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妖怪档案——1000余种古妖资料详考》
第29节

作者: 虫离先生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7-21 11:00:17
  三.人鱼
  人鱼,顾名思义,是半人半鱼的水生怪物。中国的人鱼传说,渊源古老而蔚为大观,仅《山海经》一书记载的人鱼至少就有五种之多,其中固然包括因为叫声像人而被称为人鱼的大鲵:
  “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鲵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更多的则是长着人面鱼身的真正人鱼。这些人鱼又各有区别,比如九尾狐出没的“青丘之山”有种人鱼,名为“赤孺”:
  “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还有海生的人鱼,名为“陵鱼”,陵鱼生有人类脸孔,四肢俱全,手脚与人无异,身体呈鱼状: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人鱼甚至建有部族或国家,训诂学者郭璞考证说,该族人胸部以上为人,胸部以下尽是鱼身,本该长脚的部位长出了鱼尾,可见其形象又与陵鱼不同: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山海经》作为上古异典,修撰者博学识几,六合之内,各种怪物秘辛无不知晓,因而可以作如此细致的区分。百世以降,妖界渐次邈远,识妖的术士隐没凋零,妖怪的名字亦漫漶不闻,后人再见到人鱼时,通常只是统称为人鱼而已,至于到底是“赤孺”还是“陵鱼”,那都无从分辨了。
  《山海经》之后古籍所载的人鱼,大部分提到了明显的女性特征,一位唐朝诗人用细腻的笔法描绘沿海居民捕获的美人鱼说: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这位诗人游历东海之滨,见到许多独身生活的人家豢有人鱼。人鱼体长与人相若,全身肤如白玉,鱼体部分未生鱼鳞,容貌婉娩,长发过腰,只看上身,宛然是个柔美迷人的姑娘,即使雄性人鱼,面貌亦如女子般姣好,临海鳏寡多养来排解寂寞。据称人鱼十分温柔驯顺,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会伤人。
  宋代以后,人鱼的见闻有加无已。北宋初年,有位姓查的待制官出使高丽,向晚时分在一座岛前泊船,遥望滩涂之上,去海数百尺外卧着个女子,肩背袒露,鬓发纷乱,仿佛奄奄一息。官员带同水手随从上前一看,面露诧色,命水手用船篙担起女子,小心地扶回海里。水手这才发现,这女子背上生有一道红色的短鬛,自颈项而起,沿脊直下,有如龙鬃,下身却拖着长长的鱼尾。入得海水,女子回醒过来,向那官员连连行揖,没入波涛而去。官员警告那些被迷得神不守舍的水手们说,此物就是人鱼,天性妖媚,最能惑人,今后行船若遇上了,务须留神提防。

  两宋时期,随着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海船越来越频繁地深入更远的海域。远洋航行,风险倍增,海客的生死安危,很大程度系于天命,因此航海的避忌日渐繁杂,船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务求谨小慎微,以避免触犯各路鬼神妖怪。恐惧支配下,海妖的威胁,也变得比前代更真切、更严峻,唐朝人对待人鱼的包容浪漫,到宋季以后,大打折扣,大约也正是从这时起,人鱼背上了“不吉”之名。

  宋代一些术士把人鱼说成是“年深人魂之精”,是游魂所变化的妖精,能向人吐射毒水,中者立死。同时由于其惊人的美貌,世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人鱼拥有魅惑和诅咒的妖力,会妨害航船安全。此说在南洋贾客中流传甚广,旧日广东地区传言说,海生的人鱼,雄性的是海和尚,雌性的叫“海女”,二者都是不吉之物,深为航海者畏忌。每次启航之前,船上负责掌握航海罗盘、引领航向的“火长”都会在“祭海”仪式上向海神祝祷:“勿逢海女,勿见人鱼”,祈求海神保佑,千万不要碰到人鱼。倘若不幸碰到了,必须立即设法驱逐,坚决不能让这些怪物靠近船只。

  不过也有例外,广东新安大鱼山、南亭老万山一带的海域,徜徉着一种名为“卢亭”的人鱼,是安全无害的。卢亭模样怪陋,身上遍生绒毛,瞳目金黄,尾巴很短,十分胆小,见人即逃,所以也根本毋庸驱逐。旅途寂寞的水手反倒会捉一些雌性卢亭与之嬉戏,据说卢亭善解人意,虽不能言语,而时时微笑,不失温柔,相处日久,亦能学着人类的样子穿衣吃饭。水手们也不会加害卢亭,待到航程临终,纵之归海,卢亭自会溯波而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