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过、累过、哭过、拼过的平凡人》
第10节

作者: 大星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部队没有撤,会再待一段时间,视水情撤离。
  原本村里是要部队住民居,已经开始腾房子,但部队坚决不同意,村里只好打开放暑假的小学,作为部队临时驻地。
  部队留下一定人手与村里一起值夜,其他人陆续返回小学,以保证有险情时能以充足的体力顶上去。
  吕冬为一队军人带路,也到了学校。
  吕家小学建校极早,占地面积广阔,其中成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树,就有几十棵。

  不过,校舍跟这个年代农村不少学校类似,偏向破旧。
  严格说起来,吕冬上小学时就是危房。
  发大水的消息彻底传开,四邻八乡过来送饭,李文越身体不好,被安排与大队会计一起统计记账。
  外村的人情,大水过后要登门道谢,有机会要还回去。
  吕冬来到小学办公室门口,李文越正忙着记录,对面站着个面相憨厚的中年人。

  “文越,要分开记”中年人强调“所有肉食都分开耳朵,肚子,猪蹄,猪肝,杂碎,价格不一样。回头我要跟大队对账算钱,可不能少记了”
  听到这话,吕冬记了起来,这人是李文越的邻居,吕家村的名人,程立峰肉食店的老板。
  他家从上一代就从事卤下水的营生,有不小名气。
  李文越说道“都记好了,不会错。”
  程立峰不放心,又亲自对了一遍,这才离开。

  附近没有别的人,吕冬问道“他送的肉食”
  “嗯。”李文越收拾账本“三爷爷让准备的,部队帮咱,咱也要让人家吃饱吃好。”
  他突然说道“冬子,你能揍程立峰一顿吗”
  “咋了”吕冬奇怪,李文越不是喊打的人。
  李文越看了眼校门口“从中午送饭,程立峰就不停提钱,咱村这样,谁不出份力死要钱”
  吕冬帮他搬桌子进办公室“这事只凭自觉,不能强求。”
  李文越又说道“从去年,程立峰给镇办企业h县里一些单位提供中秋福利与年货开始,算掉钱眼里了。”
  吕冬没有接话,掉钱眼里的何止一个他拉着李文越“走,一起去吃饭。”
  这一夜,吕冬数次惊醒,好在要命的紧急锣没再响过。
  心里有事,不到五点钟,吕冬就爬了起来,在老屋院子里砰砰打起沙包。
  他不会专业的东西,纯粹是王八拳,权当锻炼身体。

  打了会沙包,简单洗漱过,吕冬找个马扎,坐下思考起来。
  从前天晚上重回九八开始,就忙着抗洪,很多事来不及想。
  尤其关于未来。
  曾经那一世,98年以后很长时间,吕冬过得浑浑噩噩。
  在街面上混过,沉迷过网络游戏,挣到的钱仅够维持生活,时不时还要老娘和堂哥帮助,直到2010年之后,才醒悟过来。
  不能再走老路,要致富
  幸福有多种衡量标准,富裕是基石。
  但这两年具体有什么机会,吕冬稀里糊涂。

  真正印象深刻的也就是大学城。
  想要做什么,必须先实地调查看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再就是钱。

  社会很现实。
  家里不用指望,吕冬不问也知道家里情况。
  今天7月12号,刚交完公粮不久,果园还没下苹果,家里连500块钱都不会有。
  果园二十多亩地,又不产粮食,公粮也是暂借的,等下果子卖掉再还账。

  公粮不能拖欠,否则后果严重。
  老娘这一辈子不容易,不能再给她增加负担,十八岁的成年人,该自己扛的事就要扛起来。
  大伯那边,这些年的帮助数也数不过来,都不知道该怎么还。
  即便血脉至亲也不能理所当然。
  未来还是要靠自己去闯,去努力,去拼搏。
  小人物努力拼搏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拼搏连成功的希望都没有。
  现实情况摆在这里,人穷,周围也是一帮穷人,谁能帮谁

  在农村,有太多人光是维持基本生活,就累到筋疲力尽。
  最紧要的是先养活自己,挣到一笔起码立足的钱。
  这才是现阶段最切合实际的目标。
  说到底,钱是最基础的吕冬满脑门都是要赚钱。
  锁门去果园吃早饭,吕冬中间又上河堤看了眼,经过一晚上时间,水位比最高时下降两米有余,快要与河堤外的道路持平了。
  这次洪水即将结束,只要上游不再突降暴雨,基本不会出问题。
  早饭是清汤面,清水煮的面条,以酱油、老醋和香油作为调料,放上香菜末当青头,简单方便。

  吕冬吃面条的时候,胡春兰在旁边开始例行唠叨“我一早去村里换面条,听说部队下午要走,人帮咱这么大忙,咱家果子和种的丝瓜、黄瓜啥的又没熟,也没啥送的。冬子,去找你七叔借网,看能不能打几条大鱼送给部队。”
  “嗯,我吃完就去。”吕冬往骨灰堂东边扫了眼,那边堆着麦收后剩余的成捆麦秆,旁边开出的临时菜地里,丝瓜和黄瓜刚往上爬秧。
  家里也确实没啥能拿得出手的。
  总不能送麦秆部队又不是造纸厂。
  这次水大,水库里的鱼,不知道顺水下来多少。
  吃完早饭,吕冬回到村里,找七叔借渔网,进门吓了一跳。
  七叔拄着铁锨,七婶抱着鱼叉,两口子正在院子里对峙。

  堂屋门口,竹椅子上坐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不断把花生米扔进嘴里,兴致勃勃看大戏。
  “咋了”吕冬头疼“这又咋了”
  虽说属于七叔七婶日常开战,但这明晃晃的鱼叉着实吓人。
  七婶个头不高,人精瘦,收起鱼叉拄地上“冬子,来了。”她指着七叔,几乎跳脚“你来评评理,大早晨就喝酒,这一天还能清醒”
  吕建仁伸着脖子“不喝点能有劲干活说你没见识还不承认”

  吕冬这才看到,院子西边厨房门口摔了个瓷葫芦酒瓶,旁边有棕色酒盒子,从他这角度看过去,正好能见到盒子上的名句。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青照酒。
  “七叔,昨天不是说打渔吗”吕冬也不劝架,这两口子整天闹,劝也没用“走,拿上两张网,咱一起去”

  又对小男孩说道“钉子,去哄哄你妈一会给你逮鱼吃”
  “不好看”钉子吃着花生米进堂屋“没打起来”
  吕建仁扔下铁锨,喊上吕冬取了两张渔网和几个自制水袋,直奔北边河堤。
  俩人选了前晚差点决堤的那段河道。
  上了三角大坝,吕建仁常年打渔逮兔子,经验丰富,指了下北侧的平缓区“这地水流慢,绝对有鱼网空没事,等等再下。我往北去,你在这。”
  吕冬低头看了眼,水位下降明显,北边无数沙袋堆成斜坡,完全看不到里面的铁鸡笼。
  岸上基本空了,灯和线缆应该让铁叔收了回去,光剩下两根长竹竿。
  平缓区里不少水葫芦,等吕建仁去了北边,吕冬拿来竹竿,将水葫芦挑走,竹竿下水一动,有东西噗通跳出水面,看上去不是鲤鱼就是草鱼,个头还不小。

  可能水葫芦上蚂蟥太多,吕冬取回竹竿,带上来两条小指头大的。
  吕冬用千层底蹬下来,踢到太阳底下暴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