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六百年》
第59节

作者: 缺嘴杯
收藏本书TXT下载
  面对公子姬偃的合理建议,鲁庄公姬同却仍摄于齐宋两军的雄厚实力,觉得此计实在太过冒险,一旦齐宋两军并非如公子姬偃判断的一般,那么鲁军到时面对的就不止是弱于鲁军的宋军了,而是实力强大的两国联军。
  而面对实力远强于自己的对手,先行进攻,虽然可以说是富有勇气,但也可以说是极其愚蠢的事情。
  到时鲁军无法及时击溃宋军,而齐军又从一旁袭击,鲁军必定两面受敌,除了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绝对没有第二条路。
  我个人猜测,鲁庄公姬同可能此时还沉浸于曹刿当初长勺之战的指挥艺术中,希望能够借助齐宋两军异域作战,而鲁军却是本土作战的优势,坚守阵地防御,然后再在齐宋两军攻击不利的关键时刻,让鲁军实施防守反击,将两国联军一起击溃驱逐。
  这种想法不能说错,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只能说这种策略只是一种下策,并且失败几率很大。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先弄清楚当时鲁国军队面临哪几种选择。实际上,在当时看来,鲁国军队至少有五种选择。
  第一种,先攻宋军。

  第二种,先攻齐军。
  第三种,对齐军和宋军一起发动进攻。
  第四种,寻找稳固阵地进行坚守,等待防守反击的时机。
  第五种,全军坚守国都城池,等待时机变化。

  这五种策略,我们逐项来进行分析。
  第一种,先攻宋军。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齐宋两军貌合神离,不够团结,鲁军攻打宋军时,齐军必然反应缓慢,给鲁军充足的时间击溃宋军,而宋军一败,齐军士气必定也会受到影响,且如果宋军就此撤退,齐军必定不肯以一国之力对抗鲁国大军,也会跟着撤退。
  可如果鲁军不能在齐军到达之前击溃宋军,则必然要同时面对两国军队的联手,到时必败无疑。
  综合来说,这一计风险大,成功概率也高,实为上策。
  第二种,先攻齐军。
  这种情况下,鲁军战力弱于齐军,想要赶在宋军救援之前击溃齐军,几乎不可能,在没有曹刿这等名将临阵指挥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和齐军打个平手已经谢天谢地了,更别说击溃齐军,所以这种情况发展到最后,就是鲁齐酣战之际,宋军突然杀到,与齐军一起将鲁军包做饺子,鲁军溃灭。
  综上所说,这一计风险大,胜率极低,应为下策。
  第三种,对齐国和宋国军队一起展开攻击。
  嗯…
  这一计纯粹自找没趣、自找苦吃、自寻死路、自作孽不可活,无需任何分析,最后结果必定全军覆没。
  风险值爆表,胜率就是零,没有几乎,下策中的下策,下下策。
  第四种,坚守阵地,等待时机进行防守反击。
  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齐宋两军忌惮鲁军,不敢攻击的情况,因为齐军和宋军两军联合,战力远远高过鲁军,他们绝对会在鲁军龟缩之后第一时间发起进攻,所以鲁庄公姬同是没办法重现曹刿的长勺之战的。
  那么接下来的发展就很考验鲁军的意志和士气,如果鲁国军队意志顽强、士气高昂,那么应该可以多坚持一会儿,而如果鲁军意志薄弱、士气低落,那自然能坚持的时间就不会太久。

  而在鲁军被齐军和宋军联合压在地上摩擦的时候,除非有什么重大的奇迹出现,比如刚好刮大风,风向还是朝着齐宋两军的,大到他们都睁不开眼睛,战斗力大打折扣;亦或者是齐军和宋军的统帅莫名其妙在战斗中被某支流矢射中,当场身亡,齐宋两国联军军心不稳,阵脚大乱,除此之外,可能还需要有其他一些奇迹情况出现,否则鲁军就不可能防守反击成功,只能是一点点被吃掉。
  综上,这一计风险也大,胜率也低,下策。
  第五种,坚守国都,凭坚城据守。
  这种吗,鲁国军队能支撑的时间必定很长,估计会长到跨国作战的齐宋两国联军支撑不下去,或者是有其他与鲁国友好的国家救援,所以大概率鲁国是不会被灭的。
  可是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把大片鲁国领土和子民暴露在齐国和宋国的军队之前,到时齐军和宋军来个烧杀抢掠,一扫而光,鲁国损失就不知有多么惨烈了。

