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35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0-13 19:48:05

  第七章 虎步中原
  敕勒川,北魏皇帝的穷庐中,拓跋珪正与鲜卑和汉大臣们商议南征事宜。各部大人和鲜卑将领们兴奋异常,纷纷大叫道:“大王是草原大漠至高无上的主人!也必将是中原大地的主人!”拓跋珪手捶毡毯,对群臣道:“我向着巍巍大鲜卑山起誓,一定征服天下,等到拓跋鲜卑的马蹄踏上中原土地,我就可以成为真正伟大的皇帝!”拓跋部首领争先恐后大声嚷道:“南征!南征!大王是天空飞翔的雄鹰!是草原奔驰的骏马!是拓跋鲜卑人不停跳动的心脏!”

  中山攻防战
  公元396年八月,大草原秋高气爽,草长马肥。草地上篝火燃起,柴草“噼哩啪啦”地响着,十根烟柱在盛乐的上空冲天而起,直直冲向云霄。每一处篝火旁有四个萨满巫,腰间皮带上围着一圈铜铃,敲击着木鼓,疯狂跳动着,嘴里念念有词地祈祷着。祷告苍天大地,祷告神灵祖宗保佑此次征战顺利。燃烧的火焰向草原各部落昭示,鲜卑拓跋部的南征拉开大幕。
  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准备,拓跋珪开始战略大反攻。北魏各部落征集步骑四十余万,南下中原大举伐燕,拓跋鲜卑的贵族们满怀憧憬和陌生踏上南征之路。
  魏军浩浩荡荡地进发,挟着遮天蔽日的征尘鼓行而进,南出马邑,跃过句注山,旌旗招展,迤逦两千余里。魏军后分两路,左将军李栗率五万骑兵为先锋直指晋阳;封真等将领从东道出军都关,进攻燕国的幽州。
  魏国大军兵临晋阳,引诱燕军出战。慕容农因城中乏粮也想与北魏早早决战,尽遣主力野战。
  两军晋阳城外一场恶斗,燕军战败奔还晋阳。慕容宝新政的恶果显露,守将慕舆嵩在城中豪强支持下投降北魏,紧闭城门拒绝慕容农进城。慕容农只得率数千骑兵向东逃走。北魏大将长孙肥穷追不舍,在潞川再败燕军,抓获慕容农的妻子儿女,燕军尽没,慕容农受伤,独与三骑逃归中山。
日期:2009-10-13 19:50:52

  北魏夺取并州,拓跋鲜卑第一次进入中原腹地。游牧民族进入大城市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不懂大城市的作用,依照草原习惯,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年青魏王拓跋珪成熟得让人吃惊。他举止得体、应付自如,行事象模象样、有声有色,按照封建国家的样子第一次设置朝廷办事机构,设置刺史、太守、尚书郎等各级地方官吏,不拘一格提拔汉族人才。只要有才干,不管年龄大小都可以做官。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的官职全部任用儒生。

  张恂等汉人出任各郡太守,招抚离散,劝课农桑,并州由是大安。未杀一人,未烧一房,北魏军队进入中原取得近乎完美的开局。
  向来战无不胜的名将慕容农被拓跋珪一仗打败。慕容宝大为震惊,在东堂商议对策,满朝文武竟然纷纷献策固守,无一人提议主动出击,可见当时后燕与北魏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参合陂战前完全倒换过来。
  中山尹苻谟主张凭险守关,距敌于太行山和长城隘口。认为魏军人数众多,力量强大,从千里之外前来作战,乘胜前进,锐不可当,如果放敌人进入平原就没有办法再抵挡,应当依据险要地形死守。
  中书令眭邃主张坚壁清野,“魏军以骑兵为多,奔来驰往剽悍迅速,但是,他们在马上携带的粮草不过够十天左右的用度。我们应该命令各郡县把居民聚集在一起,一千户人家组成一个寨堡,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使原野上既无人迹又无粮草可取,等待进犯。敌人来到这里没有什么可抢劫的东西,最多不超过六十天,就会因为粮食用完而自行撤退回去。”
日期:2009-10-14 20:42:14

  尚书封懿同意尹谟的意见,反驳眭邃的意见说,“现在魏军有数十万人,这是天下最大的劲敌。居民即使修筑寨堡,也没有办法保卫自己的安全,这等于把兵马及粮食聚集在一起送给他们。而且那样容易使民心动摇、向敌人示弱,我看不如据守关隘,决一死战,这才是上策!”

