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汉唐人》
第9节

作者: 月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柴宗训恍然大悟,假途灭虢之计似乎还缺点什么,现在荆南上表,途有了,虢也有了。
  “传旨,”柴宗训大手一挥:“朕当亲率三军,平弗南之乱。”
  挥手是容易的,底下魏仁浦却说到:“皇上,目下汴梁城周围无兵可调。”
  “先时北汉与辽兵寇边,慕容延钊太尉已率大军出征,目下汴梁各军,仅供留守,若随皇上出征,则京中空虚,臣恐怕。”
  “这个简单,”柴宗训说到:“众卿皆知朕不日前亲赴瀛洲,辽人慑于朕之天威,已然撤兵,可召慕容延钊回师,随朕出征。”
  魏仁浦老实的说到:“等待慕容太尉,恐怕远水救不了近火。”

  朕要的就是这个呢,可以大大方方的拖时间,等到弗南乱得差不多了,再去收拾个残局。
  不过面上也要做得好看一点:“魏枢相,朕也颇感无奈,只寄望周都督能撑到天军赶至。”
  弗南使臣刘怀德听闻皇帝亲征以平朗州之乱,自是喜不自胜。
  但听说还要等慕容延钊回师,刘怀德又急的不得了。

  柴宗训下了一道诏书给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命他速发水师数千名,往讨潭州,稍解弗南困境。
  御驾亲征的事情正在紧锣密鼓的布置,一直赋闲的赵匡胤却抑郁得紧。
  原本要等满朝文武相互攻讦激烈之时出来收拾残局,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弗南的战事上,潘仁美的死活没人关心了。
  眼见计策又将被皇帝破解,急于自保的赵匡胤着急的不得了。
  “太尉,”看着他焦急,一旁的赵普劝到:“太尉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赵匡胤问到:“若依着书记,我该如何?”
  自世宗柴荣生病,赵普便与赵匡义开始谋划。
  眼见大事将成,赵匡胤却突然失踪,这令赵普非常不甘。

  “太尉,小皇帝御驾亲征,汴梁必然空虚,这也是一大机会。”赵普眼睛一亮:“实在不行,亲征途中下手也无妨。”
  “小皇帝征调的是慕容延钊军,军中多位大将皆是太尉旧识,只要许了富贵,也不是不能谋事。”
  赵匡胤沉吟半晌,此刻虽是在走钢丝,但也并未撕破脸皮。若撕破脸皮不敌皇帝,便是钢丝也走不成:“不成,太过凶险,还是再等待机会吧。”
  赵普略有些失望:“太尉,若小皇帝真能平了弗南回来,机会将更少。”
  “太祖皇帝郭威黄旗加身时年四十七,若与他比对,我尚有十三年。”
  “小皇帝一天天长大,威权日隆,十三年后太尉能自保都不错了。”
  赵匡胤与赵普在密谋,柴宗训却在宫中召见王著。
  当天柴宗训并不认识王著,却能请他喝酒,并没有因为他形容猥琐而轻视他。
  这对于那些喜欢装逼的读书人来说,是很感恩戴德的事。
  “先生之材,可堪宰辅,”柴宗训早就对范质王溥之流不爽很久:“昔日皇考在世时便对先生赞不绝口。”
  “皇上谬赞,”王著像个坦白痞子:“王著好酒色,品行不端,不堪居庙堂。”
  “先生过谦了,”柴宗训也很直接:“如今多事之秋,朕矢志恢复汉唐故地,正需要先生辅佐。”
  王著本就对世宗柴荣忠心耿耿,且身具经世济国之才。只因为喝酒误事,导致被一贬再贬,最后竟然成了白身。无奈之下去做师爷,却被县太爷给赶走。
  此刻蒙柴宗训征召,他知道推辞也没用:“回皇上,王著愿为皇上执镫。”
  “好,好,”柴宗训拍手到:“朝中职务,任先生挑选,便是中书令,也不在话下。”
  王著稍作沉吟:“回皇上,目下朝中局势尚平稳,无须为王著而引致动荡,若皇上真体恤王著,可令王著为任地方足矣。”
  “先生为任地方,岂非大材小用?”柴宗训说到:“至少也应在枢密院,为朕出征出谋划策。”

  王著未答应,只反问到:“求问皇上,皇上既矢志恢复汉唐,胸中当有计划,目下计划中最难处在何?”
  柴宗训紧闭了一下眼睛,说到:“朕视先生为腹心之人,先生既问起,朕不赘言。朕之宏愿,若要实现,有两大阻力。”
  “一是北边辽国,目前辽人骑兵凶猛,朕尚无对策。”
  “二是藩镇,各节度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直如国中之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此二患不除,何谈宏愿?”
  “好一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王著说到:“此二患实比弗南之患远甚,臣愿为皇上扫除此二患。”
  接着他又说到:“不过此二患绵延数百年,非是三言两语便能剪除。”
  柴宗训问到:“先生可否为朕谋划?”
  “回皇上,”王著说到:“此二患,先皇在世时也曾与王著提起,只是尚未有对策,后王著苦思多日,终有眉目时,先皇却突然宾天。”
  “哦?”柴宗训喜到:“先生且奏来。”
  王著对到:“禀皇上,以王著愚见,我中原无论国力,将领,兵士,都不弱于辽人。”
  “然辽人以游牧渔猎为生,且北方苦寒之地,少有城郭,欲斩草除根,难于登天。”
  “而辽人侵入中原,亦不为占据城池,只求财货与人口,所以即便我援军赶至,亦难觅辽人踪迹。”

  “为今之计,唯有效仿卫霍,出北地,寻求辽人主力决战。”
  “而决战首重,非是兵多将广,而是军马。”
  柴宗训听得津津有味,王著接着说到:“辽人多以骑兵为主,辽人之马长期于苦寒之地驰骋,多半为野生,天性便有傲骨,其野性极适用于战场冲击。”
  “而我中原因气候温暖,出产马匹多娇贵,除了作排场,并无他用。”
  “另有西南马,虽负重大,善走山路,然其速度慢,体型小,并无冲击力,只能作运送粮草之用。”
  柴宗训想起后来王安石变法时实行过马政,不过这个政策是失败的,莫不是王著也想这样干吧?
  他忙问到:“以先生之见,该当如何改善此窘境?”
  王著对到:“回皇上,我大周其实有产军马之地。”

  “哦?何处?”
  “灵州。”王著说到:“臣愿亲赴灵州,为大周养出能征善战之马。”
  灵州,即后来的兴庆府,现代的塞上江南。
  灵州虽名义上属于周,但因接壤于辽和北汉,所以并未实控,且有一批党项人盘踞在那里。
  只有最恶劣的环境,才能养出最优质的马匹。
  柴宗训思虑一会,开口到:“如先生所奏,军马乃国之重器,此次便要辛苦先生了。”
  王著拱手到:“回皇上,臣子为国尽忠乃是本分,有何辛苦可言。”

  “好,好,好一个本分。”柴宗训说到:“王先生,此次灵州养马有何需求尽管开口。”
  “朕当倾国之力扶助于你,以期早日有成,将漠北收入我大周版图。”
  “灵州之地情势复杂,征湖南回转后朕另派潘仁美率三万精兵供你差遣。”
  王著喜到:“如此大事可成。”
  柴宗训又问到:“节镇一事,先生可有良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