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周易——八字命理实战基础与运用》
第57节作者:
浩易1 日期:2019-12-15 09:22:57
虽然这些延伸的理论可能是后人所为,但主要思想也都是以人类的利益在谈,知道了我们先人创造五行学说的初衷和立场,一切疑惑就都迎人而解了。《左传》里面对五行的说法是,“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缺一不可。”把五行称作五材,意思是自然界存在和产生的这五种基本物质是百姓生活必须的,也是从人的角度来阐述的。
站在人的立场,我们理解了先人的五行学说当中为什么没有空气,作为当时来讲,空气还不是劳动的标的物,因此也可以说明,五行物质是人劳动的对象,这五种物质恰好在人的作用下相互转化为人所用。说成是先人把五种物质看成是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也是误读。
日期:2019-12-16 08:59:41
我们还可以从天干地支的解释当中去寻找踪迹,在解说天干甲木时,不但只有大林之木,还有无根无枝,栋梁之木的说法,这显然又是在为人的利益在说话,不是为自然说话,这一结果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的,因为在自然界,抛开人类的需要,栋梁之木和枝枝杈杈没有什么区别,燃烧了之后都一样成土灰。在对庚金、辛金的解释中,庚是斧钺,斧钺是工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自然环境没有,辛是首饰之金,也是人类劳动获得的产品。
日期:2019-12-17 09:32:09
我们还可以从五行纳音中找到人类活动的答案,在纳音五行当中,有城墙土、路旁土、屋上土、壁上土,有金薄金、白蜡金、剑锋金、钗钏金,有石榴木、松柏木、杨柳木,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不是自然环境下生成的物质。
我们的先人当时已经学会掌握了用火,学会掌握了用水灌溉,学会了种植庄稼,不再以狩猎生存,所以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五行当中只有木,没有动物的原因,那很可能是在农耕时期,我们的先人甚至学会了冶炼,开始使用金属制造的工具,应该是距今5000年左右。我们的先人把这些都用五行记录下来,这个“行”字,不止是解释成变化,可不可以也解释成方法呢?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先人学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先人不是在研究组成世界的物质,而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些物质。我们的先人怎么会想到,他的后人利用五行学说当中隐藏的不断创新精神创造出的今天的大千世界,早已经今非昔比。
日期:2019-12-21 09:22:46
先人最初的五行学说不是在讲自然环境下物质的生克循环规律,而是在讲我们人类同大自然斗争的手段,这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劳动行为,只是这些劳动行为和技术手段当中充分利用了后人认为的客观自然规律而已。由此看出,五行理论最初并不是哲学思想,而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在自然面前,我们的先人不是消极地顺应自然,不是逃避,而是利用自然战胜自然,把不利变为有利。
如果按照先人想揭示自然规律的思路去探究,按照先人当时对自然界的了解,想编辑出一个比五行论更贴合自然规律的生克法则也不是不可能的,或者三行生克,或者七行生克,或许就有土生木的出现,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在每一个不同的地域当中,草原、森林、海洋,不同地域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生存链条,这个链条的内涵同五行生克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任何一个比五行生克更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克链条理论出现,也不会有五行生克这样影响久远,深入人心。
日期:2019-12-22 10:20:40
初始五行学说的主角,不是自然,而是人,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五行排兵布阵,五行最初不是哲学也不是唯心,是科学,是技术,这就是五行学说的起源。
种种证据表明,如果说阴阳学说是先人揭示世间一切事物的规律,那么先人创造的五行学说最初就是教导后人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方法。西方的圣经在告诉他的后人上帝是怎样创造了人类,我们先人的五行论是在指引他的后人应该怎样应对自然,使我们的生活美好,这就是五行论最初的原意,由于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本是科学技术的五行理论逐步退到幕后,巧妙的是由于五行生克关系当中隐藏的精妙哲理被后人发现,最终使五行学说由科学技术逐渐演化成哲学理论,经过不断完善、充实、甚至神秘化,使五行理论变得扑朔迷离,形成了今天的五行理论体系。
日期:2019-12-23 08:35:06
探寻五行学说的演变过程,对五行理论的正面解读将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五行学说背后所隐含的是我们先人面对世界的积极态度、务实态度、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在困难面前不萎缩、不低头、不消极,了解到这一点会鼓舞我们后人勇敢地面对生活。发现五行学说的原始理论的作用还在于,能使我们后人重新审视根据五行理论衍生出来的各领域理论,防止因错误的解读而产生怀疑和谬误。
探源五行原始理论不仅仅在于解除世人对五行论长期存在的不解和疑惑,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因此感受到五行学说蕴含的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树立起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信仰,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阴阳五行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好的信仰,我们应该借此为契机,挖掘研究完善五行理论,使之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灵魂之瑰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