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48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1-20 19:57:38

  人类为什么要有婚姻,为了身体的快感?还是相依相助,更好的生活?原始社会没有婚姻,但要做爱,一切都是为了繁衍后代,女人的美与丑、富与贫要搁到第二位上。封建时代重男轻女,那是由生产力水平低下决定的,人老了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不靠儿孙靠谁去?
  司马昱盼子心切,当天晚上同房。相面先生真够准确,昆仑女一连生下两个儿子,老大司马曜,老二司马道子,她自己有了好听的名字“李陵容”。不过,即使司马昱登上帝位,李陵容也没有名号,直到司马曜即位,才被尊为淑妃,慢慢进为贵人、夫人、皇太妃,最后做了皇太后。
  一个“菲佣”成为中国的皇太后,不能不说这是一段“丑小鸭变天鹅”的传奇故事。
  司马曜继承皇位之路更加艰辛。简文帝是汉献帝之类的人物,他的身边有个曹操,手握军权的大司马桓温。
  简文帝做皇帝不到一年病倒了,临死不敢决定身后事,一日一夜四诏桓温。而近在姑孰(今安徽当涂)的桓温没有来。桓温是性情中人,不会象曹丕那样去逼迫皇帝,希望简文帝认清形势,主动禅让帝位。

  东晋王朝的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是高门士族共同的江山。江左王、谢两大门阀士族默默达成一致,力保司马矅继位。王彪之、王坦之和谢安顶着压力,火线册封司马曜为太子,11岁的司马曜登上帝位。
日期:2009-11-20 20:03:38

  司马曜屁股没等坐上龙椅,道教领袖、彭城人卢悚率三百敢死之士攻入皇宫,矫称太后密诏,拥戴被桓温废掉的海西公司马奕复位,自云龙门杀进宫廷,抢夺武库中的兵器造反。禁军听说旧皇帝回来了,一时间不知该听谁的。好在忠于皇帝的一批军官进入宫中诛杀卢悚和他的党羽,孝武帝渡过第一道劫难。
  叛乱刚过,大司马桓温率军开到建康,大陈兵卫,向晋廷示威。朝野风传桓温将篡位,多亏谢安和王坦之多方周旋,桓温未能如愿,孝武帝躲过第二厄。
  苻坚百万大军临江,乌云压顶,仿佛江南小朝廷行将崩溃。在谢安、谢玄镇定自若指挥下,年青的皇帝取得淝水战争空前胜利,渡过三难。

  淝水战后的东晋,谢安、桓冲、谢玄、桓石虔、朱序、刘牢之等时贤名将群星闪烁,朝野上下寄希望于这位中兴之主借淝水大捷,“西逾剑岫而跨灵山,北振长河而临清洛。挂旆天山,封泥函谷。”
  踌躇满志的司马曜没有北伐中原的意图,而是准备完成东晋累代君主所没有完成的事业,加强皇权。
  东晋是中国历史非常奇特的时代,北方胡族入侵,迫使中原的汉族豪强率领宗族和普通老百姓渡过长江,躲避战乱,这就是西晋末年著名的“衣冠南渡”。
  在渡江豪强与江东士族共同帮助下,晋朝复国,豪强势力进一步壮大,形成门阀士族。如同我们现代经常把历史悠久的足球俱乐部称之为豪门,再如武侠小说中描绘的世家。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登基称帝的那一天,竟然拉着名士王导的手要共登皇座,由此开启东晋百年门阀与皇权共治国家的格局,时称“王与马,共天下”。高门士族轮流掌权,皇帝成为他们的傀儡。
  孝武帝立志改变君权旁落的局面,任用同母弟弟琅琊王司马道子参政,收回高门士族把持的朝廷大权。
  上天再次眷顾司马曜,淝水之战后,桓冲、谢安、谢玄、桓石虔等重臣先后死去,盛极一时的桓、谢两家后继乏人,陆续交出荆州、江淮地区的军政大权。司马道子总揽军权,东晋朝的大权真正回到司马皇族手中。一改东晋建国以来,琅琊王氏、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高门士族轮流把持朝廷的局面,皇权得到振兴。
  正是由于孝武帝大力伸张皇权,门阀士族对孝武帝充满敌意,“晋祚尽昌明”的谶语不径而走。

  孝武帝依靠皇族及外戚的力量巩固皇权,高门士族同样借助皇族和外戚的力量进行反击,东晋王朝的内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内乱的焦点竟然集中在一个尼姑身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