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第42节

作者: 佟佳明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9-25 12:47:19
  7、历史上的贤宦
  在这里我还想和诸位聊一聊历史上的贤宦。太监在人们的印象中,通常是奸佞的代名词,秦有赵高,明有魏忠贤,清有安德海。但历史上也不乏贤宦,唐有高力士,后唐张继业,明有郑和、张敏,清有寇连才。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看看他们的事迹吧。
  唐之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明之张敏。
  张敏(1434年-1485年),字太德,或字辅德,明朝宦官,福建省同安县绥德乡翔风里十七都(今金门县金沙镇青屿社)人。
  《明史 列传第一》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敏,同安人。

  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派充到内廷书室看护藏书。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纪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该宫女心生恻隐,不忍下毒手,便谎报说纪氏是“病痞”,并未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佑樘一直被偷偷地养到六岁。这孩子一藏六年,在一众宫女宦官的合作下,将万贵妃全然蒙在鼓里。一次张敏在替皇帝梳头发时,大胆说出了真相,怀恩在旁证实,成化皇帝喜出望外,立即召见;纪氏替他穿上小红袍,嘱咐他见到堂上留须者,便是他的父亲。小皇子当时六岁,头发从未剪过,长发垂地,来到堂上,走上去便投入了成化皇帝怀中。小皇子十分乖觉,见到宪宗即叩首称父亲。成化皇帝高兴极了,抱着他说:“这孩子像我!”就此认了这个孩子。宪宗随即传喻内阁,告知皇子出生之事并大赦天下。万贵妃闻讯哭得死去活来,恨得牙根紧咬,发誓报复并很快下毒手害死了纪氏。

  假如太监张敏不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不是为了皇帝继承人大事,不是动了恻隐之心,不是冒死保护幼小生命,也就没有了明孝宗,明朝的历史也会就此改写。《明史》记载张敏在呈明明宪宗此事不久后,怕万贵妃报复吞金而亡,但是在《同安县志》与《金门县志》中,记载张敏是在成化乙巳年(1485年)逝世。
  清之寇连才。
  寇连才(?-1896),直隶昌平州(现在的北京市北郊昌平一带)人,十五岁入宫,在梳买房为慈禧梳头。寇连才生得聪明能干,慈禧挺喜欢他,升他为会计房太监。寇连才为人正直,由于在慈禧身边做事,对慈禧所作所为耳闻目睹,深有感触,因此,出于正义感和对国家的热忱之爱,他屡谏太后,希望她以国事为重,慈禧十分喜爱他,对其所谏,只当是小孩子不懂事所为,“虽呵斥之,亦不加罪”, 不久,慈禧又提升寇连才当了奏事房太监,派他去伺候光绪皇帝,实际上是叫他监视光绪的行动。寇连才虽受慈禧恩宠,但并不因此而迎合慈禧,在此后一两年的时间里,寇连才目睹慈禧独揽朝政,虐待光绪,杖打珍、瑾二妃,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贪图享受。寇连才十分不满,并深为国事而“忧之”。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寇连才刚满十八岁。为了说服慈禧改弦易张,他在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后,决定向慈禧进谏。一晚,慈禧刚刚放下幕帐,准备休息,寇连才突然跪到慈禧床前,痛哭不已。慈禧 “揭帐叱问”, 寇连才道:“国危至此,老佛爷即不为祖宗天下计,独不自为计乎?何忍更纵游乐,生内变也!”,慈禧以为他小孩子又犯痴,便不肯听其下言,将其叱退。寇连才规劝太后的决心早已下定,此次进谏未成,便决定冒死再谏。寇连才请了五天假,回老家与父母兄弟诀别,并把自己写的一本宫中见闻送给弟弟。返回皇宫后,他把自己平时积蓄的银钱财物分送给小太监。二月十五日,他学着王公大臣的样子,上了一道奏折,共有十条:请归政皇上;请勿再修圆明园以幽皇上;请止宫中演戏;请废颐和园;请准皇上回宫办事;请革李鸿章的职;请续修战备与日本决战,等等。最令人惊奇的是最后一条,说皇上至今还没有生儿子,请仿照古代尧舜的做法,选择天下最贤德的人,立为皇太子。奏折虽然内容不合体统,话语土里土气,但都是人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奏折送上去,慈禧阅后火冒三丈。但转念一想,其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一个小小的太监何能有此见识,便怀疑有人在其背后怂恿,于是她把寇连才召来,拿起奏折在他眼前晃了晃,质问道:“此折,尔所为,尔为人使?”寇连才斩钉截铁地回答:“乃奴才所为也。”慈禧还是不信,命其背诵。寇连才见有机会,便毫不迟疑,将心中积压多时的话和盘托出,他慷慨激昂、言辞恳切,所言竟与奏折几乎一字不差。慈禧确信是他写的无疑了,便说:“尔不知祖制,内监不准言政事乎?”寇连才当然知道,他理直气壮地答道:“知之。然事有缓急,不敢依成例也。”慈禧本来很喜爱寇连才,以为他年幼无知,经过一番教训就免他一死,进而威胁道:“尔知此有死罪乎?”寇连才早已视生死于度外,毫不畏惧地回答:“知之,拼死而上也。”慈禧见他至死不悔,骨头这么硬!遂摆出一副悯天忧人的姿态,长叹一声说:“既如此,不怪我太忍心矣。”慈禧即命人把他交送刑部,照例处斩。

  寇连才被绑赴前门外菜市口刑场。他大义凛然,把自己带着的一块玉佩及金表赠给来送行的同事,又把手上戴着的一只碧玉戒指摘下来赠给刽子手,微笑着说:“费心从速!”随后从容就死,神色不变。在场的人,无不为他伤心落泪,哭泣声连成一片。这一年他才仅仅十八岁。寇连才是清末内监中唯一关心国家大事,敢于冒死哭谏的忠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