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乱雄》
第22节

作者: 黑暗节度使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一下死了这么多,其中还包括一个商人张虎,两个牙人,一个人市的看守小吏,其中还有几个是正经的府兵。
  到了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已经传来了太爷震怒的消息。
  然后就是。。。。。。。进入人市的人身份越来越高,人也越聚越多。
  身在马邑的四个捕头,也都陆续赶到。
  四个人转了一圈,最终聚在一处,脸色都很难看。
  能在马邑这个地方,升任捕头的人,也就不用多说什么了。
  他们一定比旁人更凶,更狠,眼光锐利,也更为狡诈,不然的话,他们到不了这个位置上。
  四个捕头,年纪最小也在三十左右,他们平安时,是马邑捕头,等到大兵一起,他们一个个都会成为马邑大军斥候中的什长,或者是旅率。
  他们弓马娴熟,身上也都背负着不小的名声。
  不过此时此刻,他们交换着阴沉的眼神儿,脸色都不太好看。
  “人从后边进的屋子,在这里先杀了个起夜的,然后。。。。。。。。”

  “不用废话了,谁能现在追到人,俺给他磕头。”
  “应该是军中之人做下的,还是老卒,应该。。。。。。”
  “应该去查军籍?省省吧,城里的老军,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查到什么时候?”
  “脚印太模糊了,定包了什么东西,要是昨天晚上过来,还能找一找,但现在。。。。。。。不成了。”
  说着说着,其他三个人都瞧向了岁数最大的那位。
  其中一个轻声问道:“李大,您说该怎么办?”
  这是位已经四十出头的老家伙,头发有些花白,沉吟半晌,他抿了抿嘴唇道:“犯案的人找不着了,这下手的人。。。。。。”
  说到这儿,顿住话头,瞅着其他几个人道:“这张大郎你们也应该都听说过,仇家肯定不少,这就是个雇凶杀人的案子,咱们其实不用费什么功夫,等上面拿定了主意,咱们照办就是。”
  “最多,咱们挨上几下板子了事,不定之后,手里还能多些进项。”
  说的有点没头没尾,但其他几个人却都听懂了。
  这样的大案,敷衍了事肯定不成。
  上面也会限期破案,抓不到行凶之人,他们这些捕头捕快的,自然免不了挨板子。

  但张大郎这样的人贩子,想他死的人是一抓一大把。
  如此大案,上面逼的越紧,下面其实越好办事,到时候,肯定是管你有罪没罪,只要跟张大郎有冤仇的,都可以抓来问一问。
  到时,谁下的手,还不是他们这些捕快说了算?
  其他三人都暗暗点头,有一位还有些担忧,“李大,凶手若找不出到,恐怕不能结案啊。。。。。。”
  不用李大回答,其中一位瘪了瘪嘴,道了一句,“咱们马邑别的不多,凶徒绝对不会少了。。。。。。。”
  于是,几个捕头如释重负,分头散了。
  这不能怪什么官场黑暗,案子还没开始查,就已经想到了怎么善后。

  四个捕头,曾经捉拿的人犯,连他们自己估计都数不清有多少。
  都是积年老吏,眼睛毒着呢。
  他们只在凶案现场转了一圈,其实心里就都有了底。
  杀人者,冷静而又张狂。

  从后门进入,杀人之后,却从前门大摇大摆的离开,这样的表现,只能说明,杀人者定是个杀人如麻的老手,不会有第二种解释。
  而连杀这许多人,死者死状皆都一般无二,连挣扎的痕迹都差不多少,却没有让一个人惊起拼命。
  将这一屋子的人杀光之后,还施施然的在后厨清洗了一下。
  几个捕头看了,心里都是隐隐发寒。

  唯一称得上线索的,其实是凶徒杀人之后,曾在张大郎屋里翻检了一番,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然后,几个人都是背了一遍又一遍的英雄谱,却没有任何人能对得上。
  于是,他们心里也就多少有谱了,如果凶手再不犯案,那么这桩血案注定就会是一桩无头案。
  既然是无头案,那么怎么善后大家就得商量一下了。

  李大定的就是雇凶杀人,至于这个故事怎么原,凶徒留下的其他痕迹,会不会在之后被找到,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随后,一如他们所料,问了一圈,昨晚也没人看见过什么。
  至此,有人已经开始提议,将城里那些有名有姓,干阴私行当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杀手,都寻出来,问一问。
  这实在是个馊主意,不但几个捕头皱眉不语,其他人也是不搭茬。
  大案刚发,难道你小子还想翻出些旧案来不成?
  不过,有一点是明摆着的。
  只要开始想别的主意,也就说明,大家都认为,在这间屋子中,不会找到什么痕迹了。
  换句后来的话说,那就是要放弃最为重要的第一现场,开始将目光转到别处了。
  到了这里,都和几个捕头想的差不多。
  甚至于,他们已经开始想象,之后要严查近日入城的刀客,看能不能立上一功,这个事情他们商量的时候谁都没提,却不能表明,他们没有其他的主意。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完全脱出了捕头们的预料。
  第二天,一队队的军兵接管了人市。
  将人市翻了个底朝天,抓走了不少人。
  郡太爷喷吐的怒火,燎的所有人都是退避三舍。
  没有什么限期办案,也没有彻查到底的文书下来。

  郡太爷用一把快刀,将所有会出现的影响,一刀斩断。
  之后,郡府很快就传出了消息,张大郎这个人贩子,成了突厥细作,死不足惜,有义士斩之,已报于郡府云云。
  这听上去有点像开玩笑,但义士这东西,在大隋是很多的。
  官府时不时便会拿来用一用,民间百姓也非常喜欢,所以各地义士层出不穷,于是便也有了游侠儿这个称呼。
  其实,这就是些自持勇力,居无定所的流浪武士,一个很受社会鼓励,却又影响安定,颇具时代色彩的群体。
  不管怎么说,发生在大业六年冬天,马邑北城人市的血案,很快结了案。

  马邑人们的注意力也迅速转到了所谓义士身上,民风尚武的地方,自然崇拜这样敢作敢为的好汉。
  至于什么突厥细作,省省吧,不说马邑包括雁门,晋阳等地,临近突厥,受突厥影响甚深,北地豪强,哪个又与突厥没点干连?
  就说大隋上下,更远的北周,西魏,东魏,不时与突厥兵戎相见,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不得不屈服于突厥威势,讨好于强盛的突厥汗国。
  而当年柔然人强大的时候,南方各个诸侯,更是为娶柔然公主,而争的头破血流。

  所以,突厥细作一说,才真正像个玩笑。。。。。。。。
  而做了好事,没留下姓名的义士,李破,提着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
  安静了几天,便又在寒风中钻了出来。
  没办法,这位义士也熬不住了,食物,柴禾渐绝,再过上几天,怕就要进入挨饿受冻的日子了。
  他的消息来源不多,只能是在粥蓬这里道听途说。

  他不知道,十七条人命的大案发生在这个时节,让马邑郡丞李靖多难受,也不知道,大隋皇帝杨广在这个冬天里,终于在朝堂之上,通过了征伐辽东的决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