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六百年》
第3节

作者: 缺嘴杯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举兵叛乱的徐偃王也姓赢,赢姓徐氏。之前说过,秦人祖先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赢姓,荣及子孙,伯益的儿子若木也被封在徐国,也就是现在江苏泗洪一带,以徐为氏。从这个渊源看来,造父也算是大义灭亲了。
  至于其余的一些秦人首领,最强的也只是做个封地小领主,不要说诸侯,连卿大夫都说不上,也得不到周朝统治者的重视,他们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周人和西戎的战争中充当炮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个叫大骆的首领时期,不过打破这个魔咒的不是大骆,而是他的儿子非子,并且这个儿子还不是嫡长子,而是他的庶子。
  非子居住在西犬丘,作为首领的庶出子,在一个遵从嫡长子继承制的国度里,他是没有任何机会继承家业的。而由于他父亲只是个小领主,他也没有再降一级做更小头领的机会,再往下降,那就只能是做个普通族人,生老病死,柴米油盐酱醋茶,经历普通人要经历的一切,但是如果是这样,可能后来也就不会有秦人了,他们会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再被人提及。但显然历史并不喜欢这种结局,对于秦人,他还有一份更为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所以他没有让非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因为他赋予了他一份独一无二的天赋——养马,而秦人的转机,也正在这小小的马上。

  非子虽然是首领之子,但是由于他庶出的身份,所以他从小便不受重视,所有人,包括他的父亲在内,都只在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赢成。因为他不仅是大骆的嫡子,同时他的母家出身也十分高贵,乃是申侯的外孙。申侯在当时是一个强势诸侯,多次和西戎、周等强势部族结亲,实力很强。这么看来,大骆当时作为一个小首领,还算是高攀了申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起眼的非子就更无人问津了。非子年幼时,大多数时间见到的都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他的马,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对马如此熟悉,它们的习性、爱好、食物、心情,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而那些马也最喜欢这个一直陪着他们的孩子,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主仆,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知音。
  而后来,非子又多了个知音,而这个知音还不是普通人,他便是当时的周朝最高统治者,周孝王。
  公元前910年,周王朝在经历了懿王时期的颓废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中兴之主,周孝王。三年后,五十一岁的周孝王见到了年轻的非子,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次见面,但是只知道在这次见面之后,周孝王是非常赏识非子的,于是非子便获得了他人生第一份荣耀的工作,替周孝王到汧渭之会养马。
  非子牧马的结果,史记中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周孝王委派非子到一个汧水和渭水交界的草原上牧马,马匹的数量和繁殖率大大提升。于是周孝王甚至希望大骆能立非子作为继承人。
  由此可见,牛人不管处境如何,永远都是牛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过,接下来希望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周孝王凭什么要求大骆立非子为嫡?
  非子作为周孝王的养马官,把马养好,其实是他的本职工作,在正常的逻辑里,底下人活干得好,做领导的,那就该给人升职加薪才对,可是周孝王却很奇怪,你活干的好,我不给你奖赏,反而希望你老爹立你为继承人,把家产给你,这怎么看都有点慷他人之慨的味道。

  退一步说,立谁当继承人,是大骆自己家里事,和你周孝王有什么关系?在古代欧洲,也出现过一段奴隶制时期,当时就有这么一句名言流传至今,“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便是说王只对他属下的诸侯和大夫拥有管辖权,至于诸侯和大夫的下属,则跟上位的王没有关系。虽然西周没有那么绝对,但也不会相差太多,分封的诸侯乃是一个独立小国的君主,周天子管理诸侯,诸侯管理下面的卿大夫,卿大夫管理更下面的士,这就形成了一个等级分明的有效管理体系,而周王也不会管的那么宽,还去关心一个小首领的继承之事。

  那就奇怪了,怎么偏偏周孝王要管大骆的家事呢?
  答案只有一个,立非子为继承人这件事,肯定是对周孝王有利的,不然他不会提出这么一个奇怪的赏赐。至于为什么对周孝王有利,我们这里先按下不表,继续看事情的后续发展。
  周孝王想要让非子做大骆的继承人,可是前面我们说过,大骆有嫡长子,就是申候的外孙赢成,如果让非子成功上位,那赢成往哪摆?
  对于这一提议,赢成不答应,他妈申候女不答应,关键是申候也不答应。于是,申候就劝周孝王说:“王上,昔日我的祖先郦山,将他的女儿嫁给了戎夷的首领戎胥轩,因为这层关系,西戎才归服了大周,才有您今日的王位。今日,我的女儿嫁给了大骆作为正妻,已经生了一个孩子,所以立非子为大骆继承人之事还望王上三思。”于是,在这半劝谏半威胁的劝言下,周孝王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既然没办法让非子继承大骆的爵位,那我另外给他找一个封地不就好了?而且,这还是师出有名的。当年,非子的祖先伯翳,帮助舜帝掌管鸟兽畜养,而且干的很出色,大大推动了牧业的发展,舜帝因此封其土地,并赐赢姓。现在,非子继承了他祖先的事业,并再次做出了成绩,那我就将秦地封给他,让他接续伯翳的赢姓祭祀,同时也可以不废除嫡子成继承人的资格,西戎和申候也就没有了反对我的理由,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由此之后,非子则被封到秦地,又因为恢复赢姓,故又被称为秦赢,从这里开始,才正式有了秦人这个说法,从此时算起,那么正是这一次小小的分封,开启了秦国接下来六百年波荡起伏的历史。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试着来回答周孝王为什么一定要分封非子了。据我们所知,当时的西戎并没有完全地臣服于周朝,这一点我们从申候以西戎的归服来劝说周孝王不可废除嫡子成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当时西戎对于周朝还是有一定的威胁性的。而申候与西戎本就有血缘关系,如果嫡子成未来继位,那么擅长养马且勇武的秦人也会成为申候和西戎这一利益联盟的一份子,这是一股具有足够威胁性的力量,作为天子的周孝王怎么会不加以提防,要知道,后来西周的灭亡,就是灭于当时的申候和西戎联手,连那位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都因此命归黄泉。

  所以,鉴于削弱申候和西戎联盟的实力,并对其形成反制,周孝王推出了非子竞争继承人,最后,他成功了,如此一来,秦人起码分成了两派,而非子一派则是完全支持周孝王的,对申候和西戎联盟的实力起到了一定的钳制作用,而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周孝王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周朝的传承。
  而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比较隐晦的原因,和周孝王的出身有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