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宋——历史并不遥远》
第9节

作者: 在你心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刻在战场上深受赵匡胤感染的不仅只有张永德,还有柴荣。当他看着自己的部下不顾生死保护自己时,他心中的热血告诉他不能坐以待毙。他自知兵力不足经不起消耗,而唯一能快速致胜的方法只有一个——擒贼先擒王!

  柴荣将目光锁定在了刘崇的身上,他并不糊涂,他更是清楚的知道这一举动的危险性,但要想挽救战局,只能是一招制敌,别无他法。
  就让我来完成吧,我身为后周的皇帝,后周的一切我都应该为其献身,正所谓我不下地狱何人下地狱。或许我会战死沙场,或许我并不能成功,但为了子民,我值得一搏。
  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这是一个技术活,这一招在历史中曾多次出现,但身为皇帝这么去做的只有柴荣。而且这一动作的难度系数大,几率小,运气成分高,别人又不是傻子等着你来砍。但这的确是战争最直接的胜利方法,屡试不爽。此招也是一记险招,成则胜,败则亡。
  来吧,刘崇,一决高下,也决生死!

  其实柴荣也并不盲目,他知道这一技术的要领在于快和突然,在对手没有反应和防备之前迅速解决方可功成身退,而此刻的赵匡胤与张永德正牵制着敌军的注意力,这是最好的擒王时机。
  一声大喝之下(必要动作,起震慑作用),柴荣便带领着自己的骑兵冲向了敌人中军指挥的刘崇。(后来经调查,由于亲军都分给了赵匡胤与张永德,跟在他身后的只有五十余人,勇猛啊
  北汉军队的前锋部队正如他所想,他们没能想到后周皇帝亲自带头冲锋,杀声震天,声势浩大(当然顾不及去数人数),来不及反应便纷纷避让。这让刘崇大为慌乱,这种自爆的方式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还想多活几年,急忙命令在前线杀得正起劲的张元徽回防护驾。
  这位北汉的军中之胆此刻正杀得兴起,得到命令后便急忙冲忙上马往回赶。俗话说,心急成不了大事,在一片混乱之中,他的坐骑中箭倒地,他也随着跌下马来,还没来得及起身,随即便被迎上来的后周士兵乱刀砍死。
  这下北汉军队彻底炸开锅了,这样的打击是他们所承受不起的,他们的精神支柱垮了!军中之胆都破了!这仗还怎么打?
  仅一瞬之间北汉这些士兵也充分发挥五代军队的“优良品质”——逃跑。

  兵败如山倒,话说柴荣都没反应过来,他本来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向刘崇,怎么此刻所有的人都在跑,难道我有这么可怕?纳闷!
  虽然他没能完成自己的目标,但他却用他的举动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战争就是这样,没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堪称戏剧!
  日期:2020-09-09 16:17:13
  此时的高平巴公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杀声与逃跑声整天动地,火光与鲜血共成一色,无数的士兵在此丧命。他们互不相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思想,他们也许也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战,但命运还是将他们安排在了这里,义无反顾的举起兵器,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不管战争结局如何,这对他们人生而言,不知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些士兵不明白,但刘崇明白,看着发疯一样逃跑的士兵,他知道他彻底的输了,无力回天,于是他也只能向着国家的方向逃跑,逃跑前他恶狠狠的看了杨衮一眼,喊你不帮忙,你还真就袖手旁观啊!而杨衮这一次彻底的充当了一回搏击观众,然后率军回国。
  停下来的柴荣明白他胜利了,胜得这么惊险,他不敢相信,仿佛一切都在梦中,但看着眼前倒下的北汉军旗,他明白自己的确是胜利了。
  但该完的事情还没结束,自从他与刘崇踏上这场赌局后,就注定只能是有一人生还。
  事实证明柴荣的确是一个不好惹的人,高平之战刚打完他便带军前往山西把北汉都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决心一扫北汉,收复山西(报复心实在是重)。但由于这次后周准备不足,加之北汉引援契丹军队,最后也只能收兵回国。
  同年十一月,油尽灯枯的刘崇带着仇恨在一片哀叹声中死去,年六十,虽然他死去了,但这场恩怨并没有结束,他的后人仍将秉承着他的遗志与仇恨继续与后周与大宋殊死抵抗下去。当然,这是后话。
  至此,高平一战全面胜利!柴荣与赵匡胤名声大噪,他们让全天下人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并在此后几年时间里让所有人闻风丧胆。
  柴荣也通过这一仗迎来了无限的威望,没有人再敢质疑他,他也认清了自己的实力,自此开始他的抱负走上全国统一道路,至于那个冯道,他也在羞愧中引咎辞职,没再继续自己的老油条生涯。

  后世的史学家也普遍认同这一战为赵匡胤的皇业奠基之战,回京后他被升任为殿前都虞候,继续开始书写他的传奇人生。
  这就是赵匡胤霸业的开始,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
  日期:2020-09-09 20:00:37
  第五章.三征南唐
  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柴荣带来多大的喜悦,相反,他是一个能在事物的发展中善于总结的人。
  他始终想不明白樊爱能,何徽等人为何能在自己亲自主持的战争上众目睽睽的逃走,他很生气,结果是一气之下他将逃跑的七十多名军官全部斩首示众,以示军纪。
  杀人固然解气,但发泄并不是目的,解决事情的根本才是目的。其实我们也不能全怪樊爱能等人,因为他们的作风正是五代以来军队的风气,打不过就跑,跑完之后再打,没有任何人会责怪这种做法,军人的尊严在他们那里固然不存在。
  但柴荣是个例外,他追求的军队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军队不是他心中想要的军队,他要的是一支军纪严明、士气高涨、不畏惧、有气势敢于决战的一支军队。
  所以,他决定整军。
  当思想开始萌芽后,行动就将是下一步动作。
  所谓整军,自然是要将军队的作战能力、士气、风气、素质等方面大为提升的整理改变。而作为领导整军的人,就一定要是一个优秀的军人,这个人必须要观念正,思想高,能力强,有威信,这样才能够有能力让这些老兵油子佩服,从而改变底层将士整体居面。
  柴荣思来想去,能符合这些要求的就只有是在这次高平之战中大放异彩的赵匡胤,此人能力强,素质高,一身正气,临危不惧,由他堪任是最好的选择。
  在赵匡胤整军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后周的军事制度,这也能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知道赵匡胤是如何走上的人生巅峰。
  后周的国家军制由两部分构成,禁军(中央军队)和厢军(地方军队)。厢军就是各地节度使所管理的军队,后面我们会详细介绍节度使。这里先讲赵匡胤所在的禁军。
  禁军

  后周中央禁军由两个系统组成,大致类似于我们今天公司部门下面的两个工作分队,它们分别是侍卫司和殿前司。
  一支军队为何又要分为两个队伍呢?
  这看似让人很不理解的行为,其实答案很简单。当初郭威在兵变夺权之后,他深知一支军队的领导人权利极大,对皇位会存在莫大的威胁。所以他将禁军分为两个系统,分设五位高级军官,让他们互相制约,相互牵制,以达军队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哪怕之后军队再起兵变,中央也还有另一支军队可以制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