  赵王慕容麟不同意凭险守关,同意眭邃的意见,战术更加保守,竟让慕容宝固守中山。“魏军现在乘胜而来,气势旺盛,正面锋芒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我们应该全面地据守中山,等待他们出现漏洞和失策的时候再乘机反击。”
  四个人正好形成两种拒敌方案,一种是凭险守关,拒敌于国门之外;另一种是坚壁清野打持久战。这是对付外来强国入侵最典型的两种战术,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最后,慕容宝采纳第二种建议。军权交给慕容麟,放弃小城镇,坚守大城市,修城积粟,坚壁清野,和北魏打持久战。
  应该说,慕容宝采取的军事方案是最合理的一种,与士气旺盛的北魏军打野战必然失败,慕容农就是例子,除非战神慕容垂活过来。两种军事防御方案的取舍,军力弱的一方,往往采取第二种方案。

  对于燕国来说,第一种方案并不足取,并州已经丢失,太行山隘口众多,而且已经和北魏所共有,一旦敌军突破一处,守关大军则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多处设防,顾此失彼,西燕因之而灭亡,再加上魏军属于草原游牧民族,不善攻坚城,慕容麟的固守中山、坚壁清野实在是上策。
  燕国的持久战能够拖垮北魏大军吗?
日期:2009-10-14 20:44:48

  魏军行动非常迅速,攻拔晋阳的第二个月,魏将奚牧南下掠地汾川。于栗磾和公孙兰率领两万步骑偷偷从晋阳向东重新开辟韩信当年修筑使用过的栈道。拓跋珪亲提大军出井陉关直趋后燕国都中山城。
  魏军攻取常山,战局进展之顺利出乎拓跋珪意料。由于燕军龟缩防御大城市,魏军铁骑如入无人之境,常山以东各地的驻守官吏或者逃跑或者开城投降,各郡县纷纷归附北魏。

  后燕军固守大城市的战略计划,使魏军兵不血刃进入河北。只有中山、邺城、信都(在今河北邢台)三座城池还为后燕国坚守。
  冬季来临,北魏大军兵分三路,东平公拓跋仪带领五万骑兵进攻邺城;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率兵五万进攻信都;拓跋珪亲自带兵进攻中山。
  攻城需要器械及使用技巧,对于习惯于草原作战的游牧民族来说,无疑非常艰苦。后燕国都坚固无比,中山攻防战进行得异常艰难。燕军凭借高大的城墙,在高阳王慕容隆带领下拼死守城,全力奋战,从早晨苦战到中午,杀伤魏兵几千人。
  拓跋珪仰望高城,无奈叹息道:“中山城坚固,慕容宝不肯出城与我们决战。急攻会损兵折将,长期围困又要花费大量的粮草,不如先去夺取邺城、信都,得手之后再来想办法对付它。”
  拓跋珪避开燕国都城,重点进攻其它战略要点,从中山退兵向南开进,军于鲁口。慕容麟果然是将才,一切都在按照他的思路进行。
  魏军的漏洞和困难显露出来了,三路军队均受阻不前。邺城守将慕容德夜袭北魏军,拓跋仪受挫退兵,拓跋珪不得不派出辽西公贺卢帅骑兵二万增援。贺卢是贺讷的弟弟,拓跋珪的舅舅,论辈份自然也是拓跋仪的舅舅,不服从拓跋仪节度,二将不合,邺城形势没有丝毫改变。王建、李栗的军队围攻信都,久攻不下。
  魏国诸部落之间的矛盾因为战局不顺利开始激化。史书称“魏别部大人没根有胆勇,魏王恶之。”这句话说得很奇怪,自已的大将有本事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怎么会讨厌他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