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草头王》
第42节

作者: 见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锐锋连连点头。
  一斤不错的烈酒,也不过是几十文钱,最多相当于半斤精盐的价钱,以前是消费不起,以后,这点钱是基本不放在眼里了。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这一顿饭,杨家人吃得比上次还饱。今天是纯正的白米饭,没有放任何的野菜,那个香,实在是诱人。看到了未来幸福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情都好得不得了。以前的烦恼和痛苦,暂时被放在了脑后。
  吃过午饭,杨凯德、张准、杨锐锋三人,坐在一起研究粗盐提纯的生意问题。这棵摇钱树如何经营好,是至关重要的。说话的主要是张准,杨凯德父子都默默的听。不是他俩不想说话,实在这个他们没有多少机会插话。他俩的思想,怎么可能跟得上张准的思维呢?
  “锋哥,我觉得……”

  张准已经梳理好自己的思路,有条不紊的说道。
  经过简单的计算,每斤的海盐,基本可以提纯出十四两多的精盐(每斤十六两),换言之,在提纯的过程中,损失并不多。尽管在提纯的过程中,有些盐水可能会被浪费掉,但是,一百斤的粗盐,提纯出九十斤的精盐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通常室温下,盐水的饱和浓度是36%左右,而海水的含盐量只有3%左右。这意味着粗盐提纯的效率,是海水煮盐的十倍以上。十口大锅煮出来的粗盐,一口大锅就能够提纯完毕。简单的说来,就是十户人家煮出来的海盐,刚好够杨锐锋一家提纯。
  前提是杨锐锋不增加大锅的数量。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有如此巨额的利润,任何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迅速扩大生产,提纯出更多的精盐来。扩大规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大锅的数量了。杨家本来有三口大锅,肯定是要第一时间用上的。

  张准建议说道:“明天你将三口大锅都搬回来,将积压的私盐首先提纯出来。别人晚上是不煮盐的,但是咱们不行,咱们必须晚上同样开工。要是人手不够,你看有什么办法,请几个老实点的,信得过的年轻人,亲戚也行,给个不错的工钱。”
  黄氏说道:“我的几个侄子,干活不错,人也老实,我明天就叫他们来。”
  杨锐锋用力的点点头。
  按照张准的计算,三口大锅日夜开工的话,每天可以提纯六十斤左右的精盐。每天提纯得到的精盐,可以隔天就销售出去,获得的利润用来购买更多的大锅,更多的木柴,雇佣更多的人手,然后提纯更多的精盐。六千多斤积压的粗盐,应该不用两个月就能够完全提纯成精盐。
  六千多斤粗盐,经过提纯以后,至少有五千五百斤精盐。按照每斤一百五十五文钱计算,总价就是八百五十二两银子。当初购买这些粗盐,张准只用了三十两银子,还不到这个价格的半成。剔除掉柴火、人工、运输等所有的费用,纯利润不会少于七百五十两银子。

  “七百五十两银子……”
  这一次,轮到杨锐锋喃喃自语了。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又或者是将来,杨家人都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居然可以赚七百多两银子。这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可不是七百多个铜钱!而且,只要技术不泄露出来,还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更多的银子。至于到底能够赚多少,就要看老天的意思了。
  或许是一万,或许是十万,或许是百万……
  杨锐锋不敢想下去了。

  当然,杨家突然赚到了这么多的银子,别人肯定是要怀疑的,甚至有人是要眼红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白花花的银子,谁不喜欢?不过,有张准扎鱼的本事在先,杨家的家境变好了,别人也是无话可说。至于眼红,那是肯定的。但是,眼红又能怎么样?护卫队现在可是掌握在张准的手中。
  要抢钱,先得过了张准这一关!
  最后,张准慎重的说道:“咱们招收的工人,以护卫队骨干的亲属为主。杨致远、郝林勇、李家喜等八家每家先请一个。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要老实点的,勤快点的。工钱方面,暂定每天三十文吧。你可以设立一个奖励制度,做得好的,可以增加一些奖励。”
  利益捆绑,永远都是最有效的,他要将杨家屯的大部分人,都捆绑到精盐生产销售的利益链条上面来。思想教育是一大利器,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基础的利益也是不能忽略的。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别人才能死心塌地的给你卖命。
  杨锐锋自然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想了想说道:“会不会太少了一点?”
  他也是老好人,觉得自己赚取的差价实在是太大,就想多给乡亲们一点。
  张准缓缓的说道:“差不多了,以后慢慢加。”

  三十文每天,相当于一个月一两银子,对于贫穷的军户们来说,算是不错了。一下子不能给得太多,否则,欲壑难填。起点定的太高,以后就不好循序渐进了。精盐现在可以卖到一百五十五文每斤,利润极高,但是随着出货量的增大,这个价格肯定会降下来的。
  几个人商量一下,决定由杨凯德出面,请几个乡亲来帮忙,主要是负责收购柴火,搬运私盐等工作,每个人每天的工钱同样是三十文,相当于每天三斤粮食。另外,每天还管两顿饭,这样又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有这样的好事,乡亲们自然趋之若鹜,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个人,护卫队的骨干亲属都在其中。
  杨锐锋对工人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就派遣他们到毛家屯去购买柴火去了。在浮山所的九个屯里面,毛家屯距离崂山最近,打柴是最方便的。无论是干柴还是木炭,存量都很大。每百斤柴火,只要十几文钱,便宜至极。十几个乡亲,来回挑了两转,总共挑回来上千斤的柴火。
  三月十八,杨家的粗盐提纯,正式开始了大规模的操作。
  张准选择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地,先用泥砖堆砌起十五个大灶,然后架起了十五口大铁锅。十五口大锅同时开工,热气沸腾,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口大锅每个白天可以提纯十斤精盐左右,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杨锐锋提纯出了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精盐,装在箩筐里面。

  晚上,黄氏娘家的四个侄子也到了。这四个生力军的加入,主要是负责晚上的提纯,通宵工作。精盐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人愿意暂停,哪怕是通宵都要干活。一晚上,大灶的火都没有熄灭过。到第二天早上,三百斤的精盐,新鲜出炉。
  这些精盐要送到即墨县城去,自然少不了张准的护卫队。张准当即派遣杨致远、杨千强和郝林勇,带领三十名队员,护送这三百斤精盐上路。三十人护送,差不多了。至于留在杨家屯的五十人,在张准的指挥下,保护杨家屯的安全,也足够了。
  挑着三担盐前往即墨县,速度自然不会很快。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杨锐锋等人才从即墨县回来。这一次,他们的确是大收获了。上次那个盐商爽快的收下了所有的精盐,价格还是每斤一百五十五文。三百斤的精盐,足足卖了四十六两银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