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第46节作者:
云淡心远 日期:2020-07-08 07:08:10
NO.82
事实上,杨国忠这次组建的新军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三千人,出任主帅的,是他的亲信杜乾运。
他命杜乾运带兵驻扎在灞上(今西安市东),名为御敌,实为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不傻,当然明白杨国忠的意图。
长安到潼关之间又没有一个敌人,你安置这么多部队干什么?不就是要对付我么?
对于杨国忠,他是非常了解的—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整人的本事可不小,不可不防。
为了防患于未然,他给皇帝上表,请求将杜乾运的新军划归自己麾下,以便统一调度,一致对敌。
李隆基觉得哥舒翰讲的似乎也挺有道理—兵马大元帅当然要指挥所有可能参战的部队,因此他没有多加考虑就答应了。
杨国忠心里那个气啊—我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居然如此轻松地被哥舒翰吞并了!
没过多久,更令他震惊的事发生了。
哥舒翰竟以议事为名把杜乾运召到潼关,随便找了个理由杀了!
听到这个消息,杨国忠本来就忐忑不安的心更慌了。
这个哥舒翰,下手实在是太狠了,他这么干,摆明了是成心和自己作对!
他无比肯定地相信,哥舒翰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杨国忠!
他无比肯定地相信,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后果将不堪设想!
数日后,一份情报被送到了李隆基的案头。
情报上说,这段时间叛军驻扎在潼关关外到陕郡(今河南三门峡)一带的兵力只有叛军将领崔乾祐统领的四千人,且大多是老弱残兵,极易攻取,这是唐军夺回失地的绝佳机会!
从后来发生的事来看,这是个比蓝月壳洗衣液、午栏山二锅头还要假的假情报。
那么,这份情报到底是怎么来的?
是叛军故意布下的陷阱?还是杨国忠为了陷害哥舒翰逼迫其出战而蓄意捏造的?或者跟人投胎一样纯属偶然?
由于史书的缺载,我们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就如一直手气不顺的赌徒突然抓到了一把久违的好牌,这个情报的出现让李隆基顿时感觉眼前一亮。
本来疲惫不堪的他现在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都不费劲!
本来没有胃口的他现在吃嘛嘛香,一口气能吃五个肉包子!
本来已经很久都没有欲望的他现在恨不得马上找到杨贵妃对她施展十八般武艺!
之所以如此兴奋,是因为他实在是太渴望能早日夺回东都洛阳、平定叛乱了!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在他手上丢失的国土就要在他手上拿回来,在他手上丢掉的面子就要在他手上找回来!
只要洛阳一天没收复,他受伤的心就一直不能恢复!
现在有了这样的良机,他会无动于衷吗?
当然不会。
他立即派使臣前往潼关,命哥舒翰马上率部东征,进攻陕郡、洛阳。
哥舒翰大惊,连忙上书阻止。
他坚决反对在此时与叛军决战,并列举了四条理由。
首先:安禄山久经沙场,经验十分丰富,不可能不做防备,这次他估计是故意用老弱来引诱我军,假如我军出战,很可能正好落入他设下的圈套。
其次:叛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我军占据险关,利在坚守。
其三:叛军残暴,不得人心,目前他们的形势日益不利,不久他们内部必然发生变乱,到时我们再乘机进攻,便可轻松获胜。
其四:我军各路兵马尚有很多没有集结完成,等全部到来后再与敌人决战更有把握。
在表文的最后,他苦口婆心地劝谏皇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小不忍则乱大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日期:2020-07-10 06:44:54
NO.83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河北前线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向李隆基上表,提出了他们的下一步行动计划:臣等请求出兵北上攻取范阳,端掉叛军的巢穴,将叛党的妻儿收为人质,然后以此招抚他们,这样一来,叛党必然丧失斗志,不战自乱。潼关大军只要固守以疲弊敌军就行了,绝不可轻易出战。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郭、李两人和哥舒翰的意见可谓不谋而合。
他们都提出了类似的策略—坚守潼关,等待战机。
然而李隆基对此却并不感冒。
不是他不想等,而是他等不及。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不想把自己惹下的麻烦留给子孙后代,无论如何他都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解决安禄山的问题,否则他会死不瞑目的!
更何况,如今的形势又是如此有利!
而杨国忠更是抓住一切机会在皇帝耳边怂恿。
他的目的很明确—借刀杀人。
他想的是借安禄山的刀除掉哥舒翰!或者至少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
至于如果哥舒翰败了长安怎么守的问题,他是不会考虑的。他想不了那么长远,这已经超出了他大脑的思考范围—就如“求∫(2x+3)/(x^2+2x+2)dx”这样的题目超出了小学生的考试范围一样。
杨国忠一遍又一遍地对李隆基说:陛下,时间不等人,战机不等人!咱们不能再等下去了!如果等待真的有用,乌龟早就统治了地球!
在杨国忠的极力鼓动下,李隆基不停地派出使者前往潼关,逼迫哥舒翰率军出击。
哥舒翰本来还想继续上表辩解,但李隆基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使者一个接一个,常常是一个刚宣读完诏令,另一个使者又到了,比我现在每天接到的骚扰电话还要频繁。
骚扰电话我可以不接,但皇帝的圣旨哥舒翰不可能置之不理。
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君命难违,他就是再不愿意,也不能再违抗皇帝的旨意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再抗命不出,等待他的肯定是和高仙芝、封常清一样的命运!
公元756年六月四日,躺在病床上的哥舒翰领着大军离开潼关,踏上了东征之路。
三天后,唐军来到了灵宝西原(今河南灵宝西北)。
这里南依高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长达七十里的曲折隘道,依山傍水,林幽谷深,悬崖如削,古木参天,太阳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风景十分秀丽。
可惜,唐军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打仗的。
从军事角度看,这里的地形对唐军就非常不利了—他们人数虽多,但在狭窄的隘道里却根本无法展开,根本无法发挥人数优势,如果崔乾祐在此设下埋伏,据险以待,居高临下,唐军躲都没有地方躲,逃都没有办法逃,只能成为活靶子!
哥舒翰对此忧心忡忡。
因此他没有贸然进军,而是先与司马田良丘等人坐船在黄河上观察敌情。
果然不出他所料,他在山间发现了叛军的踪影!
尽管看起来敌军的人数并不多,可哥舒翰还是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继续向前,等着他的,必然会是一场恶战!
但他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他只能进,不能退,前进尚有一线生机,后退定是死路一条!
他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必须杀出一条血路,冲出西原这个险地!
他命大将王思礼率五万精锐为前锋,在前面开道,部将庞忠等领兵十万为后继,自己则带着其余的三万人渡过黄河,在北岸的一处高地上督战,并为南岸的主力擂鼓助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