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妖怪档案——1000余种古妖资料详考》
第33节

作者: 虫离先生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景生听了这话,如同挨了一记闷棍,手脚冰凉,万念俱灰,他就是倾家荡产,也绝对买不起万颗明珠,老太太这话,无疑是叫他死心的表示。他强作欢颜地辞别了老太太,一步懒似一步回到家里,坐在书案之前,茫茫然提起笔来,良久低头一看,满纸波磔,尽是那女郎的名字。他心中愁苦,无以宣泄,而刻骨的相思,亦不能排遣,于是精神恍惚,眠食俱废,倏忽经旬,便一病不起了。请郎中来看,都道:“别的病医得,相思病无药可医。”景生听了,恍如未闻,唯有睁着一双空洞的眼睛望着帐顶,喃喃自语而已。

  鲛人每天进来伺候,眼见往日丰神俊雅的翩翩公子,日复一日的憔悴下去,而今瘦骨支离,虚弱地裹在被子里,也不禁恻然。景生斜眼看见鲛人,勉强一笑,露出一口森森白牙,示意鲛人坐到跟前。主仆相对沉默半晌,景生忽然吃力地叹口气道:“‘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我为倾心之人而死,死亦无悔,只是你,”他握着鲛人的手道:“可怜你海乡千里,孤苦无依,人间如此险恶,我死之后,谁来看护你?”

  鲛人见景生垂死之际,仍在为自己担心,感动之余,想起过去景生对待自己的种种包容,种种照拂,忍不住悲从中来,抚床大哭,眼睛哗哗涌出无数晶莹的珠子,噼里啪啦掉了一地,乱跳乱滚。景生听见声音有异,侧头一看,黯淡的眼睛倏地光彩大放,高呼道:“我有救了!”一把抓着鲛人的胳膊哈哈大笑:“我真是蠢,竟然忘了‘鲛人泣珠’!”鲛人见他大悲大喜,状若癫狂,有些害怕,收泪问道:“相公为何发笑?”原来景生遭老太太苛索一事,从未对人提起,鲛人对景生的病因一无所知。景生笑道:“你这副眼泪,真是我的对症良药。”当下将如何初见女郎,为之倾倒;如何上门提亲被那老太太刁难峻拒,前后始末,一一具告。

  鲛人没想到自己的眼泪能为主人纾解心结,欢天喜地,将满地的鲛珠拾取到盘子里,伸出圆圆的手指数来数去,却离万珠之数尚差不少,转而抱怨道:“相公也真是,见了珠子就大喊大叫,何不忍耐片刻,容我尽情一哭,说不定就够数了。”
  景生尴尬道:“那…能否为我再哭一场?”
  鲛人道:“鲛人的眼泪,都是由衷而发,我们学不来人间虚伪之辈的假哭假笑。方才的悲伤情绪被相公破坏了,现在哭不出来。”
  景生颓然苦笑,忧郁之色,复现于眉角。鲛人不忍看他这个样子,沉思片刻,道:“小人内心另有一件伤怀之事,且待我明日登楼望海,为相公筹满余珠。”
  翌日一早,景生不顾家人阻拦,挣扎着起身,带同鲛人登上望海楼头。海风猎猎,排窗而入,鲛人凭栏眺望,见故国咫尺,却不能归去,那积压已久的思乡苦涩,催肝断肠,猛然爆发出来,忍不住放声大哭。景生忙捧了一口大碗在下面接着,只见鲛人的泪水离目成珠,倒豆子似的琅琅而下,晶光跳掷,须臾积了半碗,大喜道:“差不多了,够了,够了!”鲛人哭道:“我太伤心了,停不下来!”泪雨涟涟,越发凶猛。这一哭直哭到他皮肤发红,浑身抽搐,泪水彻底哭干了才渐渐止住。

  景生见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疲惫不堪,心里好生过意不去,搀起他的臂膀将要下楼,鲛人恋恋不舍地回首一瞥,那东方海天相接之处飞起万道霞光,欢呼道:“赤城霞,赤城霞!相公你看,看见那十二座蜃楼了吗,原来今天是三公主出嫁之日!”
  景生诧异看去,只见半轮红日,万点金鳞,火也似的一片朝霞,此外毫无异状。鲛人满面喜色道:“公主出嫁,我的驱逐令解除了!”他突然退开几步,脸容肃穆,对景生摆了一个古怪姿势,景生记得,这是鲛人一族的大礼。鲛人道:“相公恩德,永世难忘,前途万望珍重,鲛人要回家了。”说罢耸身跃出窗阁,像一只投林飞鸟,跳入咆哮拍岸的海潮。
  景生怔怔地捧着那口玉碗,心里不辨是何滋味,粒粒鲛珠,精光耀目,仿佛犹自带着大海深处的温度。
  景生二度登门,老太太并不如何诧异,别有意味笑一笑,便肃客奉茶。景生却没有这样沉得住气,开门见山地捧了明珠出来,重提纳聘之事。老太太淡淡看了一眼那小山似的珠玑,笑道:“小相公真是痴情种子,昔日万珠之言,不过试君之诚,难道老身当真无耻到卖女儿么?”
  景生还道她又改口,急道:“小生依诺办齐了万颗明珠,阿母可要言而有信!”

