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
第58节作者:
关河五十州 就在当时,在文化界名头很响的胡适也提出过异议,当然,他没有从革命能不能成功上来进行论证,而是从他的留学背景出发,认为此举不符合英美流行的契约原则。
因为辛亥革命时,对溥仪下台是有约定的(《清帝退位优待条件》),那就是,你只要下台,我就给你好处,至少让你有体面和温饱,除了拥有帝号,还不让你渴着饿着冻着。
缩小了看,这就是一个合同。胡适认为,不管这个合同当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订立的,但既然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示,而且是合法文件,那现在合同双方都应该遵守这一合同,而不能说变就变。更何况,这还是民国政府和前皇帝的合同,堪称天下第一合同。如果这样一份合同都能撒毁,那还有什么合同能使人相信。
然而天下第一合同就这样当着天下人的面给撒毁了,还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末代皇帝溥仪灰头土脸地离开了京城。这一年,他20岁。
原先在皇宫里,毕竟与外界接触很少,又丰衣足食,要说愁,也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等到出了宫,他才体会到,一个下了台的皇帝,真比一只过街老鼠好不了多少。
到天津港,原计划是准备飘洋出海的,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让他以“大清皇帝”的身份登陆,都怕在外交或国际上惹麻烦。
就这样,暂栖变成了长住。
国民政府不给生活费,溥仪和他那一班人马又什么都不会(会了也不肯干),只好吃上了老本,也就是变卖从故宫里偷偷带出来的古董。
不管怎样,皇帝的架子还是不能丢的,这是一个面子问题。
在溥仪那个小圈子里,“宣统皇帝”开口闭口还是“朕”怎样怎样,而那些皇妃太监、遗老遗少也照旧要对这位小皇帝三拜九叩。甚至连他们住的地方都挂着“清室驻津办事处”的牌子,反正我的地盘我做主,就跟小朋友过家家一样。
这时候已经开始做复辟梦的溥仪听到了一个足以令他抓狂的消息。
孙殿英把东陵给炸了。
说起来,在民国前后那些大大小小的杂牌喽罗中,孙殿英实在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小角色。他的一举成名,某种程度上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军队规模来盗掘清皇陵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国,如果说墓葬算一种产业,那么盗墓则是与之相生相随的关联产业,其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多少天都说不完。
盗墓这项工作,利大,但风险也很大。且不提墓里机关重重,陷在里面,可能一不小心就出不来。就是能侥幸抱着宝贝爬出来,还得面临政府严厉的法律追究。
远的不说,明朝对此就有明确规定:掘了人家墓地还没来得及打开棺材的,要打一百下屁股,发配充军三年(“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如果棺材被打开,死人已经见光的,那就要判处绞刑,让你自己也陪着去做回死人,体验一下暗无天日的地狱生活(“已开棺椁见尸者,绞”)。
因此,一直以来,盗墓贼都是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坟,拿的执照都是个体户的。
开公司的也有。不过很少,而且那都是标准的乱世,没人管。
到了民国,也算同乱世沾上了点边,才让孙殿英这号人有了用武之地。
一般来说,盗墓的人都很低调,毕竟是冲着发财致富来的,都知道自己干的是件缺德事,被人骂了也不敢吭声。
但偏偏有人做了杂碎活,还能装高尚。
孙殿英就是这类人。
(155)
日期:2009-11-04 14:23:38
这位兄弟是这样向人解释他的盗墓动机的——
先总理孙中山不是革了满清的命嘛,他枪杆子多,可以革活人的命。孙某不才,可怜手上的枪也没几条,活人的命革不起,就只有革死人的命了。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小军阀孙殿英竟然能把他的盗墓事业上升到如此高度,简直可以与革命先行者的经国大业相提并论了。
此等惊世骇世之语,真可当得一个评价: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炸东陵这事一开始是秘密的。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民国前后的娱乐新闻很发达,狗仔队遍及各地,很快就有人捅到报纸上去了。
