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传------素描鲜卑世家》
第54节作者:
大家狼 流传于日本的六朝文献中,把冉闵写为染闵或梁闵。
京都府东山区青莲院珍藏的《观世音应验记》,即南朝刘宋时期的善本,其第三条“邺西寺三胡道人”把冉闵写作染闵。大阪府天野山金刚寺所藏的《佚名诸菩萨感应抄》亦有该条,并且也写为染闵。至于梁闵,相信乃染闵的误抄。
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互佐证,武悼天王极有可能叫染闵,后来讹传为冉闵。
第二个问题,墓志里的染睿跟冉智是什么关系?老狼以为,他们是同一个人。
《晋书》为了避讳李渊和李虎,写刘渊为刘元海,叫石虎作石季龙;至于小人物,则直接把渊字改为深或泉、虎字改为武或虔。例如,萧渊业成了萧深业、韩白虎变为韩白武。同理,东晋末年有个人叫王睿,弟弟王懿;因冒犯司马睿和司马懿的名讳,兄弟俩只好以字相称。
王睿要避讳,染睿也是如此;因而染睿成了染智,后来误为冉智。书证在《魏书》里,列传八十三记载“闵太子睿固守邺城”-《魏书》直写冉智为冉睿。考古还发现,染华墓志关于染睿“海冥县侯”的描述,正好同冉智的封爵相符。所以根据史书和考古资料,染睿就是冉智。
从墓志内容看,染睿的子孙幸存了。染睿的小儿子染兴得到豁免,后来以耄耋高龄在北魏担任安远将军、殿中给事、蒲阴伯。因此,染闵的血脉还在世间延续。
回过头,染睿死了。碣石宫内,多起变故让慕容儁心神不宁。燕皇取消军事行动,解散集结的部队,以免有人借机生事。十月,心烦意乱的慕容儁提前回龙城过年。这一走,又出事了。
幽州和冀州的百姓见慕容儁提早离开蓟城,以为燕国要放弃华北,更害怕被强制迁往东北。惊慌之下,一些人便聚集起来自保。他们各自为营,彼此侵扰,局势变得杂乱不堪。
公元355年正月,段龛趁乱突袭朗山(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女郎山),打败了将军荣国。郎山驻军不是正规军,他们属于荣胡的部队。荣胡原为东晋的宁朔将军,数月前归降了燕国。因为燕军主力并未救援,段龛把燕国附属势力赶回了黄河以西。
四月,燕皇从龙城返回蓟城。
混乱了大半年,群臣请求讨伐那些结营自守的人。慕容儁却说:“朕去东部巡视,这帮乱民才互相猜忌。而今朕已返回,他们自会宁靖。我们稍加戒备即可。”
果然,谣言破灭后,老百姓渐渐安定了下来。燕帝国稳固了局势,慕容评继续扫荡大河南北。在军事压力下,黄河沿岸的割据势力纷纷归顺。
并州张平的建兴郡(今山西省晋城市)、秦国的河内郡(今河南省焦作市)和黎阳郡(今鹤壁市浚县)、东晋的兰陵郡(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与济北郡(今济南市平阴县)皆望风而降。
时光荏苒,地盘膨胀。燕帝国悄悄包围了山东半岛,齐王段龛成了燕国领地内最后的对手。强敌当前,段龛的感觉还非常良好。
初冬十月,雾霭阴霾。段龛给慕容儁写信,对三年前燕皇登基一事横加指责。因为段龛之父乃慕容儁的舅舅,所以书信使用了表亲的格式。在慕容儁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蔑视与挑衅。
老实说,正因段龛沾亲带故,燕皇一向隐忍不发。老虎懒得理你,你非要拉老虎尾巴-这不是厕所里打灯笼么?何况僭越帝位乃慕容儁的心病,段龛偏偏去扯逆鳞。再说,人为什么会生气?不为强者的欺凌,而是弱者的反抗。所以,慕容儁怒不可遏。
