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汉唐人》
第28节

作者: 月池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匡胤冷冷到:“不下重手,你如何出得皇城?”
  “我就不信皇帝真敢将你我怎么样。”
  “以前不敢,但现在敢了,自先皇登基高平之战后,我累积的心腹,被你一次祸害光,我现在就是个光杆太尉。”
  “如果不是你犹犹豫豫,怎么会变成这样。”赵匡义不服气的提高了音量。

  赵匡胤有些心灰意冷,不想与他理论:“快些回府治伤吧。”
  因为叛乱初定,宵禁还未解除,御街上很冷清。
  赵匡胤骑在马上,看着前方的黑夜,这辈子,怕是都要臣服给那个小孩子啦。
  “嗖嗖”,连续的破空声将赵匡胤从思虑中拉出来,他挥剑打落射来的箭,大呼到:“有刺客,保护二帅。”
  话音才落,黑夜里又有无数支箭射来,亲兵们自顾不暇,哪还有空闲保护赵匡义。

  趴在马背上的赵匡义连中数箭,惨叫一声接着一声。
  奇怪的是,听到赵匡义的惨叫后,再也没有弓箭射来,黑夜里只看到很多黑影快速移动。
  “追。”一名亲兵大喝。
  赵匡胤伸手拦住:“先抬二帅回去治伤,我去追。”
  赵匡胤催马来到街边,只看到丰乐楼等一众酒楼关着门,里面黑漆漆的,哪里有人影,只得不甘的护着赵匡义回去。
  回家之后,侍卫司的人已经撤去,而赵匡义已开始猛烈抽搐起来。
  “牵机毒,是牵机毒,箭上有牵机毒。”府中与赵匡义亲近的下人大喝。
  赵匡胤痛苦的闭上眼睛:“通知老夫人,与二弟见最后一面吧。”
  杜老夫人来到前面,只见心爱的儿子不停抽搐,出气儿多进气儿少,不由得龙头拐杖一顿,大喝到:“何人敢害我儿。”
  赵匡胤虽也伤心,但嘴上仍是说到:“似廷宜这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说甚乱臣贼子?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杜老夫人恨恨到:“照你的意思,廷宜是小皇帝杀的?老身现在就入宫,即便拼了性命不要,也要问皇帝一个道理出来。”

  赵匡胤急忙拦住:“我没说皇上杀了廷宜,只是说天下人皆知攻打皇城是廷宜的主意,只死他一个,没牵连全家算是幸事。”
  杜老夫人眼珠快瞪出来:“想不到你竟然冷血至此,亲弟弟死了却无动于衷,老身这就进宫,拼了这个一品诰命不要,也要为二郎报仇。”
  “娘,”赵匡胤大呼到:“你冷静一些好不好,廷宜已经不行了,你问问他还有什么遗愿,我替他了结了,也好让他走得安生。”
  杜老夫人狠狠的咬了几下嘴唇,转身伏在赵匡义身上哭到:“二郎,二郎,你还有没有什么话对为娘说的?”
  要说赵匡胤有没有猜到是柴宗训派人杀了赵匡义,这还真不好说。
  因为有谁能想到,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也搞暗杀。
  而柴宗训想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赵匡义不是喜欢搞暗杀下毒吗,就让你死于暗杀下毒。
  这样替老董报了仇,也省得以后再出乱子,还不伤赵匡胤的面子,怎么说在正史上他也是一代雄主,以后用得着的地方还多呢。
  天刚蒙蒙亮,太尉府一片哀伤之声,此时宫里来了传旨的太监。
  原来是赵匡胤平灵州有功,被封为宋王。而平叛有功的慕容延钊被封齐王,韩通被封鲁王。
  按照规矩,三人自然要推让一番,不过赵匡胤是真心推让,弟弟才死,哪有心思封什么王。
  柴宗训听说赵匡义御街被刺杀,当即下旨汴梁府尹,限期三天破案,否则就罢官下狱。
  可这案子从何查起?没办法,只能暂且委屈汴梁府尹坐上一段冤狱了。
  赵匡胤不肯受赏,慕容延钊和韩通自然也不能受,不然口水能将他俩淹死。
  眼见着挡住了别人的富贵,赵匡胤只得一边给赵匡义举行葬礼,一边受了王位。
  赵匡义才入土,太尉府的牌匾便换成了王府,新的王府也正在选址中。

  同僚们上门恭贺赵匡胤封宋王,眼神中虽有艳羡,但更多的是隔阂。
  天下人都知道那批攻打皇城的人大部分是赵匡胤心腹,而心腹们个个被砍头,他却更进一步封了王。
  这其中的事情,很耐人寻味。
  所有的将领都达成了一个共识,赵匡胤打仗厉害,跟着他混军功可以,但如果跟着他造反,怕是被他卖了还在帮他数钱。
  这个时候柴宗训忽地召赵匡胤,韩通,慕容延钊三大军头入宫:“速速于京郊校场集结军队,朕要检阅三军。”
  听说皇上要检阅,兵士们自然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涨。
  各将领亦有心在皇上面前显能,日夜进行操练。

  阅军之日,站在检阅台上看着底下庞大而整齐,个个带着肃杀之气的人头,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柴宗训差点就挥手大喝:同志们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将士们整齐划一的声音几要掀翻天际,气浪似要将柴宗训抬起来。
  若非已经用一千多年的记忆做了两年皇帝,柴宗训还真有些镇不住。
  当然,柴宗训阅军的目的并不真是要阅军,他拿出一份名单交给赵匡胤三人:“那些叛将的职务,由名单上的人顶上。”
  这份名单,是柴宗训搜肠刮肚好几天五代和宋史才想出来的。
  有曹彬,呼延赞,郭进,杜汉徽等等。

  原本中高级将领的选拔,自有赵匡胤等三人负责。
  柴宗训之所以做这件事,是要让这些将领感受皇恩浩荡,从此以后只效忠于他。
  自此,柴宗训成了大周最大的军头。
  人嘛,最终都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大周虽然占据中原,以天朝自居,实际上版图并没有多大。
  北至幽云,西北至灵州,西至巴州,南到湖南,而荆南以下长江以南皆属唐,靠海还有个吴越,柴宗训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汴梁再也没有遥领的节镇,军心稳定下来又花了半年。
  这一年柴荣的梓宫也终于下葬,庙号太宗文皇帝。
  又是一年春天,柴宗训决定将削节镇进行到底。
  一道道圣旨传至各地方节镇,朝廷将选派官员赴任各地方刺史和转运使,敕令各节镇在官员到任日予以办理交接。

  当然,也不是白让节镇交权,凡交权的柴宗训都给与大量赏赐。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大多数节镇接到圣旨后当即上表谢恩,不过嘛,凡事总有例外。
  “好个黄口小儿。”昭义军节度使,潞州都督李筠接旨大怒:“吾与太祖太宗皆曾同殿为臣,且为他郭氏社稷常年驻守边关,让我北面事小儿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夺我财权与牧民之权。”
  “是可忍孰不可忍,来人,速传吾军令,集结三军,吾要打进汴梁城。看看这江山,姓郭的坐得,我姓李的坐不坐得。”
  李筠军队一动,便被北汉察觉,打探到他欲对大周不利后,北汉当即驰递蜡书,约他一同出兵。
  李筠问讯大喜,当即便要出兵。
  此时在外调拨粮草的李筠长子李守节赶回来劝到:“父帅,潞州一隅,恐不足当大梁,还乞父帅持重,幸勿暴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