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汉唐人》
第19节

作者: 月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我等就不交。”
  “就不交,看小皇帝将我等如何。”
  “许他鸟尽弓藏,就不许咱抗争么?”
  现场气氛令赵匡义很满意,他压了压手:“列位,我等既然定了都不交权,那便须共同进退,若有人敢背叛,大家群起而讨之。”
  高怀亮有一丝丝不放心:“二帅,如果皇上逐个击破怎么办?”

  赵匡义一拍桌子:“那就反他娘的,他郭家的江山不也是从刘家手上抢的吗?”
  在场众人立即噤声,毕竟发牢骚是可以的,但造反是要掉脑袋的。
  但石守信的心态可不同,去年有份参与过陈桥兵变,虽然小皇帝一直像没事人一样,可他心中从来没踏实过。
  虽然太尉不同意兵变,但杜老夫人已经放话,让赵匡义想做什么就去做。
  如果赵匡义起事,届时箭在弦上,也由不得太尉不回师,这一次不能再错过机会了。

  想到这里,石守信拔出宝剑大喝:“二帅说得有道理,小皇帝要么维持原状,要么咱就反他娘的。”
  眼见众人面面相觑,与石守信同等境遇,一直不踏实的王审琦,张令铎等人纷纷拔出宝剑大喝:“要么维持原状,要么就反他娘的。”
  众人终于没有底气的跟着大喝:“要么维持现状,要么就反他娘的。”
  “列位,”石守信压了压手:“所谓‘蛇无头不行’,我等虽应了共同进退,但还须选一个主事人出来,一切以他军令行事,如此大事方可成。”

  王审琦立即说到:“我推选二帅做主事人,若小皇帝真敢将我等如何,我等正好趁势反了,迎赵太尉回来登大宝。”
  “正是,有赵太尉做靠山,我等还有何惧?”高怀亮附和。
  虽是慕容延钊麾下,但慕容延钊从来没表露过反意,反倒是朗州之战后对小皇帝言听计从。如要保全富贵,高怀亮须得重新抱一根粗大腿。
  一群将领全都跪下:“末将等愿以二帅马首是瞻,恳请二帅成全。”

  “啊呀,”赵匡义急忙起身抬手:“列位统领请起,匡义乃一介书生,军中资历尚浅,怎有资格领袖群伦?还请列位另请贤明才是。”
  高怀亮已决意抱大腿:“二帅文韬武略盖世无双,二帅若是不答应,我等便不起。”
  赵匡义有一种劝进的错觉,大哥啊大哥,你看到没有,若非你迟疑,这大好江山恐怕早已姓赵,我已是皇太弟了。
  “高统领谬赞,匡义实是承受不起,匡义亦无资格驱使列位,还请列位赶紧起身。”
  高怀亮拔出宝剑架在脖子上:“二帅,若你不肯,我等也不能强逼于你,反正违抗圣旨是死,不若此刻便自尽,尚能保得妻小性命。”
  众将领纷纷效仿,拔出宝剑架在脖子上。

  赵匡义急忙压手:“列位勿冲动,非是匡义不愿担此重责,只因我资历尚浅,手下无一兵一卒,若是将来列位不肯听命于我,我也是无可奈何。”
  高怀亮以剑击地,回头到:“列位,我等既奉二帅为盟主,当以二帅马首是瞻,将来若有违抗二帅军令者,我等当群起而攻之。”
  “我等誓愿为二帅效犬马之劳,若有违抗二帅军令者,我等群起而攻之。”
  “皇上,皇上,”董遵诲快步进殿,连礼节都给忘了:“皇上,大事不好,赵匡义恐怕要造反。”

  董遵诲是韩通荐上来的又一个侍卫,是董如诲的堂弟,其父董宗本,曾为随州刺史。
  赵匡胤年轻时投靠董宗本,虽宗本颇为器重,然因武力不如董遵诲,所以遵诲瞧他不起,致使二人多有过节。
  韩通与赵匡胤不对付,荐上来的侍卫,自然也得与赵匡胤不对付。
  至于赵匡义联络中级将领的事情,汴梁城的男女老少都知道,柴宗训焉能不知?
  赵匡义把他不当回事,为了百姓着想,他还是把赵匡义当回事的。
  “老董,”柴宗训淡淡到:“你也曾镇守一方,怎么遇事慌乱至此?”
  董遵诲跪了下来:“皇上,臣慌乱中失了礼节,恳请皇上降罪。”
  “起来吧。”柴宗训仍是淡淡的:“一个赵匡义而已,不至于慌乱成这样。”
  董遵诲起身拱手到:“皇上,臣愿意带兵捉拿赵匡义一干人等,立功赎罪。”
  柴宗训冷笑一声:“朕若是愿动干戈,岂能放任赵匡义猖狂至此?”
  “既然赵匡义想造反,朕便给他添一把火。速传朕旨意,交权日近,各节镇并无动作,敕令节镇下属的副将以及幕僚皆可自荐,朕将于圣旨所定日期亲自进行遴选,遴选出来即时上任。”
  石守信军中再次闹开花。
  先前只有副将刘庆义和首席幕僚白令光俩人暗示要做刺史和转运使,现在遴选旨意下来,各副将和幕僚皆有希望,除了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之外,还一天到晚不停游说石守信。
  石守信烦不胜烦,便召集副将和幕僚们开了一次会议。

  人到齐之后,石守信开口到:“列位都是与守信一起自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生死兄弟,试问一句,守信平日待列位如何。”
  即便腹诽石守信刻薄,但此时一众副将与幕僚也不得不附和到:“统领待我等比亲兄弟还亲。”
  “既如此,”石守信说到:“守信有几句肺腑之言,要说与列位兄弟知道。”
  “列位平日里在军中作威作福,吃空饷,抢百姓的事情没少干吧。”
  “只因上有太尉与守信,所以小皇帝也无可奈何。”

  “然列位若做了朝廷的官,太尉与守信自是兼顾不到,朝廷的法度,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列位不妨掂量掂量。”
  石守信停顿了一下,留意各人的脸色:“做刺史虽好,可哪有军中自在?”
  “所谓的刺史、转运使,不过是小皇帝要将天下兵权收归己有而使的阴谋,列位要三思,切不可被小皇帝利用乱了阵脚。”
  阴谋吗?这明明是个阳谋,明摆着就是分化各节镇。

  身为节镇,你可以抗旨,但你不能阻挡手下人进步。
  只要三大军头不闹事,看你们这些中级将领能翻出多大的浪来。
  石守信的话,刘庆义一句也听不进去了。
  当年刘庆义与石守信一样,皆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
  十个人一起结拜,许下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但现在赵匡胤为太尉,大周第一武将,石守信也是个节镇,中上级将领,唯独他刘庆义,啥也不是,还一天到晚要看石守信的脸色。
  “统领,”刘庆义说到:“我太想进步了。”
  “此虽是皇上的阴谋,但若我为转运使,敢保一州之财富尽入统领之手,恳请统领成全。”
  这是红果果的要官了。

  石守信瞪眼看着刘庆义,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除石守信军外,其他各军都有相同的情况。
  副将和幕僚们为了做官相互攻讦,平日里那些同甘共苦在前程面前不值一提。
  一众将领再次来到仁德山庄。

  “二帅,”高怀亮还是急脾气:“近日军中多有浮躁之气,继续下去,恐失去掌握,我等该如何是好?”
  “就是就是,”有人跟着附和:“几个副将为了做转运使,相互争持不下,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