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
第17节

作者: 关河五十州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这一回他失算了。失算在自己出手太晚。
  钱能通神。老蒋用撒银子的办法,竟然把桂军的前敌总指挥也给搞定了(当然不是李宗仁本人)。
  前线一倒戈,后方坐镇的老李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徒呼奈何。
  桂系不得不放弃湘鄂和河北的地盘,狼狈逃回相对贫瘠的家乡广西去了。
  蒋桂大战就以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做了一个了断。

  就这么打完了?
  完了。
  正在观虎斗的老冯差点要拿脑袋撞墙,他还没来得及表态呢。
  按说现在没他老冯什么事了,既然已经摆平,人家当然也不再需要帮什么忙了。
  但老冯不这样想。
  碰上这种事,不占便宜,就是吃亏了。

  他马上发了一个声讨桂系的通电。
  这种“马后炮”的表态,让老蒋哭笑不得:这种时候你还发什么鬼通电?
  需要你搭把手的时候,你看热闹,现在我把一切都搞定了,你才匆匆忙忙地说要来入伙。我那几个地盘是这么好拿的?!
  想当年,老蒋也是在十里洋场做过股票经纪人的,算帐不糊涂。
  令人发噱的是,发完通电,老冯还天真地歪着脑袋等老蒋把赏格给他送来哩。

  等了一天,没来;等了两天,没来;第三天……
  老冯认为是老蒋把自己给涮了。
  (46)

日期:2009-09-24 09:01:45

  发通电怎么说也把桂系给得罪了。现在老蒋你竟然一毛不拔,那就别怪兄弟我不客气了。
  面子问题还是比较重要的。过了几天,老冯发了一个通电,自己宣布把行政院副院长、军政部长都给辞了。
  在撒完这通娇后,老冯犹不罢休,一发狠,决定亲自上阵客串一把拳王的角色——把西北军主力全部调出原防区,进入陕西集中。用老冯的话说,这是要先收回拳头,然后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也不排除有虚张声势的心理,人多力量大,咱老冯这么多部队,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你。
  当然,因为封官许愿那点破事不答应就要打架,老冯自己还是不太好意思承认的。
  这种事得有别人说。

  别人不说,徒弟们说。
  西北军将领通电,内容是力请冯大帅率部反蒋。
  西北军将领又通电,内容是历数蒋之罪状,请蒋下野
  总之是搞到老冯想不出来打架都不成。
  西北军看样子很吓人,黑压压的一群,帐下兵强马壮,猛将如云。

  但老蒋一点都不怵。管你千军万马,我只用一种战术。
  战术的名称就叫做:银弹战。
  有了蒋桂战争的经验,老蒋对“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这句话有了更深体会。所谓银弹战,就是在前方打得你死我活时,公然大胆地挖对方墙角,要钱的给钱,要女人的给女人,要乌纱帽的给乌纱帽,反正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你答应当叛徒(正式名称是归顺朝廷)。
  在人性的弱点面前,银弹战无往而不胜。
  冯的心腹大将韩复榘、石友三率先通电:维持和平,拥护中央。

  对勇于叛变的同志,老蒋立即兑现承诺。韩复榘任西北军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石友三任安徽省主席。
  消息传来,老冯傻眼了。虽然他对于背叛和陌生早已不以为意,犹如家常便饭,但总以为这是自己的专利。没想到有一天徒弟们也会对师父玩这一招了。
  而且老冯对自己看人的眼光一向是很自信的。他曾经认为,就算别人都变心了,有一个人也会对他忠贞不二。
  这个人就是韩复榘。
  不为什么,就为这孩子特别老实。
  当兵时就不用多说了,等到韩复榘做到一省主席,老冯训他还跟训儿子差不多。有一次不知哪个神经搭错了位,不仅当着众人的面痛骂了韩复榘,还让他去给自己当小兵站岗放哨。韩复榘这个堂堂省部级干部果然也就老老实实地跑到老冯家门口站了两个钟头。
  领导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样任劳任怨的干部,如今可不多了,不用他,用谁?

