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道场》
第54节

作者: 蛇从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深渊对面,道路贴着深渊和岩壁之间,只有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小路,并且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其中还有几个断裂的空出,鲜于刘光勉强跳跃过去。
  这段路途漫长,走了几乎三个时辰,但是鲜于刘光和刘三娘心中较劲,一定要把这一段路走完,才肯歇息。走到了三个时辰之后,这条路总算是拐进了一个岩壁内的裂缝。
  裂缝狭窄,鲜于刘光只能把刘三娘放下,两人在狭缝中挤过去,好在狭缝并不长,穿过之后,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岩洞,岩洞几乎有数百丈方圆大小,中央有一个小小的道观。
  而两人把整个岩洞大厅看清楚了之后,都同时深吸一口气。
  他们看见,岩洞大厅的地面,围绕着道观,全部是一具具木头人俑倒在地上,越是靠近道观,人俑越多。
  而这些人俑都穿着盔甲,手里拿着武器,并且还保持着与人类士兵重伤待毙的姿势。这绝非是人有意把人俑摆放成这个样子。
  44 南宋四大道场第三篇钓鱼城

  之四十四:太行古道三续
  鲜于刘光和刘三娘两人从这些人俑的尸体—场景就是一个战斗之后的场面。鲜于刘光说:“这些木头人俑,没有火烧的痕迹了。”
  刘三娘回头看了看,“如果这些木头人俑不是故意摆放成这个样子,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
  鲜于刘光听了,身体战栗一下,脚下踉跄,踢到了一个木头人俑,人俑的脑袋翻转过来,雕刻的五官正中,被劈斩开一个巨大的裂口,几乎把木头头颅分为两瓣,鲜于刘光弯下腰,把头颅拿起来,“看到了吗?”
  “看到了。”刘三娘用手指伸到了木头头颅的裂口之中,裂口之内,有大大小小无数的齿轮和机括,大的也有一寸见方,小的齿轮几乎只有米粒大小,上面密密麻麻的小齿,细如发丝。
  “还有一种可能,”鲜于刘光说,“你听说过万仙大阵之前,道家有一流派,善用木甲术,比如在终南山仙去的卧龙任嚣城,就是木甲术的高手。”
  “没有听说过,”刘三娘回答,“你是说这些木人,都是任嚣城所留下?”

  “任嚣城擅长的是木甲机关,而这些木头人偶,是木甲术的另一个派别,偃师术,”鲜于刘光说,“使用这个术法的门人十分隐秘,每一代都没有名字流传,历代门人都自称偃师。”
  “偃师我倒是听说过,”刘三娘说,“郭守敬在一次家宴上说过,木甲术他能探寻其中究竟和道理,虽然机关精妙,变换万端,但是终究是有迹可循。只是偃师…郭守敬也说,他无法想象,古人是用了什么手段,把木头内安装机括,把死物变成了活动的木人。”
  “李志常掌教说,在万仙大阵之前几百年,蜀地一个偃师,弑杀了蜀王,用了一个人偶傀儡替代蜀王,竟然掩饰了十几年,无人察觉,可见偃师术手段的高明。”
  “如果这些木头人偶,都是活物士兵,”刘三娘闭上眼睛,开始说:“这些木头士兵在古道洞穴外的湖泊开始进攻,而古道里的术士在古道入口到地下深渊吊桥上布置了火焰防备。木头人偶士兵一定是偷袭进入…”
  “为什么是偷袭?”鲜于刘光问。
  “因为古道内的术士匆忙之间,没有时间去损毁吊索桥,吊桥被焚毁,并不是驻守古道术士所为,而是带着火焰的木头人偶通过吊桥的时候,点燃了吊桥。在这个过程中,木头人偶士兵一定用了某种方式,隔绝火焰,导致镇守古道的术士的火攻失去了威胁,接着木头士兵就全部进入到了这个地下的宫殿。”刘三娘指着前方的道观,“那个术士,退无可退,只能回到这个道观内,他的法术一定十分高强凌厉,但是他只有一人,最后让木头人士兵攻击到了这里。”

  “那是一个什么前辈呢?”鲜于刘光叹口气,“这里一定也是万仙大阵同时期的一场争斗,一方是阻隔古道的术士,一方是驱动偃师术的术士。到底谁胜谁负?”
  “如果已经推测不到了,”刘三娘摇头说,“木头人士兵如果战胜,就会顺着古道离开,战败的话,那就尽数倒在这里。不过你说的那个镇守古道的术士,如果不出所料,现在应该还在这个道观内。”
  两人边说话,边走到了道观跟前,两人看着道观,道观很小,只有一个小殿,牌匾上只有一个字:“智”。
  鲜于刘光和刘三娘相互看了一眼,都不明白这个“智”字,到底代表了道家内哪一个门派。两人推开了小殿的门,看到殿内,横七竖八全部都是绳索,悬浮在空中。刘三娘伸手触碰了一下其中的一根绳索,立即传来一阵铃铛的响声。铃铛的响声在寂静的地厅内十分清脆,随即一声隆隆的巨响传来,两人回头,看见地厅内,一个巨大的流星锤在道观外旋转,流星锤掠过鲜于刘光身前,鲜于刘光立即后退,推进了道观之内,触动了更多的绳索,铃铛声连绵不绝,鲜于刘光和刘三娘看着外部,地面上突然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利刃,然后无数的飞刃纵横交错在地厅内飞过。

  现在两人都看明白了,这些木头人偶士兵是如何被这里精妙的机关击败。外部的木甲术机关持续了一炷香的功夫,才慢慢的结束。
  刘三娘抽出鲜于刘光随身的宝剑,把殿内的绳索尽数斩断。鲜于刘光说:“看来这个古道,在当年,是木甲术和偃师术的交锋,木甲术的后人和偃师术的后人,分别投奔了铲截两宗,在这个古道内,厮杀了一场。”
  “而这个古道,可能也是两宗之间交锋胜负关键的所在。”刘三娘看着殿内,“可惜我们晚生了几百年,错过了这些道家宗师之间的辉煌。”
  “即便是真的生在了那个时代,”鲜于刘光笑了笑,“以我们的本事,一定是万仙大阵中第一批被杀死的无名之辈。”
  “鲜于先生,看来你很庆幸生在了如今,”刘三娘笑着说,“钓鱼城缺你不可,成就你成为道家抵抗蒙古大军的英雄。”
  鲜于刘光早就对刘三娘的刻薄不以为意,拨开垂在小殿的绳索,看到了一个穿着道袍的人影盘膝打坐在小殿的一个蒲团上。

  “看来木甲术的术士还是败给了偃师术,木头士兵通过了古道。”鲜于刘光说着话,把六三年放到了地下,拱手对这个已经故去的术士作了一个揖,“前辈,无论是你是否铲宗,截宗,都是先辈高人,晚辈鲜于刘光给到此。”
  刘三娘却指着这个道家前辈说:“不对,你看仔细了。”
  鲜于刘光提醒之下,再去查看,发现这个道家术士的脸庞僵硬,开始本以为是失去多年,尸体不腐朽,脸庞焦黄的模样,可是这才看明白了,这个道家术士的脸孔上,有丝丝的木纹。
  刘三娘立即用手去触碰术士尸体,尸体上的道袍历经几百年,被刘三娘的手指触碰后,立即分崩离析,整个术士的身体露出,确确实实的是一个木头打造的人形。
  鲜于刘光和刘三娘大惊,两人迟疑了很久,刘三娘才说:“难道偃师术的木头人,能够达到与真人术士一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