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25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9-04 00:29:50

  拓跋鲜卑人一次对高车部落的掠骑中,拓跋骑兵捕捉到一个幼童。发始齐眉,年纪很小,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捕主叫他“木骨闾”,“木骨闾”意为秃头。因为鲜卑拓跋部是辫发,高车部落是剃发,近似于后来蒙古部落的发式。即将脑后一部分头发全部剃去,正面一束或剃去,或者剃三搭辫发,后来成吉思汗那种发式。故而有人说木骨闾即蒙古里之意,是蒙古的源祖。
  木骨闾长大之后,魁梧彪悍,免除奴隶,成为一名骑兵。后来违反军令当斩,木骨闾纠合一百多人,逃亡于大沙漠的溪谷之间,投靠纥突邻部。木骨闾死后,其子车鹿会雄健英武,聚集不少牧民,自号柔然。柔然之意,即蒙古语中“贤明”的意思。车鹿会取与“木骨闾”近似的“郁久闾”为姓。
  当时柔然部落并不强大,依附拓跋代国,世为别部帅。向代国贡献马畜、貂皮等物品,冬天徙渡漠南,夏天还居漠北。车鹿会死后,三传至郁久闾地粟袁。地粟袁死后,部落一分为二,长子匹候跋居东面,次子纥提居西边。

  前秦灭代国,柔然转而依附匈奴刘卫辰。拓跋珪复兴代国,建魏国,东征北伐,草原诸部落多降,独柔然不来投靠,依旧臣服刘卫辰,在刘卫辰唆使下经常侵掠魏国边境部落。拓跋珪想消灭刘卫辰,势必先要消灭掉草原上的帮凶柔然。
  公元391年,北魏登国六国冬十月,战败贺兰部三个月后,拓跋珪迅速吹响攻击柔然的号角。柔然部落慑于魏国连胜的声威,从游牧地狼山举部遁走。
  拓跋珪千里大追击,从狼山向西追奔六百里,举目四望,朔风吹起连天的衰草,无边无涯,四野茫茫,哪里有柔然人的影子。
  魏军轻骑而来,粮食供不上,诸将与部落首领认为军粮不继,再追无益。拓跋珪一向固执自负,众人的意见未必听。他们想到拓跋珪对谋士张衮言听计从,都让张衮去劝。张衮也觉得追下去无用,对拓跋珪转达诸将意见:“贼远粮尽,不如早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