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
第23节作者:
关河五十州 但从“中东路事件”发展到“同江战役”,偌大东北,人才济济,有识之才遍于朝野,竟无一人敢对当局的鲁莽举动及其可能引起的后果大胆直谏,从始至终,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可用之才,可以力挽狂澜,拯救危局。
纵观中苏之战,堂堂东北军,哪怕是稍微给外国人留下一点印象的抵抗举动都没有多少(那个水货极品“东乙”号勉强算一个)。
当年的“杨张”事件留给东北的最大“遗产”之一,就是万马齐喑,英才束手。
悲哉东北军,哀哉杨宇霆。
千年之前,有一个人失魂落魂地爬上了空荡荡的高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吟罢,泪流满面。
此人后来也一样没能逃脱杀身之祸。这就是无望的宿命。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用等到“九一八”,东北的气运已经快到头了。
跟老毛子这档子事还没处理完,又有人给老蒋带来了新麻烦。
此人叫唐生智。
其实这人在前面已经露过一个小脸,蒋桂大战时就是他担负特别使命,跑去瓦解另一个“小诸葛”白崇禧同志的。
唐生智有一个大号,叫做“唐僧”——就是经常把观音姐姐放在嘴边,身后老是跟一个猴子保镖的那位唐朝和尚。
当年的北伐军(二次北伐)里面有两个古里古怪的人,一个是“基督将军”冯玉祥,另一个就是这位唐生智唐和尚。冯玉祥让他的兵都信我主基督,唐和尚就号召部下都剃度当和尚。
唐生智的部队因此被称为“佛教军”。
与老冯出身行伍不同,唐是中国比较早的陆军大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要说也算是有文化有理想的一代新人,但他本人却对搞迷信特别感兴趣。
(63)
日期:2009-09-30 09:47:35
唐和尚是湖南人,不知什么原因,他认为自己的前世应该是广西人萧朝贵。说起来,这位萧兄可不是凡人,当年在太平天国里面,和杨秀清一样,都是所谓“天父天兄”的首席发言人。
因为萧朝贵生前很厉害,唐和尚也就认为自己很厉害。又因为佛是讲生死轮回的,属于支持“唐和尚可能就是萧朝贵”这一论点的流派,老唐对佛教自然而然就有了好感。
跟老冯对基督教说不出什么新鲜道道来不一样,唐和尚对佛教还是做过一番研究和思考的。特别是他还善于融会费通,勇敢地打破了各学科界限,把什么党的理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类现代东东同佛教放一块,来了个关东一锅煮,弄出了一道很雷人的杂伴菜,叫做“佛化党外,二位一体,唯心唯物,两极相通”。
湖南湘菜自此更加有名了。
唐的部队,既然称为“佛教军”,实非浪得虚名。该部所有官兵都摩顶受戒当了佛家弟子,胸前专门佩戴“大慈大悲救世”徽章(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会大慈大悲掌)。
部队训话时,长官第一句问的不是军事口令,而是和少林寺和尚一样的佛家戒律:不偷盗、不妄语、不乱杀、不邪淫、不酗酒,汝今能持否?
一众佛兵双手合十,答曰:能持……
佛法有云,小乘度己,大乘度人。
唐军部队的“远大理想”,便是实现大乘佛教的“度人”目标,即所谓“大慈大悲,救人救世,人不成佛,我不成佛”。换言之,他们和你打仗不是要杀你,而是要度你,是为你好,是件要让你成佛的大善举。
老冯的基督部队有“大主教”,唐和尚也有。他拜了一个扬州师傅,姓顾。此君是个信奉佛教的居士,自称对佛学很有研究,而且能言善辩,搞传销是把好手。说他能把佛祖讲得哭哭笑笑稍微夸张了一点,但骗骗唐和尚肯定绰绰有余。
唐和尚一直把这位顾师傅当个活神仙给贡着,其手下也鉴貌辨色,非常服贴这姓顾的。
在顾师傅的主持下,唐和尚专门搞了一个“金光明法会”,让全师官兵都当众摩顶受戒,预先体验了一把成佛的快感。
湖湘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唐赵斗法的故事。
说那时候唐和尚任湘军第四师师长。第二师的赵恒惕向来对唐不服气,你迷中原佛教,我就信藏传佛教,你和尚,我喇嘛,看谁搞得过谁。
树大招风,搞封建迷信竟然也有互相嫉妒的。
于是,两家便面对面祭起了“圣坛”,开起“光明法会”,这边念“南无阿弥陀佛”,那边哼“唵嘛呢叭眯哞”,都指望能请动佛祖老人家,一个霹雳就把对方干倒。
不凑巧的是,佛祖那天正好出差了,所以谁的忙也没能帮上,但唐赵二人从此就结下了梁子。