  老太太笑道:“有情有义,万珠难敌。相公一往情深至此,小女嫁给相公为妻,老身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明珠一粒不取,悉数退还给景生,却选定花烛之期,由景生纳采委禽,娶了那名为万珠的女郎为妻。
  婚后夫妻私语,景生提起当日被岳母刁难的狼狈,万珠吃吃笑道:“都怪世上狡诈虚伪之辈太多,人心鬼蜮,阿妈才出此下策,故意强人所难,试探夫君的诚意。其实阿妈这些年来安贫若素,万珠于彼何加焉?”景生喟然而叹,对妻子讲述了鲛人的故事。一年之后,妻子诞下一子,取名梦鲛,以纪念这奇妙的天作之缘。
  鲛人并非人鱼,此辈形态、习性,更像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人”,这是因为鲛人的原型,或者说鲛人的真相,实则正是一个古老的人类族群。
  鲛人真相的秘密,隐藏在《山海经》中。《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了一个名为“雕题”的神秘国度: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胸国,皆郁水南。”
  今天流通的《山海经》版本,只是提到了雕题国的名字,并未展开铺叙。而最著名的《山海经》研究者、东晋训诂和术数大师郭璞,在为《山海经》作注时,却发现了这个国度与鲛人间的惊人联系:

  “雕题: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
  这句话首先解释了“雕题”二字的含义:“雕”指文身,“题”指额头,所谓“雕题”,是指中国南方一些原始部族,在面部和身上文下鳞片状文身的习俗。接下来,郭璞补充说,这些崇尚遍体文身的人所组成的族群,就是雕题国,同样也是鲛人一族的原型。
  文身之于一些沿海而居的古老部族,比如古越人而言,是像中原人穿衣着履一样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古人认为,鳞片状的文身是一种伪装,可以让他们看起来像蛟龙,当他们下水捕鱼的时候,这层伪装能够骗过蛟龙,避免被其攻击。
  上古时代,工具简陋,沿水的居民终生从事捕鱼,难保不出危险。伪装式的文身就是他们的精神保障,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与自然相连的力量。信仰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为文化,而各个部族对于文化的不同理解,造就了千差万别的文身形式,其中雕题国的文身方式别具一格,他们的文身遍布全身,连额头和面部也刺有花纹。实际上直到近代,海南黎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间,依然保留着与之类似的“绣面”习俗。凑巧的是,海南和广东号称“珠翠之地”,自古盛产珍珠,海口市一带甚至曾直接被命名为“珠崖”,也许在数千年前,这里正是雕题一族的故乡。流光溢彩的珍珠,吸引着中原商队,不远千里前来寻宝。但在文身之俗尚未见于中原的上古时代,中原来客进入这片陌生的异境,看见遍体文满鳞片的雕题人,用难以置信的高超技术潜入大海采贝拾珠时,恍惚间难免生出来到了神话国土,接触了神话生物的怪诞感觉。他们满载着珍珠回到中原,即使是用最朴实的语言,不加修饰地叙述见闻,听众也很容易把“鳞片状文身”误认作鱼鳞,如此以讹传讹,天南沿海的文身采珠者,终于被神化成了住在海洋深处、生有鱼鳞的泣珠鲛人。

  郭璞的揭秘,并不妨碍鲛人神话继续传承。浑浊的世俗,需要梦的澄清,无数人仰望星河的时候依然相信,就在此时此刻,某个遥远朦胧的未知世界,大海深处,夜色清冷,正有鲛人像他们一样,昂首苍穹,对月流珠。
  文献资料:
  西晋.张华《博物志》
  东汉.郭宪《汉武洞冥记》:“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清.沈起凤《谐铎·鲛奴》
  《汉书·地理志》:“文身断发,以避蛟龙。”
  刘咸《海南黎人文身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第16期,1960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