  可就是这样老实听话的好干部,却第一个跑到敌人阵营里去了。
  韩复榘、石友三的叛离,对冯玉祥来说是个晴天霹雳,打击太大了。
  (47)

日期:2009-09-24 14:34:35

  老冯帐下能战之将颇多,但他认为最能打仗的只有四个人:韩石二孙(韩复榘、石友三、孙良诚、孙连仲)。现在仗还没打,最欣赏的人就带着十几万精锐跑了,等于是给别人养的孩子。
  替老冯想想,数十年如一日艰苦朴素的他,容易吗?
  得知这一消息,老冯起初是不相信,后来确证了,可以用完全崩溃来形容。
  哭,骂,扇自己耳刮子,变着法地整自己。
  长期以来内心的一大支柱倒下了。老冯终于明白,他可以做“倒戈将军”,部下们同样可以做“倒戈将军”,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老冯所不知道的是,韩复榘其实早就想叛了。在他看来,当初含羞忍辱地给他老冯站岗放哨,纯粹是出于不想惹这老家伙的缘故。

  老子都当省主席了,你还摆封建家长那一套,行得通吗?
  另外让韩复榘耿耿于怀的,是老冯常常自以为高明,对别人进行遥控指挥,往往把好事也给办砸了。
  西北军之所以被称为西北军,就是因为一直驻扎在老少边穷的西北地区,那真是穷的穷死,饿的饿死,早就叫苦连天了,巴不得找个机会进城脱贫致富。
  上次蒋桂大战,韩复榘本来像条猎狗一样猫在武汉外围,就等着能捞上一票。桂军一败,他就准备扑过去,顺势把湖北这个好地方拿下来。没想到老冯却要他往北撤,还美其名曰是缩回拳头打人。
  缩你个头啊缩,战机稍纵即逝,这不就是打人的最好机会吗?

  跟老冯讲,不听,还被臭骂了一通,强逼着就把队伍拉走了。韩部刚刚退走,蒋军便很快控制了湖北,想进都进不去了。
  三国时魏延找到一条袭击曹魏的最佳路径,特上奏诸葛丞相得知,没想到孔明不仅不采纳,还认为魏延后面有反骨,后来死都死了,还留了张条子让人把魏延给做了。
  看面相看掌纹也就罢了,竟然还能一眼看出什么反骨来?老兄你妖怪啊!
  韩复榘认为自己有魏延之才,至于反骨,不用看,早就有了,所以老蒋派人一做工作,马上就想通了。
  还等什么,反他娘的。
  韩、石一反,就像推倒了一座多米诺骨牌。西北军将领争先恐后,惟恐晚一点就会吃亏一样,哭着喊着都反了。
  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杨虎城、马鸿逵(宁夏马家军)等几位干将。
  从此之后,西北军将领的反戈就成了一种习惯,到了时候,和习惯性流产一样,想收都收不住。
  其实,老冯冶军还是有一手的,要不然也不会形成西北军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军事集团。近代兵家对此也极为推崇,称“冯氏练兵,民国第一”。

  在老冯的一手调教下,西北军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兵勇将猛爱倒戈”。
  成吉思汗部队的战马,都是清一色蒙古马,既能日行千里,又能吃苦耐劳。老冯选兵也一样,不是像别人那样拨到碗里就是菜。他是得挑挑捡捡的,而且非西北汉子(除山西人)不取。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曾国藩曾剃头的湘军影响,老冯的兵不光打仗还要受教育。
  (48)

日期:2009-09-24 19:40:28

  教育分两种。一种叫做文化教育。入我门来,先上扫盲班。也不多,每个人学两百个字。学完才能OK。不学完不但不发工资,还不能参加军事训练。
  一种叫信仰教育。老冯被称为“基督将军”,他本人不但自称信仰基督教,还号召每一个将士相信我主上帝。老冯对信教这码子事是非常认真的。部队里有军人充任的“大主教”,还有座可以自由拆卸装配的活动教堂用作礼拜。如果需要洗礼,那也不愁。就近找几根水管来,大伙身上冲一冲,洗洗更干净。
  你还别说,有了这两下子,老冯的兵还真不一样,又有文化又有觉悟(上帝赐予力量),打起仗来嗷嗷叫。同时军纪也不错,冯部每个士兵胳臂上都佩戴袖章,上写“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几个大字。至于什么吃东西不给钱,偷拿老百姓三瓜两枣之类,那更是死罪一条。
  冯军不扰民,是世所公认的。
  老冯在选将方面也不是没有眼光。与其他人不一样,他喜欢从最底层选人。西北军将领中军校出来的不多,大多数是行伍出身的普通士兵,许多人甚至是从老冯的卫兵、马夫、勤务员开始做起来的。
  这样选拔出来的将领有一个好处,就是打仗勇冠三军,实战经验非常了得。你想,原本都是苦大仇深的基层群众,又没什么思想和经济负担,往下去除了烂命一条,什么也不见少,往上去却可能前景无限美好,当然是玩了命地往前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