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故事》
第36节

作者: 易老板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在亲戚门上板着指头数了一下,二哥不行,每年嫂子看病就花去不少,家里只能有饥荒,不可能余钱。
  大哥早年就不在了,大嫂改嫁到山西,留下大侄子和大侄媳妇身边也有三四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家底儿,更不行。
  要说可以借的来的恐怕就是两个姐姐姐夫家了。
  大姐是本村的,也就是老梁家。虽然他家五个闺女两个儿子,但是除了大闺女出嫁,最小的二儿子正上高中之外,家里有八个劳力,去年县里新创办了化肥厂,大儿子在化肥厂上班,这些年家里有没有大的灾难,一定可以借的到。

  二姐婆家是四里庄,地势条件好,粮食充足,二姐六个儿子两个闺女,不过不敢说一定行,下面三个孩子还在上学,不过,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已经成了家结了婚,家里结两次婚可能也要花很多钱,只是家里劳力多,想着没有多的有少的,一定可以帮上忙。
  老朱忽然又想起了丽芝的娘家。
  因为,他怕万一在两个姐姐家拿不到钱,丈母娘家可以做个准备。
  不过,他也只是想想而已。
  大舅子有偷盗的恶习,为此还蹲过大牢,家里孩子不多,就一儿一女,可是他不正干,除了偷盗就是吃喝,家里一贫如洗。
  二舅子更不用说了,从小的了小儿麻痹,是个残疾人,又是后背特别凸出的那种人——俗话说就是驼背,也就是罗锅呗。四十岁才娶了一房智障媳妇,并且还时不时地闹癫痫,严重时很吓人。

  老丈人和老丈母年都已经年事已高,家庭的日子真的很不好过,尽管自己的日子不好过,以前时不时地力所能及地资助一下丈母娘家。
  丽芝还有一个妹妹,也就是她后娘领养的亲侄女,自从结婚成家,几乎就没有来过丽芝家,妹夫在附近一家煤矿上班,两个儿子一个闺女,条件相当不错。
  只是关系处的不好,丽芝家里又穷,又不是亲姊妹,从心里不亲近,即便是你去借钱,恐怕当姐姐姐夫的也会张开了嘴叫你合不上。
  俗话说得好,穷不走亲戚,一点也不错!
  队里也没有几个可以借钱的主户,大多数家里有个几十块钱零用钱就不错了,上百元的是极少数,一般家庭都和老朱差不多,在对上都有饥荒。
  和自己不错的半拉眼,已经在医院出过钱了,不能再去借了,再说自己也不忍心去借。他家里半傻子媳妇连饭都做不成,一个瘫痪的老娘躺在床上已经快一年了。况且友钟住院时欠人家十块钱还没有还给人家。

  队里的会计和自己关系不错,这个人身高马大,饭量惊人,一个口粮问题就把他压的喘不过气来,更何况还有四个上学的孩子。
  文明暂时有钱,可惜性格不合,不是一路人。他家里再多钱,他也不去借。人活着必须有骨气,宁可自己吃苦受罪,也不向怂人低头求助。
  二蛋、喜小也还凑合。多的不敢说,几十块钱一定有余。不过,这些人都是把钱串在肋骨上的人,谁要能从他家里借到一块钱,算是能耐人了!
  老朱想来想去,还是去自家人那里借钱方便些。
  大姐家如果不宽裕,凑不够,那就去老冯头家拿一点。
  姐夫老梁和老冯头都是老朱的铁杆儿。当年因为扮演刘关张照相,从此同病相怜,走到了一起。那才叫做同甘苦共命运,那才是患难之交,那才叫做肝胆相照。
  这样的思路想好之后,走廊里已经烟雾腾腾,旱烟袋荷包已经干瘪了许多,老朱不知道在这走廊里吸了几袋旱烟,只看到脚底下烟灰一片,随风起舞。
  时间不等人,老朱拿定主意后,赶黑和半拉眼一起坐上空马车回了家。
  因为,已经和医院说好了,第二天需要办理出院手续。
  老朱当天下午坐上半拉眼车队的马车赶回南丘村老家。
  他没有直接进家,而是在队里帮助半拉眼他们卸了马车,牵着骡马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儿,然后栓到马槽里,仔细看了看每一匹拉车的骡马,心里想,多亏你们了,你们千万别出问题,好好干,争取年底大家伙多分红。
  其实他这样想,一方面是希望集体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说的。
  他今天回来的主要任务是借钱,家里离开钱日子是没法过的。他在想自己有了钱,遇事就不用了癫着脸低三下四到处求人了。
  等卸完马车看完骡马,他又在牛棚里里外外转悠了一阵子,他已经有差不多六七天没有到这里派工了。看着牛棚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似乎都有些陌生了。
  打场剩下的豆秸堆满了粮库的房门,进门的门垛给车撞的裂了很大一条石缝。看到这些心里有些窝火。脸上立刻不高兴起来。
  这时老刘从饲养棚猫着腰走出来问道:“朱队长,孩子们好些了吗?什么时候能回来呀,这几天你不在,我心里都没了主心骨儿”
  “好了,明天他们都回来,”老朱接着说:“这是谁卸的豆秸,怎么能挨着仓库屋门放啊!万一失火了,咱第二年连种地的种子都没了,这怎么行啊?”

  “奥,这,这,这是前天文明他们拉来的,栾了大黑,就顺便在那里卸下来了”老刘吞吞吐吐地说道“这些豆秸都是好饲料,最近牲口都很忙,就拉来喂喂牲口”。
  “天也不早了,就不叫文明他们收拾了,你用叉子先把里面挨墙靠根的豆秸都清理远一些,别等起了火出乱子啊”说着老朱也拿起一把叉子和老刘一起干起来。
  “门口墙上怎么裂纹了?”老朱一边干活一边和老刘聊天。
  “裂纹啊?那是四队老赵家干的”

  “是吗?咋回事?”老朱接着问。
  “那天不知道哪里的拖拉机从这里路过,老赵家的马车受到了惊吓,在这里蹭到墙上撞的,人家说了,等过这两天闲下来给咱们拆了重修”。
  老朱没了下话,只管用叉子挑豆秸。
  等这堆豆秸拾掇得差不多了,他放下叉子,走出牛棚,顺路往西,他要先去看看八十岁的老母亲和后院里的哥嫂。
  还没有到家,就看家老母亲南房屋顶上不高的烟囱里已经冒起了炊烟,街门是开着的,他知道老母亲已经开始做饭了。进了门他就拐进南屋,只见老人坐在大锅灶前面,一把一把地往灶洞里添柴火,灶洞冒出火红的虚火苗来。
  老人只管烧火,没有注意到书堂的到来。
  老朱先掀开放在门后面的水缸看了看,满满的一缸水。
  “娘,做饭了?”他娘尽管八十岁了,耳朵不聋,听到叫声,就停下手中的活要站起来,老朱赶紧去扶。
  “咱三斤好了没有?我每天都去村东场里等你们”她接着说:“都回来了?”
  “没有,明天就那回来了”老朱大声说,看着灶火里柴火不足了,就去灶火边往里面添柴火。
  从老娘屋里出来,过了后院过道,来到哥嫂家。
  见院子里放一两自行车,他猜测是医生在,就绕过去进了北屋。

  不错,龙家沟村的龙医生正在那里听诊。只有大侄子友福在家陪医生看病,他看到医生正忙没有说话。大侄子看到叔叔进来了,就搬出凳子让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