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功臣》
第9节

作者: 振古如兹
收藏本书TXT下载
  频繁跳槽而不得赏识,问题不一定在项梁、项羽、刘邦,极有可能在韩信自己。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数十万普通士卒之一、还是当中的一介年轻士卒,开口就是事关天下大局的战略,满口都是项梁、项羽、刘邦才说的话,有几人能够听他说完?
  到刘邦帐下不久,又糊里糊涂犯罪当斩。轮到被杀头的时候看见夏侯婴,情急之下蹦出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他平时大概就是这样说话,直接把自己和天下兴亡联系在一起。一般人听了,大概是与其想救也不救了。夏侯婴或是没有当成大话,或是以为说大话也是一种才能,或只是一片善心,开口相救了。
  借着夏侯婴的面子,他成为搜粟都尉。都尉,相当营团级,理解为最低一级的中级军官或最高一级的下级军官可能比较贴近。一般士卒或就很满意了,他一点也不满意,满肚子打仗学问还是不能施展。唯有一点满意,公事需要和萧何打交道多,终于有机会把满腹韬略讲出来了。
  幸亏萧何不是带兵打仗的、而是谋划全局的,所以认定他是大将之才,反复向刘邦推荐。刘邦又认为萧何根本不懂打仗,自然也就不相信他,仍然迟迟不用。他于是轻松扔下来之不易的都尉,怒而出走。萧何又不辞劳苦、爬山涉水把他追回来。他终于成为汉军前敌总指挥,立即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成为当时、后世公认的军事大家。
  打遍天下、百战归来、在这里苦苦思索汉王要当何等皇帝的时候,他还不够三十岁。他的知识面依然很窄,只是已经成为名震天下的统帅,人们已经不会这样想或不敢这样想他,他自己又始终没有意识到。

  对于做人,韩信铭记在心的只有一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漂母如此,对刘邦也是如此。
  他对刘邦始终怀抱感恩之心,没有汉王,他就永远只能仰望各位前辈兵家,哪还敢在心里和他们过招呢?!无论到何时何地,汉王的位分都应该高于自己,这是他早就抱定的主意。但他原本也并没有想到让刘邦称帝。
  首先是传统习惯的巨大影响。上古没有皇帝,夏商周三代都是称王,当得好的后世称为圣王,例如尧舜禹汤文武。所谓天子也还不是皇帝的另一种称谓,只是能代表诸侯和上天沟通的王。春秋战国更没有皇帝,最高的政治首长是伯、即后来习惯称呼的霸、五霸七雄的霸,例如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这时的霸也还没有霸主、霸权、霸凌、称霸的意思,只是一个代行天子权力的和事佬,一般不会用强,主要是靠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来主张公道、维护天下秩序。大多数伯的名声都不错,政治也还清明、社会也还安宁,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繁荣文化不是平白无故而形成的,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环境。

  其次是政治领袖的榜样作用。后世只是注意到秦始皇嬴政称皇帝的带头作用,忽略了这个尝试极为短暂,且是秦皇朝自己公开宣布取消了的。公开称帝不过十余年,又公开取消,社会各界都看在眼里,社会影响又能够如何?!所以,陈胜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并没有称帝,而是称王。项羽带领天下英雄推翻秦皇朝之后更没有称帝,而是称西楚霸王,即封在西楚的伯,又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显然是一个类似齐桓、晋文的伯。他们的选择都是人心所向。

  再次是各阶层民众不约而同的选择。刘邦第一次东出途中遇到的新城三老董公,建议大张旗鼓为楚怀王熊心发丧占据道德制高点,那是建议刘邦以熊心继承者自居,他哪里会希望刘邦称帝?!较早起义反抗秦皇朝、又较早参加刘邦义军的郦食其,明确认为刘邦的前景是“德义已行,南面而伯”(《汉书·郦食其传》)。后来不止一次有人建议韩信独树一帜、和刘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那都是不希望刘邦成为独一无二的霸主,遑论至高无上的皇帝?!

  当时社会各界绝对没有想到让刘邦当皇帝,更没有想到当秦始皇那样的皇帝,甚至也不是周天子,充其量是更接近于齐桓、晋文的伯、霸。自然,这个时候的中国人也就还远未进入不可一日无君的状态,更还没有三纲五常那一套。(意识到这一点对于走近西汉功臣很重要。)
  所以,韩信原本没有想到让刘邦称帝,更没有想到牵头拥戴。
  日期:2021-03-27 18:54:58
  3 韩信为何又主动牵头拥戴刘邦当皇帝?
  =========================
  因为封王。
  韩信以为,他和汉王之间的裂痕是从请封齐王开始的,没有想到汉王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对他不放心。
  从汉中拜将开始,他脑子里就只有一个想法:好好打仗,报答汉王知遇之恩。根本没有想到过封王,也就没有意识到汉王不愿封他为王。
  占领关中,那本就是汉王应该的封地,他只是满心高兴能够这么快就报答了汉王一把。
  占领三晋、代地,汉王诏令设立太原等三郡、并派张苍等人为郡守,他也还是高兴又报答了汉王一把。
  占领赵国,汉王把老赵王张耳派回来,自是理所应当;张耳一把年纪了、感恩戴德的话一直挂在嘴上、处处让他为先,他都不好意思了。

  占领齐地后,他才意识到,无论再有多大功劳,汉王也不会封自己为王。在汉王心目中,自己根本就不是有资格封王的人。这他就有点不高兴了。
  齐地相当于非战而下。田氏一族在齐历史悠久、盘根错节,很早就独立起义,成为独立于楚、汉双方的力量。这时的齐王是田横,随后就会说到。刘邦派郦食其游说,以齐王还是齐王、只是奉刘邦南面而伯为条件,希望双方联合。田横应允,双方成为一条战线。就在田横和郦食其置酒庆贺、毫无防备之时,韩信接受蒯彻建议发动突然袭击,占领齐地。田横落荒而逃。
  自西周以降,治理齐地者都是高爵,先是称公、后更称王,义军领袖更是人人称王。韩信胜之不武、又无王爵,在齐地民众看来就不成体统,确实有碍稳定。他以为刘邦会主动封王,可诏书迟迟不到,只得上书自请封假齐王,言下之意是等齐地稳定下来可以收回。可没有想到,汉王居然大为恼怒。信使回来不愿意细说,他也没有细问。话应该说的很难听。
  韩信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很肤浅,完全没有想到刘邦为何如此,只以为是小看他这个破落的贵族后裔,所以满肚子不高兴,自然也是很肤浅的不高兴。他觉得汉王亏待了他韩信。韩王信他们打下多大地盘,他韩信打下多大地盘;他们能封王,他韩信有何不可?他下定决心,再见到汉王,一定当面问个明白。
  但他并没有打算不参加垓下大战。那边大战刚开始,他就命令曹参等麾下诸将赶紧预做准备,但心里的不高兴也没有打算掩饰。活儿要干,牢骚也要发;感恩是真感恩,不满也是真不满。他对刘邦是真无二心。

  接到明确齐王封地的诏书时,他甚至都没有打开。嗟来之食,有什么味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