可是,朝中居然还有人替段龛说话。至少,看上去像在替段龛说话。
刚刚班师的慕容彊当庭劝阻,他认为两家世代婚媾,段龛又据河固守,不宜强攻。燕皇勃然变色,斥责其越礼妄言。慕容彊闷闷不乐,找来弟弟慕容度和慕容制发了一通牢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番气话被人检举了。慕容儁暴跳如雷,大吼慕容彊悖逆。论辈分,慕容彊是燕皇的堂叔父;幸得宗室诸王苦苦相劝,慕容儁这才饶其死罪。
燕皇慕容儁裁定慕容彊大不敬,褫夺(褫读音:吃)军权和王爵。彊父慕容运曾被追封为西平王,所以洛阳王慕容彊降爵为西平公。
慕容度和慕容制隐瞒不报,连坐撤职皆降为公爵。北地王慕容制降为临泽公,乐浪王慕容度的公爵之名老狼没有查到。不过若干年后,慕容度的女儿嫁给了高庆的孙子高湖;高湖的曾孙是北齐的奠基人高欢。换句话说,慕容度为高欢的高外祖父。
这次事件之后,慕容运的子孙几乎全部失势。燕皇慕容儁排挤了宗室偏支,进一步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亲族的手中。
日期:2020-05-27 10:38:17
(62)燕国的德性
燕皇慕容儁强悍的作风让宗室们噤若寒蝉,一些趋炎附势的人趁机大做文章。
公元355年十一月,申胤卖弄学问:“时值仲冬,遵照《礼记》应提前关闭城门,减少巡视、商旅等往来。歌舞娱乐最好取消,宫门口的大鼓也不要敲了,安安静静地过日子才符合节气。还有,皇家礼仪不够完善,没能突出尊卑功过;皇太子的服饰不够鲜明,郊游时不能同诸王戴一样的冠冕。”申胤是冉魏降臣申钟之子,担任黄门侍郎。申胤接替宋斌,因为他是个文化人。
慕容儁吩咐太常去研究礼制,特别叮嘱太子的冠冕不能超越等级。不久前,太子慕容晔穿着鞋和衮袍来到朝堂,这让燕皇很不高兴。秦汉以来的规制,大臣上朝必须脱鞋;衮袍是一种礼服,适用于廷议、祭祖、犒军等庄严场合。太子的穿戴逾礼违制,显示燕廷的礼仪制度还有待改进。
依据太常卿的意见,慕容儁颁布了燕国的冠冕制度:“周礼之中,君臣的冠冕大致相同;即便前朝,也无固定的样式。如今朝廷特制了平上冠,赏赐给廷尉以下的官员;希望以此告诫臣属保持勤勉,公平地处事断案。”
平上冠是朝廷命官的象征。近一百五十年以前,邺城被曹军包围;为了进城,袁尚的部下头戴平上冠、手持问事杖,冒充曹操的督查长。曹军士卒瞧见平上冠,信以为真,遂让敌人进入了邺城。燕皇颁赐平上冠给中下级官员,一则明确其身份,二来提醒他们克己奉公。
当然了,廷尉以上的王公大臣也有冠冕。王公的冠冕皆用竹篾做内衬,锦缎包裹颜题,上面还刺绣每人的表字。官阶区别在于冠梁两侧的垂瑱(瑱读音:填,装饰物)。
垂瑱乃悬挂在冠梁两侧的装饰物,又称“充耳”;垂瑱寓意勿听谗言,即成语“充耳不闻”的由来。侍郎、尚书、左右仆射等用贝壳为瑱;尚书令、秘书监、中书令、中书监、侍中等用珍珠为瑱;特进以上的高官用黄金为瑱。
申胤提了数条,慕容儁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方面。马屁没能拍得太响,申胤又建议:“大燕承继虞夏的天命,朝服、鼓乐、旗帜等礼仪应遵循命理,制定为国策。”
既然申胤提到大燕承继天命,老狼就来说说燕国的德性。
王朝的德性关系到政权的合法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