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50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1-23 10:00:16

  阿大王恭
  也该桓家衰落,公元389年,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桓石虔死了,桓家后继乏人。主管吏部的司马道子任命王府长史王忱接任,管辖荆州、益州和宁州。
  王忱字远达,小字阿大,王国宝的弟弟,但和王国宝有云泥之别。“后起之秀”的典故便是指他。
  王忱小时候,常到舅舅范宁府上玩,有一次在范府遇到东吴名士张玄。当时王忱还小,张玄已经成名。东晋崇尚清谈,范宁让王忱和张玄交谈,张玄早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谈谈。张玄年龄比王忱大,自然希望王忱先打招呼,端端正正坐着等候。不料,王忱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失望而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吴中之秀,你怎么不和他说话?”王忱笑道:“张玄如果真心相识,完全可以来找我谈嘛。”范宁赞道:“风流隽望,真后来之秀。”王忱接口应道:“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后来,张玄果然去找王忱谈。

  我们现在读来,舅舅和外甥互相吹捧挺肉麻,其实另有原因。在东晋,门第等级森严,王忱小小年纪能够在东吴大名士面前保全中原大姓的面子,是以范宁赞赏有加。
  门第、名气、才干,王忱出任地方大员,谁也说不出什么,人们唯一担忧的是王忱的性格。王忱自恃才气,性情高傲,放酒诞节。他不是一般嗜酒,嗜得厉害。
日期:2009-11-23 10:01:39

  魏晋以来,不拘礼法,任性放纵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怎么才能使任诞狂放、蔑视礼教的行为浑然天成,让统治者、道学家们挑不出毛病来呢?那就是纵酒!酒后乱性,我喝多了,记不得做过什么,说过什么,你们怎么怪我啊!象竹林七贤的阮籍醉后睡在邻家美妇身侧,还有脱衣裸形于屋中的刘伶,“日夕酣歌为事”的孝武帝与司马道子,“痛饮酒”的王恭,三日仆射周伯仁等等的“方外之人”实在太多。

  王忱也是醉鬼一个。他说过:“ 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什么意思呢?说我三天不喝酒,就觉得身体和精神不再亲近,肉体找不到灵魂。酒喝大了,要么连月不醒,要么赤身裸体到处走。
  有一个典故,太过搞笑,如果放到今天的网络上,点击率准能突破吉尼斯记录。一个朝廷大员,军区司令员兼三个省的省委书记,当岳父家办丧事的时候,王忱喝醉了。岳父全家正悲伤恸哭,王忱领一大帮子宾客,披散头发,赤裸身体,互相挽着膀子,围绕棺材转三圈,扬长而去,算是吊丧了。
  荆州控制在司马道子手里,孝武帝想到江淮地区,王忱任职荆州第二年,孝武帝任命王恭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青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京口即今镇江,管辖江苏一带。
  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宁,孝武帝皇后王法慧的兄长,当朝国舅,亦出自高门士族,太原王氏。
  王恭之王氏非齇王世家,是另外一支太原王氏,两族是远亲。王家世代与皇帝联姻,出过两任皇后。
  王恭“少有美誉,清操过人,”是东晋时代著名的名士,读书不多,曾有过一句名言,以画龙点晴之妙解释了何谓名士风流:“名士不必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王恭讲得坦率,名士不需要什么才华,只要不工作、会读诗、常喝酒,当然必须经常喝醉。
日期:2009-11-24 19:36:31

  王恭天生美男子,有人称赞他容貌时说:“濯濯如春月柳。”东晋名臣、与刘裕一道起兵反对桓玄的孟昶,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京口家中透过篱芭间隙曾经窥见王恭在漫天轻舞的雪花中乘高舆、披鹤氅裘的风姿,叹息道:“此真神仙中人!”
  孝武帝既打压士族,又要依靠士族,王恭因其外戚身份得以青云直上。初入仕途时被聘为著作郎,王恭自负才地高华,对人说:“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
  东晋南朝人喜欢吹牛,这是一种风气。高门士族的人经常吹牛,怕人们看不起他们。
  小官、工作累的官,世家大族不屑做,王恭推说有病。朝廷只得改任吏部郎,就是王国宝想干的角色。后来做到丹阳尹,丹阳尹的官职很重要,丹阳郡辖京都建康,拿到现今社会来讲,大体相当于北京市委书记。
  王恭忠于孝武帝,处在司马道子对立的阵营,这从他与王忱的交往中看得一目了然。
  王恭与王忱自小交好,是一对光屁股玩大的朋友。有一次,王恭从会稽老家回到建康后,王忱去探望,看到他坐在一张六尺长的竹席上。会稽盛产竹席,王忱以为他从东边过来,一定有多余的席子,便要了一张。王恭二话没说,王忱走后,派人把那张竹席送过去,自己坐草垫上。后来,王忱听说这事,非常惊讶。王恭回答说:“我平生无长物。”我没有多余的东西,可见两人的交情。
  王恭去会稽扫墓,王忱特地赶来拜墓,王恭又去回看他,两人秉烛夜谈,难分难舍。父亲王蕴对他说:“恐怕阿大不是你的朋友。”王蕴的预见成为现实,孝武帝与司马道子主相之争,演化为两大高门士族太原王氏之间的斗争。
  袁悦之事件发生后,王恭力主杀死袁悦之,与司马道子集团交恶,王恭与王忱朋友反目。
日期:2009-11-24 19:37:30

  《世说新语》载了一则故事反应出二人已水火不容。两人曾经一起在左仆射何澄家作客,王恭当时是丹阳尹,王忱受任荆州还没赴职。喝着喝着起了矛盾,王忱劝酒,王恭不肯喝,王忱就强逼他喝,局面失控,两人都火了,各自绕起裙带就要动手。
  王恭府里有近千人,全叫到何澄府,王忱的家想必离得远,跟班虽少,也叫到跟前,双方这意思就要大打出手。何澄敢紧站到两人中间苦劝,好歹散了。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评了一句话:“所谓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其实,两人不是真心反目成仇,实在是各为其主。关系破裂之后,王恭还时常想起王忱,一日清晨看到晨光中闪动的露水打湿初吐嫩芽的新桐时,触景生情道:“王大(王忱)故自濯濯。”濯濯形容光泽闪耀的样子。
  担当江淮重任的王恭能够抑制司马道子集团的势力吗?孝武帝在任用王恭的问题上曾经征求过智囊王雅的意见:“我准备重用王恭和殷仲堪,你看怎么样?”王雅明确回答道:“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仲堪谨慎检点,文章道义著称于世。然二人皆严峻狭隘,自以为是,而且缺乏干才谋略。若委以方面之任,天下太平无事可以忠于职守,一旦有事,一定会成为祸乱的根源!”
  王雅的话不幸言中,孝武帝死后,王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成为东晋末年军事战乱的罪魁祸首,那么殷仲堪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