故事虽然有趣,但其实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无论是资历还是年龄,赵恒惕与唐和尚都不在同一个等级。
(64)
日期:2009-09-30 16:20:48
准确地说,两人之间其实是上下级关系:老赵是小唐的上级领导。只不过这种关系有些奇怪,经常是领导不把自己当领导,下级也不把自己当下级。
赵恒惕这人其实也很有些意思。
他信佛是真的,但跟西藏喇嘛应该没什么关系。
作为混在民国的老人,可以用两个字来对他进行概括:“忠厚”,四个字形容:“忠厚老实”,基本属于和东北的张作相一个路子的。
虾有虾路,蟹有蟹道,那年头兵慌马乱,大家出来混都不容易,如果你实在没什么本事,“忠厚老实”也能凑个数。
赵恒惕成名很早。武昌首义时,黄兴和冯国璋隔江对峙,眼看吃不住劲了,急调其它省的革命军入鄂增援。赵恒惕就是这些援兵之一,不过他出名不是因为打清兵有办法,而是另有原因。
武昌掌握实权的其实并不是黄兴,而是湖北都督黎元洪。这哥们是被革命党人硬从桌子底下拖出来的,因此对周围聚集的这些外省革命党戒心很大。南北议和刚刚成功,就赶紧把赵恒惕调走。走的时候,赵恒惕说没路费,黎都督便借了他五万银元作为开拔费用。
五万银元不算少,但黎元洪从没想过拿回这笔钱。在他看来,五万银子能打发一支部队走路,也算值了。
令黎元洪万万没想到的是,没多久,赵恒惕在领到发给他的军饷后,又把钱都如数还回来了。
这在民国简直算得上是一件奇迹。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你得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大清都倒台了,天下大乱,没有哪个衙门会再拿着你的借条,拍一拍惊堂门,大喊一声:把欠债之人带上堂来!
说借那是客气,人家手上拿着枪呢,说抢还差不多。
黎元洪虽然不是什么前清秀才,但也是在北洋水师学堂读过书的本科生,对赵恒惕这个君子之举大为赞赏,认为这小子有出息。
后来“二次革命”时,大家都嚷嚷着要反袁。赵恒惕也在湖南响应,但没打得过袁大头,被抓到北京,定了个死罪。那时,黎元洪当着副总统,得知消息赶紧给袁世凯去电,这才使其逃过一劫。
劫后余生的赵恒惕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在感激黎元洪救命之恩的同时,对“好人得好报,因果有报应”这一套更加深信不疑,从此就迷上了佛教。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他与唐生智“两佛斗法”的出处。
真实的情况是,湖南当时由赵恒惕当着家。他是湖南省长,手下湘军分为四个师,其中第四师的师长就是唐和尚。
小唐此时三十岁不到,留两撇流行的仁丹胡,样子很是拉风。不过对于为革命打拼已经有些年头的老赵来说,毕竟还只是一个愣头青。
但此愣头青非彼愣头青,倚仗着背后有佛祖给他撑腰,平时根本不把领导当领导。唐生智以赵恒惕偏袒其他师长为由,公然对长官发飙,迫不及待抢班夺权的劲头一览无余。
(65)
日期:2009-09-30 20:26:21
作为一省之长、湘军主帅,赵恒惕可不像他的前辈曾剃头那样有种,还真就怕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青小辈。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就写了封信给唐和尚。
信中说,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上下级,没有恩情还有感情,没有感情还有乡情,你千万不能给我添乱。
唐生智的父亲其时正在湖南省城做实业司长,赵恒惕特意在信中提及,意思是让唐和尚悠着点:你搞我,我就可以搞你老爸。
赵恒惕认为只要把唐和尚的老头控制在手上,这小子肯定投鼠忌器,不敢乱来。
他实在是看错了人。唐生智虽然信佛,却绝不是一个善茬,他知道怎么对付赵恒惕这种既想立牌坊又想做婊子的“老实人”。
唐和尚给赵恒惕回了封信,信的内容我们一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摘录几句:我父即为你父,如因我行动而杀我父,请分我一杯肉羹。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记录在《史记》中的一段光辉语录
毫无疑问,唐和尚一定认真钻研过厚黑学这门通贯古今的大学问。
所谓皈依我佛,慈悲为怀,那都是给别人看的名片。要想在这个乱世混出名堂,还得靠耍流氓。
赵恒惕立刻被打败了。他乖乖地学起了项羽,对唐父毕恭毕敬,照料得比自己老爸还用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