始还高高兴兴、客客气气。可他那个乡镇长兼派出所长权力有限,有点好处可能都给了外室曹氏了,到嫂子家来是真的白吃。次数多了,嫂子就不受不了了,客人一到,便故意敲锅——咣咣咣咣。妇道人家,不知道这办法伤人,不如有话直说。刘邦大丢面子,将白吃过多次丢在脑后、敲锅一次记在了心上。赐封刘氏家人的时候,就把大哥的孩子剩在一边了。老爹刘太公出面讲情,居然又封为羹颉侯——敲锅侯。大嫂和俩孩子或不明白什么意思,明白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当这个敲锅侯。

  对嫡亲侄子尚且如此,遑论他人!这是刘邦称帝之后的一个侧面。在他自己自然理所应当,在别人至少也是心胸狭小、有点拎不清。
  在大张旗鼓搜捕敌对分子一面,他最先想到的是季布。
  季布乃项羽手下顶级大将,以重信守诺、行侠仗义闻名天下,文武兼备型人才。此人是个直肠子,办事情不知道留余地,在两军相逢的战场上就更是如此。楚汉两军相持中原时,多次打得刘邦狼狈不堪、岌岌可危。如今自然成为第一重点搜捕对象,悬赏千金、敢于藏匿者诛三族。
  声势太大了,人心惶惶。季布辗转逃至濮阳,藏在大户周氏家中。
  周氏觉得自己兜不住这件事情,就先把话讲在当面,说:“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同意。周氏便将他乔装为家奴,藏在丧葬队伍的棺材车里、混出城去,又跑到山东、混在奴役当中卖给了大侠朱家。
  朱家知道是季布,吩咐儿子善待、高待,自己则前往洛阳去找夏侯婴。
  夏侯婴已经位列九卿,当然也还兼着刘邦的车把式。
  二人是老交情,置酒高会的同时,有一番围绕季布的谈话。
  朱家问:“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夏侯婴答:“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又问:“君视季布何如人也?”
  夏侯婴又答:“贤者也。”认为季布是个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好人。

  朱家于是讲了一番大道理:“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
  夏侯婴郑重其事允诺,一定把这番话说给刘邦。
  夏侯婴和季布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当头对面、你死我活拼杀过,又是长期和刘邦同车共济的,政治立场无可怀疑。这番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自然不同。

  刘邦当即表示赦免季布,但也要召见。这可能是他对待重大异己分子的基本策略,目的也不尽然是体会胜利者的喜悦。
  《史记》和《汉书》对于刘邦召见季布都只有一个“谢”字。这时汉语——抱歉,此时咱们的语言还不称汉语——中的谢主要不是感谢的意思,而是表示谢罪。谁谢谁呢?只能是季布如皇帝所愿,亦步亦趋、毕恭毕敬来到丹陛之下,三拜九叩、向皇帝谢罪。然后,被用为郎中,后来又用为郡守。
  和田横相比,自是不同。田横是刘邦主动召见,并开出高价、做出让步,田横却宁死不屈。季布是走后门求见,见面后还得谢罪,堂堂项羽麾下一流大将,充当了刘邦帐前郎中。当然,郎中大都也是战将。
  不必求全责备季布。虽然都是贵族,客观条件不同的,底线也就可能不同。根据唯物主义,精神层面的追求应该是从相应的物质基础上自然成长起来的。不能排除主观引导,但主观引导形成的缺乏相应基础,容易虚幻并趋向两个极端,或极坚强,或极脆弱;群体时易坚强,个体时易脆弱。
  刘邦似乎没有意识到季布和田横的不同。皇帝还是个刚刚出现的新职业,就赢正当了十余年,然后就是他了,也是新手,无甚经验,也无可借鉴。他还不明白,当皇帝,不能当真要求普天下所有人都折腰为臣;后来的高手皇帝,都是有所臣、有所不臣,否则就当不好、当不住。刘邦如果能明白,田横就另是一种结局了,西汉功臣的故事也就另是一派景象了。可惜,他得到晚年、到临终时才能明白过来。

  至于当时社会普遍赞誉季布“能摧刚为柔”,是说他能将皇帝的刚化为柔,恐是说错了。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宽松。远古中国思想上、法律上都比较宽松,所以都受不了秦的严苛。秦被推翻后,就更为宽松。皇帝已经明诏天下、悬赏缉捕了,季布还能由楚至卫、又由卫至鲁。一路上所遇到的人,商家周氏、大侠朱家、高官滕公,还都认为他是个好人,还都愿意违反皇帝诏令、也还敢于违反皇帝诏令一再帮助他。显然,他们对人的评价和态度,还都是游离于政治斗争的。不像后来中国,一切都和政治紧密相连,一旦政治上出问题、皇帝认为你不是自己人,就走投无路了。这是远古中国、上古中国和后来中国的重要不同之一。

  至于刘邦,放季布一条生路只是给夏侯婴面子,快意恩仇毫无收敛。直到后来汉军诸将在南宫广场集体耦语表示抗议,张良当面提醒他事关重大、问题严重,才开始注意。
  日期:2021-04-05 21:41:28
  11 燕王臧荼可能是社会制度转换期间的第一个枉死鬼
  ===================================

  朝野上下可能没有人能预料得到,和平时期的、刘邦和功臣之间的战争,居然从燕王臧荼开始了。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五年“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汉书·高帝纪》载:汉五年“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
  两处记载时间有差不是问题,一为开始、一为结束。有问题的是臧荼造反这件事情。
  臧荼(?—前202),秦时为上谷郡小吏韩广的手下。大起义之初,陈胜派武臣经略燕赵,武臣便和当地人士联手自称赵王;武臣又派韩广经略燕地,韩广亦和燕地权贵联手自称燕王。臧荼即为韩广手下将领。项羽在巨鹿和秦军决战时,奉韩广命率军参战,后又随楚军入关。项羽大分封时,将燕地一分为二,命韩广东移、称辽东王,封臧荼为燕王。

  很显然,这是武臣学陈胜、韩广学武臣、臧荼学韩广。这真的是秦末社会一大特色。公允而论,在这样的社会中当皇帝比后来要困难得多。
  臧荼回到燕地,见韩广不给让地方,便轻松攻杀老上司,以燕王兼领辽东。此后安居燕地为燕王,倒也未再生事。韩信占领赵地后,凭借一路打出来的战无不胜的军威,用李左车先声夺人之计,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臧荼应声而降。此后继续安居燕地为燕王,仍然未再生事。
  臧荼虽然参与了推翻秦皇朝和楚汉战争的全过程,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军事才能和问鼎中原的政治野心。代地,秦皇朝被推翻后由陈余控制。汉三年十月,韩信东出井陉、战胜陈余后,汉军占领代地设置代郡。臧荼对韩信望风而降,韩信后来更威震天下,他应该不至于主动挑战。可能性较大的是,长期楚汉战争中,西汉的控制可能已经名存实亡,有点像是无主之地了。臧荼发现这个空档,借机扩大地盘。如是,他自己肯定不认为是造反,不过是沿袭春秋战国的风气,乘机兼并、扩大地盘而已。没有意识到他们虽然推翻了一个皇帝、但又拥戴了一个皇帝。天子尚且要垄断礼乐征伐,有皇帝和没有皇帝岂能一样行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