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虽然对此事非常重视,但是他知道破案的难度。眼下也只是认为是莫世华所为,但是还没有直接证据。
于是,他命大家继续追查,但是切不可操之过急。
陈昱则将工作重心转向杂交水稻。他现在已经把资料翻阅的差不多了。对于杂交水稻的下一步工作,陈昱认为应该是先实际操作一下。光凭理论是没有用的,必须进行实践。
为此,陈昱特命人在县衙后堂的花园里,开了一块光照充足的地,作为试验田。
张义按照陈昱的要求,在交趾以及云贵、广西地区找到了几种不同的水稻品种。
陈昱采用的方法是三系杂交稻,即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虽然这种技术在现代非常普遍,资料也非常齐全。但是陈昱这个门外汉要想做成此事,还是非常困难的。
陈昱做好了反复失败的准备。他的第一次试验,就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他并不气馁,继续进行试验。第二次试验也失败了。
继续试验。失败。继续试验。失败,继续试验……
陈昱先后足足进行了十八次试验,才初步试验成功。
而陈昱记录试验数据的本子,足足有一米多高。
陈昱做试验这段时间,安排人利用交易场所的商家马队,从各地购买了不同种类的水稻种子。
试验初步成功后,陈昱组织农民批量生产杂交水稻的种子。然后在各村开始进行大规模种植。
与此同时,陈昱为了确保农田不受干旱、水涝的侵害,翻阅了脑海中大量的农田灌溉、防洪设施。
根据各村不同的情况,设计了不同的灌溉沟渠、防洪堤等设施。
水泥、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这些设施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秋天,杂交水稻陆陆续续成熟了。
陈昱特意带着人来到了县城外地黄家村。查看杂交水稻的产量。
据村民介绍,黄家村的农田很好,每亩产量为三石左右。这是秋季的产量。春天那季的产量大约是秋季的一半,也就是一石半左右。
这样,一年下来,每亩农田的产量为四石半左右。
黄胜组织村民将事先确定好的一亩农田完成了收割。
在陈昱等人的见证下,进行了称重。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八石。比原来的亩产提高了将近两倍。
如果加上春天的产量,那每亩的产量就是十二石左右。这可是质的飞跃。
陈昱看着这个结果,非常高兴,他说道:“以前大家每年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产量很低,租金、田赋交纳完,所剩无几。人口多的家庭,养家糊口都是问题。现在,粮食产量上来了。租金和田赋会有所增长,但是咱们剩下的粮食要比以前多很多。我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好好种地,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村民们对陈昱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黄胜夸耀道:“大人。陆那县有您这样的父母官,是我们全体百姓的荣耀。大家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好。大家一定会好好种地,好好生活的。”
陈昱笑着说道:“那就好。黄胜呀。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只是一个基本问题。仅靠这个,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也不多。待大家将杂交水稻弄好之后,我们在研究一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黄胜听了,忙问下一步怎么干?
陈昱笑而不语,让黄胜有些摸不到北。不知道陈昱的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陈昱原本是要返回县城的。可是架不住黄胜及黄家村的村民极力挽留。
陈昱也不想驳了大家的面子,于是决定留在村里吃饭。
马家村的马洪天听说陈昱到了黄家村,也赶了过来。
两个村子以前因为灌溉农田问题,争抢河水,甚至大打出手。
陈昱上任后,解决了两村利用河水灌溉的问题。这缓解了两个村子的矛盾。渐渐地两个村子重归于好。
马洪天听说黄家村的水稻产量有了大幅提高,就向陈昱汇报道:“大人。我们村子今年种植水稻的时间要比黄家村晚几天。过几日也要开始收割了。村里的种田高手根据水稻的长势,也初步估算了一下一亩的产量。明显比原来高许多,亩产大概能有个七、八石吧。”
陈昱听了非常高兴,说道:“那和黄家村的亩产差不多。你们过几日收割时,一定要称好。做好记录。这对我们下一步的水稻种植,帮助很大。另外,告诉村民,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做好水稻种植,切不可因为亩产提高这么多,就懈怠下来。如果那样的话,赶上天灾,产量还是会大幅下降的。”
马洪天表示,回去之后,一定将陈昱的意思及时传达给每名村民。
马洪天的儿子马肃陪着马洪天来的。可是陈昱吃饭时,却没有看到马肃。
对于这个小子,陈昱还是有印象的。他为情所困,才干出了砸毁水渠的事情。马洪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保住了他。
陈昱事后命张义对马肃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个年轻人经过那件事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非常上进、非常勤奋,有时候马洪天都怀疑眼前的马肃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因此,陈昱问道:“洪天。刚才我还看见马肃呢。怎么不见了,干什么去了。”
马洪天笑着说道:“这个小子一定是到黄春那里去了。”
陈昱听了,十分疑惑,就看着黄胜。
黄胜红着脸,解释道:“大人。这个臭小子一直对我家黄春念念不忘,死缠烂打。我又观察了他一阵子,发现他变化很大,而且越来越有担当。这才同意了这门亲事。”
陈昱笑着说道:“谁都有过犯错的时候。年轻人只要知错就改,积极上进,我们就该给他一个机会。”
黄胜、马洪天等人纷纷表示同意。
酒席过后,陈昱等人就返回了县衙。
陈昱事先就命范思明和苗毅将陆那县的粮仓进行了扩建。目的就是能够存储更多的粮食。
可是最后仍然不够用。陈昱临时决定,使用交易场所中刚刚建成的几个商铺存储粮食。
这遭到排队租用商铺的商人一阵抱怨。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粮食是个大问题。大家都吃不上饭,其他的事,就根本不重要了。
陆那县的百姓从内心对陈昱是无比的敬意。陈昱的威望在陆那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县衙里的小吏、杂役也都对陈昱敬佩不已。县丞郑彬继续尽心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默默支持着陈昱。
而典史黎春,将手底下的工作做得非常好。监狱早已按照他的设计,进行了加固、改造,安全系数得到大幅提升。缉捕工作开展地非常好。几件陈年旧案也都侦破。
唯一的遗憾就是,自从马天被撤之后,主簿一职,上面尚未派人补缺。攒典李江只能是继续主持工作。
由于李江作为小吏,根本不可能接替马天成为主簿。陈昱看着他尽心尽力地工作,就让范思明每月按主簿的俸禄标准给李江发工钱。
李江自然是感恩戴德,更加努力地工作了。
黄石那边对燧发枪的研制有了新的进展。他一大早就跑来县衙报告,使用新材质制造的燧发枪已经制造完毕。试了几枪,效果非常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