  而且这样一来,鲁国朝野上下必定痛骂鲁庄公姬同懦弱怯战,畏敌如虎,纵敌肆虐,鲁国国内反对势力必定趁此机会做大,到时联络外敌颠覆鲁庄公政权,鲁庄公姬同要么死无葬身之地,要么平定叛乱,却也会让鲁国元气大伤,面对齐国和宋国时再无还手之力。
  综合以上判断,这一计策风险低,但胜率几乎没有,且后遗症太大,称得上是后患无穷,也是下下策。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事后诸葛亮得出来的结论,可是结合整个情况分析,公子姬偃提出的先攻宋军的计策无疑是当时唯一的一条上策,堪称最优解,只要处置得当,必定可以收获全功。
  但鲁庄公姬同反对,似乎已经无计可施了,无论选择其他的哪种策略,鲁国的结果都不会太好看。
  看来是得采取一点非常办法了。这应该是公子姬偃当时的真实想法。
  接下来,姬偃就给我们展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真实用法,这句话可不仅仅可以用在远离君主之时,即使君主就在身边,谁说就不能用了?

  在被鲁庄公姬同拒绝之后,公子姬偃没有气馁,他知道自己是对的,只有按照自己说的计策去做,才能力挽狂澜,赢取胜利,于是,他回去之后立刻集结整顿自己属下的军队,偷偷地从雩门(也就是鲁国都城的南城门)溜了出去,奔着宋军驻扎的乘丘而去。
  一时间,齐军的喊杀声威震四方,战马嘶鸣,士兵狂奔,整个乘丘地方好像突然打雷一般,轰隆声喊杀声震耳欲聋。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奇袭的效果,公子姬偃还专门找来了一些老虎皮(真心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弄来的,难道当年宋国还出产老虎这种猛兽?),将这些老虎皮披在最前方的一些马匹身上。
  这样一来,冲锋在前的就不单单是普通的马匹了,而是一群披着虎皮的老虎,那些巨大的冲锋战车这下就更像是怪物一般,吓得人心惊胆裂。

  而凭借这一天生的种族压制,宋军里面无论是马匹还是兵士,一时之间也确实是被吓懵了,怎么回事?怎么自己正在这边驻扎得好好的,哪里冒出来这么些凶猛的怪物?
  鲁军就这样冲入了宋军阵营,而已经吓破胆的宋军几乎丧失了全部战力,只顾狼狈逃窜,不到一会儿就被打得溃不成军了。
  而这边闹成这样,另一边的齐军也是早已知晓,但果然如公子姬偃分析那样,齐军反应简直堪称龟速。不知道是不是被宋军那种惨状吓到,还是根本没打算来救援,反正就在友军宋军被鲁国军队疯狂砍杀时,连一个来救援的齐军身影都看不到。
  而与宋军同时知道的,还有正处于鲁军大本营的鲁庄公姬同,不久,他便弄清楚了是公子姬偃不顾他的反对,擅自出兵了,这还了得?鲁庄公姬同顿时大怒。
  可生气归生气,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总不能停下来不打吧?而且据情势来看,此时公子姬偃的鲁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鲁庄公姬同一下子就明白了此时时机的重要性,立刻命令全军集结,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宋军,接应公子姬偃,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宋军。

  不久,鲁庄公姬同便亲率大军杀到宋军前面,与冲锋在前的公子姬偃一起,疯狂砍杀宋军,在鲁军的疯狂攻势下,宋军很快就支持不住了。
  但就在这个危机时刻,宋军那边的将士也并非完全草包表现,在全军即将崩溃之际,一名宋将果断杀出,居然凭空抵住了鲁军摧枯拉朽的攻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