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乱雄》
第7节

作者: 黑暗节度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破靠着一棵树坐下,将短刀横在膝上,慢慢的,呼吸变得悠长,进入了似睡非睡的状态。
  这是一种特殊的技能,靠着这样的本事,一个人能在冰天雪地之中,不靠任何外物,保证自己的体温,坚持一段很长的时间。
  类似于冬眠,却又非常之警觉。
  。。。。。。。。。。。。。。。。。。。。。。。。。。
  “翻过这道山梁,就能看见村子了。”

  一大一小行走在山间小道上,既然有了道路,也就算进入了人烟之地,李破觉得,自己运气不错,总归在大雪来临之前,走出了山林。
  跟在他身边的孩子姓庆,春天出生,所以叫庆春。
  他出生在虎头山下的一个村落,之前山上那些流民,就是这个村落的所有住户。
  村子不算小,本有着二十余户人家,近百人丁。
  但到了大业六年,却只剩下了五十余口。
  这样的村子大举迁移,不但是因为官府为政太苛,民役促急的缘故,而且,还因为村中两家富户,得罪了税官儿。
  这可不是得罪人那么简单,地方宗族势力的代表,就是这些税官儿们。
  他们想要以劳役为胁,从村人手中,取得虎头山山林的一应地契。
  村人自然不能答应。
  尤其是,大业六年年末,竟然还要加税,据说,明年的劳役和田税等都要翻倍。

  村民们自然不知道,这是因为大隋即将征伐辽东高丽的缘故,从大业六年起,不但是他们这些草民百姓,就算是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的大族门阀,也要被加征赋税。
  像马邑这样的边塞之地,还算轻的,像河北,山东等地,赋税劳役之重,已然超过了地方承受能力。
  这是强盛的大隋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隋文帝末年,到大业初年,所有积累起来的矛盾,也即将彻底爆发出来。。。。。。。
  庆春的父亲,修驰道的时候一去不回,母亲改嫁,叔叔家养了他半年,也是无以为继。
  说起来,庆春的叔父和婶娘也算仁至义尽了。
  因为在大隋的均田令下,父亲亡故,母亲改嫁的情形,已经算是家无丁口,家中所有之田产,便会自动没入官府,进行再一次的分配。
  庆春若想承之,就得等上两年成丁之后,向官府报备才行。
  当然,到时发回之田产,肯定也不会是原来的了。
  而大业年间,随着户籍制度的渐渐崩坏,依赖于地方官吏清廉与否的均田制的弊端,也渐渐显现了出来。
  拿庆春所在的村落为例,人口骤减之下,官府却不能及时削籍,只能是亲戚继承,但人丁却又不足,税赋不减之下,随着田产增多,后果只能是压力越来越大,不堪重负之下,很多农户就此破产,富户趁机勾结官府,进行侵占。
  于是,很多人家就此沦为奴户,甚或是流民。
  而庆春的叔父一家,也不得不将庆春卖于村中富户为奴,可以说,这孩子自小就没少吃了苦。
  而到了大业六年秋,村人抗税,失手杀了税官儿,举村迁移入山。
  村中富户不仁,终是在入山不久,遭了报应。
  庆春侥幸逃了出来,正巧看到李破离去,走投无路之下,便也跟了上来。
  李破问他,他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和村民定有干系,为何不跟那些村民在一起?
  庆春答,领头的那些不是好人,都死了才好。。。。。。。
  虽说他语焉不详,理由也很牵强,但李破还是听懂了。
  这乱糟糟的年头,出头露脸的所谓草莽豪杰,可都不是什么好人。
  而一个孩子宁肯随着一个不知名姓来历的陌生人穿越丛林,却不愿留在村人中间,这中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心酸苦楚,李破到也能体会一二。
  李破没有再细问什么,山外的情形并不算好,但也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坏。
  大家吃饱饭挺不容易,但也谈不上是乱世。
  这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好坏参半。
  好处是,出去之后,好像不用跟人兵戈相见,找个营生做做,让自己吃饱穿暖应该不会太难。
  坏处是,他还得绞尽脑汁,弄个身份出来。
  而且,现在身边还多了个人,按照这孩子自己的话说,就是身在奴籍。
  奴隶,无论是在北方草原,还是在南方的大隋,如今都是一个很常见的名词。
  区别之处,可能只在于在北方草原上的奴隶,与牛羊无异,而在大隋,却已有了一定的生存权利和有限度的自由。
  不过,此时此刻,李破无心去理会什么文明和野蛮的分野,他只知道,带着一个别人家的奴仆,现在还成了流民的家伙,会给之后的旅程增加很多的麻烦。
  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带着这个孩子走出山林,至于理由嘛,在李破这里其实只有一句话,他看着这个孩子还算顺眼而已。
  一大一小爬上山梁,李破向下望去,一个不小的村落隐隐出现在视线之内。
  临山而建,草木依稀,不远处,一条溪流蜿蜒而过。

  一个不错的地方。。。。。。。
  “老师,那就是俺们。。。。。村子。。。。。。。”
  跟了李破不久,称呼上已经换成了这个让李破觉得很是别扭的名词,曾几何时,他李破也为人师表了?
  而庆春则对自己能想到这个称呼很是满意,这也是他能想到的除了爹娘之外,最能表达他心意的称呼了。
  此时看着下面隐隐约约的村落,庆春疑惑的挠了挠头,肯定句到了最后也成了疑问句。
  虽说离着还远,但还是能看的清楚,村子一片残破,很像是刚遭了天火的样子。
  毫无疑问,这就是村民杀死税官招致的结果了,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

  只是李破不知道,既然毁了村子,为何没有进山追缴逃人?
  按照庆春的说法,顺着村外那条溪流一直走,就会去到马邑城,也就是马邑郡的郡城。
  紧挨着马邑郡的便是雁门郡,以前都属于代州治下,但大业年间,朝廷废州治,地方皆以郡县分之
  也就是说,从三级行政机构,变成了郡县两级。
  对此,李破有着一定的了解,毕竟,几个老军都有着隋军军籍,他们都是文帝末年从军,对文帝末年到大业年间的变革,虽说一知半解,但大事上却也能晓得一二。
  但这样的粗放的了解,并不足以让李破之后的行程更加顺利。
  静静的看着山下的村落良久,李破才道:“出去之后,你我兄弟相称,谁要问起,就说咱们是到这边儿来寻亲的。”
  “嗯。”庆春闷声应了,接着便紧了紧抱在怀里的短刀,“老师何时教俺用刀?”
  李破瞅着山下的村子,心不在焉的道:“用刀?你想做什么?”
  “学好了本事。。。。。再有人打俺,俺就杀了他。”
  “你才多大,就满嘴打打杀杀的?”
  “俺不小了。。。。。等有了本事,就去打猎,可以养活老师。”
  “嗯,这说的还算像话,但你不是说,林子里的猎物不能随便打吗?”
  “有本事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俺打了,也没人敢说。”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