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远》
第44节

作者: 君莫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侄谨记世伯教诲,时时自省。”崔含章再次躬身拜下。
  随后两人聊起来这满屋子的石料,崔尚书兴致颇高,分别一一为之介绍。
  崔玄那边经小厮带路,很快就买好石锁石墩之类的器械。卖货的匠人看他喜欢,允诺下次带些新颖的过来,说是仿照北胡武士训练用具而打造的。
  虽然有心继续游逛勾栏,但又怕少爷回家里没有人手差遣,便收心回家。一来是城西菜市口勾栏瓦肆太大,一日光景也逛不完。二来是崔玄记得少爷的叮嘱,太康城近期不太平,没事早回家关紧门户。
  含章与明薇离开崔尚书府邸已经是酉时,快要一更的时分。崔韫送出门外,并交代崔含章改日带他认识些朋友,让他务必不要推辞。
  路上看到明薇心情愉悦,就问到“你们聊什么了,那么开心?”。
  “都是些妇道人家的家常理短,跟你们动不动要干大事的老爷们,没法比”明薇打趣他。

  回的家中,发现满屋子的礼品,老崔满脸疲惫的过来回话:
  “姑爷小姐,自从你们走后,咱家的客人络绎不绝,听到姑爷不在,礼物留下就走。老奴只好要了名帖,登记造册。”说着话,老崔交给含章一本册子,上面记了密密麻麻的送礼人姓名,府邸。
  看着满屋子的礼品,崔含章不禁头疼,想着无论如何都要还回去。
  “姑爷,今天下午申时,有两位客人说是您同年好友,坐着等了好久,不见您回来就走了,但是留下两份名帖,说是务必要你回帖。”老崔从一堆帖子中间找出两张递给崔含章。
  崔含章打开名帖一看,原来是新科状元董宝珍与榜眼顾鼎臣联袂而来,说是游街时约好的一顿大酒。
  “久等君不归,只好待明日祭典结束后再聚”,崔含章赶紧让书童研磨,回帖送去。
  送走明薇含章两位后,尚书府内难得三人聚在厅里饮茶闲谈,
  “少年两道眉,临老一副须。崔含章这娃娃福气不浅呐,太康子弟能有这两道眉形者少之又少,多是舒爽不凝滞,但彩者,罕见矣。”
  看得出来崔尚书还是很中意新科探花崔含章的,子侄辈中出彩之人不少,但此子给人印象疏朗,故而言谈之间颇有赞许。
  “哎呀,父亲,你莫要看着人家送你好茶叶就偏心,太康城里的千金之子还少麽?豪门贵子更是一箩筐,便是同届中也有比他更好的状元和榜眼,怎么就没见你给他们好脸色呢?”崔韫半是撒娇半是赌气,拿话挤兑崔含章。
  “你啊,就是胡闹,含章的文章恰到好处,言由心声,这少年性情疏朗又不失机敏,你要跟他多学学。”崔尚书难得如此夸赞一人,听的崔夫人颔首练练,老人家倒是没那么多讲究,就是把明薇视若己出,况且当家的都认可小伙子的面向,那就是极好的,想着这小两口早日成婚,开枝散叶方为正事。
  天刚擦亮,一抹鱼肚白显露,挂在天空的圆月依稀可见,远方的苍穹上太白闪烁。

  太康城里所有皇族宗亲,文武大臣五品以上,及未受封的新科进们,皆汇聚于城西北角钦天监太史楼。
  崔明薇起的比含章还要早,从头到脚的行头都要为他亲自挑选,心有所属的姑娘脸上时刻荡漾着春光。
  新科进士们都没有受封,自然不需要穿官服戴官帽,明薇就给他准备了进贤冠,将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披于脑后。
  一袭鎏金镶丝长衫,腰间束着镶金祥云玉带板,悬佩玉蝉,右徵角,左宫羽,英俊潇洒中不失庄重肃穆。
  卯时一刻,就要起床收拾仪表,这会都是哈欠连天。群臣虽然困乏,但都保持着整齐序列,以免失仪。

  嘉隆帝尤其注重礼仪,在嘉隆十年曾因礼仪秩序之争而掀起一场大争论,太院十夫子为主力辩驳群雄,十夫子引经据典,更是搬出上古圣王之道,最终结果圣上全力支持。
  十夫子不仅大获全胜,而且反对派官员全部被罚俸,斥责,情节严重者则被施以杖刑。
  有了上次琼林宴的教训,容不得再出一点差错。羽林军昨夜就已经将钦天监团团围住,方圆十里全部隔离清理,金羽卫更是对太史楼祭台反复排查,连一只蚊子都不许放进去。至于参与祭天大典的城内百姓,精挑细选,必须是三代以内身家清白。
  礼部虽然人手短缺,但是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礼部上下,自尚书、右侍郎到祠祭清吏司等官员心中明白,若不能趁此机会在圣上心中改善形象,恐怕此生也就无望了。
  北伐祭天大典百年第一次,武官们的兴奋是远胜过其他大臣,北伐有仗打,自然不会再被那帮酸儒文人给骑在头上,重文轻武的朝局也将随之改变。
  太院大祭酒任主祭官,高声唱礼,圣上的仪仗队缓缓进场,只见最前方十二个金甲力士高举龙旗,北斗豹尾紧随其后,白色训象八头分列左右,布旗六十四面。每面旗帜由五位金羽卫护卫,一人执旗四人执弓。
  嘉隆帝头戴十二旒冕冠,身披十二章赤金盘织龙衮,走在队列最中间。
  后面跟着三排各色伞盖团扇,以及百余个举着旗牌的校尉。
  群臣见皇帝驾到,跪倒参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辰时一刻,吉时已到,祭天大典正式开始。
  先有主祭官,宣读圣人礼仪,众人齐整衣冠。
  而后上三牲,焚香祭酒,行饮酒礼。
  在嘉隆帝站在太史楼广场中心位置,引领众臣,朝四方跪拜,每次跪拜,均有亚祭官太常寺卿高诵祭祠,抑扬顿挫。
  奏乐迎神,金奏齐鸣,再拜。十二门礼炮轰鸣,响彻全城,参与祭典臣民,全部跪拜。
  初献,亚献,宣读《北伐祭文》: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原居内以制胡夷,胡夷居外以奉中,未闻以胡夷居中而制天下也。
  自前端朝祚倾移,北胡铁骑趁机侵略中原,四海硝烟,生灵涂炭。

  彼时君臣昏聩,纲纪糜烂,达人志士,皆冠履倒置之叹。
  后太祖奋起三世之余烈,历时十余载,平乱四境,扛鼎中原,驱除胡夷,还百姓以太平盛世。
  然,今有胡夷不遵教化,废坏纲常,以弟酖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世之大防。
  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胡夷视人命如草芥,则人心离叛,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犯关胡夷,保境安民,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今誓立北伐之言,召天下兵,使我朝之民得庇檐廊。古云:“胡夷无运“,今日伐之,信乎不谬!
  隆帝声调低沉,铿锵有力,令在场众人深受感染。
  痛斥北胡犯关,残害百姓。神光唯有主动出击,拒敌于外,方保中原太平,生灵免遭涂炭,上苍可见,望见垂怜。

  出自云林姜氏大儒的《北伐祭文》自然是才情并茂,用词凝练,在整个神光朝引领了一股血气风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