溥仪听到后的心理感受和反应,只能用目眦尽裂这四个字来形容。
虽说这个前皇帝向来为人软弱,而且早已威风扫地,但你要是真掘他祖坟,是个人都受不了。
对于国人来说,祖上的墓地不仅代表着对先人的尊崇,也预示着一种神秘的风水,可以说,自己一家老小今世混得好不好,基本上全指靠它了。因此,除非后代死绝,对祖坟那是看得和身家性命一样重要的。
东陵里埋的就是溥仪的祖上——外祖母慈禧太后。对溥仪来讲,这个外祖母是扶他上战马的人,如果不是慈禧点名,溥仪此时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做他的过气阿哥呢。
更可气的是,这个狗日的孙殿英坚决贯彻了不盗则已,要盗盗绝的精神,不仅炸了东陵,还把乾隆皇帝的裕陵也给一道掘了。
要知道,康熙雍正乾隆那可都是满清一朝的偶像级人物。
溥仪气得浑身发抖。当年冯玉祥逼宫,也只不过是把他赶出北京城罢了,现在却有人给他来了个毁师灭祖,把祖坟都给挖了。
溥仪在所住的天津张园布置了灵堂,每日一祭。
对孙殿英切齿痛恨的末代皇帝还亲自动手画了一幅漫画,上面孙大盗化身成了小丑,正遭到两个怒目圆睁的正义之士的无情杀戮。
逼真程度直追文丨革丨时期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革命宣传画。
皇帝有怒不轻发,只因未到伤心处。
这回溥仪可真给激怒了,斗争精神十足,发誓一定要抓住凶手,报此血海深仇。
但是怎么报仇呢。
现在可不是那个眼睛一瞪,就能让对方人头落地的时代了。
皇帝倒是还在,午门却没有了。
溥仪只好以清室名义向国民政府发电,要求惩办孙殿英,赔修陵墓。
在老蒋眼里,孙殿英此类小毛贼本身就无足轻重,得到报告后,他也觉得这小子做的事情实在太过龌龊,马上就命令严厉查办。
东陵盗墓案具体交由当时任平津卫戍总司令的阎锡山侦破。为了郑重其事,蒋冯阎李四巨头还特地派出代表组成高等军法会,进行四方会审。
这么大的架势,溥仪认为一定能够沉冤昭雪了。
结果——
阎大侦探宣告,由于案情过于复杂,侦破工作暂无进展。
暂无渐渐变成了毫无,最后变成了渺无声息。
军法会审不了了之。
溥仪大失所望。
后来他才知道孙殿英用盗来的赃物上下打点,竟然把事情给摆平了。
东陵大盗,愣是毫发无伤。
而老蒋是个很实际的人,从一开始就没真把前落魄皇帝溥仪当回事,接着又忙着跟老李老冯老阎他们斗来斗去,惭惭地也把这件事给忘了。
堂堂皇族落此境地,简直连当年的杨乃武和小白菜都不如了。
惨到这种样子,还想复辟,做梦吧你!
溥仪开始反思,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手上没有枪杆子。要是有这东西,谁还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谁还敢不把他这个皇帝当皇帝(哪怕是前皇帝)?
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溥仪便想把 “御弟”溥杰培养成军事人才,让他帮自己掌握军队。
溥杰果然也不负兄望,竟然搭上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东北少帅张学良。
其实,对于老张父子,溥仪一点都不陌生。
岂止不陌生,简直太熟悉了。
(156)
日期:2009-11-04 19:03:11
溥仪在天津生活的头几年,正是张作霖在北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时候。
老张这个人很有心计,他希望效仿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例子,把溥仪拉过来为我所用,因此对这位过气的末代皇帝很是尊敬,见了面不仅口称皇上,还像那些遗老一样行叩拜之礼。
他劝溥仪重返沈阳的老皇宫,说等他一统天下后,再回紫禁城做皇帝。
溥仪颇为心动,他确实很想借东北这块“龙兴之地”东山再起,也因此开始对张家父子抱以期望。
与老爷子比起来,张学良虽没有乃父的能耐,却比他爹牛多了。
他和溥仪说话,基本上都是用的训斥口气,动不动就是“你要听我的话”,俨然老子在教训儿子。
试录一段:
“你原来有皇帝的身份,现在你虽然是平民,但比平民还是高。你要是好好做一个平民,说不定将来选中国大总统会有你的份儿。你如果以后还是皇帝老爷这一套,将来有一天也许会把你的脑瓜子耍掉。”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些劳改所管教犯人的味道:只准老老实实,不准乱说乱动。
彼时还没到溥仪的“后半生”,他的皇帝架子还在,而且一向也很要面子,听了心里当然非常不爽。
可是不爽归不爽。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当着强人的面,性格懦弱的溥仪哪敢多吭半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